一种建筑AR建设线缆预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399266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831579.X

    申请日:2024-06-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AR建设线缆预埋装置,涉及线缆预埋技术领域,包括:移动组件,移动组件的内腔设置有收卷的线缆本体;移动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开挖机构,开挖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导线机构,开挖机构包括:承载块,承载块设置于移动组件的一端,承载块的中部设置有用于线缆本体拉引的驱动机构;齿条,齿条与承载块的内腔滑动连接;挖掘组件,挖掘组件呈垂直方向设置于齿条的底部;限位杆,限位杆与承载块的一端滑动穿插连接。本发明利用移动组件、开挖机构和导线机构相配合的设置方式,使其线缆本体能通过导线机构压在开挖机构挖掘的沟槽内腔,便于线缆的一次性预埋,使线缆预埋步骤简便,降低预埋时间,提高预埋效率。

    一种基于ADMM算法的电-热-氢综合能源系统多主体优化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69759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925118.9

    申请日:2024-0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ADMM算法的电‑热‑氢综合能源系统多主体优化运行方法,首先通过考虑电解槽的启动特性,精确模拟电解槽中的电制氢转换过程,基于给定的微能源网群,建立了以每个微能源网为主体,满足其个人利益和用能需求的优化运行模型,最后采用ADMM算法进行模型的分布式求解。本发明将每个微能源网视为一个独立的实体,不仅考虑了能量转换的效率,还考虑了每个微能源网的具体运行约束和目标,还使用了ADMM算法,有效处理具有分布式特征的大规模优化问题,将整个优化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然后以分布式方式迭代求解,不仅降低了计算复杂性,而且使每个微能源网能够独立运行,同时仍有助于整个能源系统的整体优化。

    一种临时用电安全及能耗管控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37677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547361.1

    申请日:2024-0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临时用电安全及能耗管控系统及方法,管控系统包括智能数据采集终端、云平台以及客户端,终端采集临时用电系统末端设备相关电力参数并通过无线信号传输至云平台,基于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及输出临时用电系统运行信息,通过客户端访问云平台或接收相关信息。本发明实现了建筑工地临电系统的数字化监测,缩短了故障查找时间,减少了工地配电系统运维工作量,提高供电可靠性;通过对工地漏电流的实时监测,研判漏电流变化趋势,指导精准运维,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还能够识别施工时段生活区的非正常用电行为,降低电能浪费;通过客户端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企业用电安全情况,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能及时接到通知,采取措施。

    一种新风系统的风管装配提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723849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235931.X

    申请日:2024-0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系统的风管装配提升装置,涉及提升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机架,机架的顶部安装有牵引装置;机架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升降限位装置,牵引装置用于对升降限位装置的牵引提升,机架的正面滑动连接有风管限位装置,升降限位装置与风管限位装置相连,通过升降限位装置带动风管限位装置的提升运动。本发明利用升降机构和双向卡接机构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通过升降机构控制双向卡接机构的水平位置移动,实现对升降机构升降移动过程中的双向都能进行限位,当电机故障负载方向改变时,对升降机构的位置进行及时限位,防止电机在需要提升时的下坠,或需要下移时上升,使得风管的装配更加安全。

    一种电机减振支架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7791951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219582.6

    申请日:2024-0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减振支架,涉及支架技术领域,包括电机本体,电机本体的上方设置有定位板,电机本体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与定位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用于连接固定板与定位板,且将电机本体固定在二者之间;固定板的中部开设有圆槽,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环形空腔,环形空腔与圆槽之间开设有凹槽;环形空腔的内部设置用于缓冲电机本体端部摆动的气囊组件。本发明通过连接机构进一步加固电机本体,从而避免电机本体端部产生较大幅度摆动,减少振动,同时气囊组件和推动组件的配合,能够进一步对电机本体的振动进行缓冲,从而产生较好的减振效果。

    一种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36679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675732.6

    申请日:2023-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蓄冷空调运行优化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基于蓄冷空调系统模型,构建蓄冷空调系统运行约束集合;蓄冷空调系统运行约束集合包括制冷机运行出水与回水温度约束、制冷机运行性能约束、蓄冷罐运行约束、冷却水泵运行性能约束以及冷却塔运行性能约束;基于蓄冷空调系统运行约束集合,以运行成本与运行能效加权和最小为目标,建立日运行成本能效综合优化调控模型;采用空间分支定界法对日运行成本能效综合优化调控模型进行求解,以得到最优调控结果,指导蓄冷空调系统的日运行。本发明能够使得蓄冷空调系统实现经济、高效地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