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27244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811295811.3
申请日:2018-11-01
申请人: 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变电工程三维智能辅助评审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以下部分:用于设计资料申报及收口审核的二维评审系统、用于三维过程评审的三维评审系统,所述二维评审系统使用Webster平台,包含评审计划管理、评审资料搜集、预评审、正式评审、收口审核等管理模块,所述三维评审系统由三维评审模块和多个评审客户端构成。该系统整体提升了工程数据管理能力,打造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评审权威管理模式,为工程建设的有序开展提供坚强的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7882078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1446032.4
申请日:2017-12-27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南京工业大学
IPC分类号: E02D33/00
CPC分类号: E02D3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道同步多点加载桩基试验装置,包括试验桩、试验上箱、位移计和基准杆,所述试验桩垂直设于试验上箱内,位移计设于试验桩的顶端,基准杆水平设于位移计的上方,还包括反力梁、加载杠杆、安装座、螺杆、拉杆和质量块,所述螺杆垂直固定于试验上箱上,反力梁固定于螺杆上,安装座通过拉杆固定于反力梁上,加载杠杆的一端与安装座相铰接,质量块悬挂在加载杠杆的另一端,加载杠杆连接在试验桩上。本发明连接的整体性强,可靠度高;安装方便,节省了拼装时间,易于拆卸,组装灵活,可满足不同试验工况的加载需求,极大的提高了试验效率,且非常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207974162U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721859966.6
申请日:2017-12-27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南京工业大学
IPC分类号: E02D33/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通道同步多点加载桩基试验装置,包括试验桩、试验上箱、位移计和基准杆,所述试验桩垂直设于试验上箱内,位移计设于试验桩的顶端,基准杆水平设于位移计的上方,还包括反力梁、加载杠杆、安装座、螺杆、拉杆和质量块,所述螺杆垂直固定于试验上箱上,反力梁固定于螺杆上,安装座通过拉杆固定于反力梁上,加载杠杆的一端与安装座相铰接,质量块悬挂在加载杠杆的另一端,加载杠杆连接在试验桩上。本实用新型连接的整体性强,可靠度高;安装方便,节省了拼装时间,易于拆卸,组装灵活,可满足不同试验工况的加载需求,极大的提高了试验效率,且非常经济。(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151543U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922056455.6
申请日:2019-11-25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包括三相交流母线和直流母线,三相交流母线和直流母线通过交直流变换器连接;三相交流母线分别通过三相UPS电源和单相UPS电源给不同电压等级的交流负载供电,三相UPS电源和单相UPS电源的储能端挂接在直流母线上;直流母线分别连接供电单元和用电单元,供电单元中,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通过光伏变换器与直流母线连接,储能设备通过储能变换器与直流母线连接;用电单元中,用电设备通过断路器与直流母线连接。鉴于光伏、储能等分布式电源多为直流形式,在交流电网中融入直流环节,可以简化直流向交流转换的转换环节,显著降低电能转换损耗,有助于全面提升配电网络接纳分布式电源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208039991U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721859968.5
申请日:2017-12-27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南京工业大学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电塔异形柔性法兰连接节点,包括圆钢管、螺栓、异形柔性法兰盘,所述圆钢管的一端口为斜面结构,该斜面与圆钢管的轴线之间夹角为45°~75°,圆钢管的所述斜端口伸于异形柔性法兰盘内,且圆钢管与异形柔性法兰盘之间相焊接;两所述异形柔性法兰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有利于缩小钢管塔相贯节点尺寸,且无加劲板构造、加工安装方便、焊缝构造合理,生产效率高、外形简约美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09377178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236967.4
申请日:2018-10-23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的公开了一种电网技改大修项目电子化评审系统及评审方法,评审系统主要包括:评审计划模块、项目分发模块、设计资料完善模块、评审项目管理模块、评审会议安排管理模块、评审意见管理功能模块、成果资料库、评审业务统计模块、专家库管理模块、标准化模板配置库、离线评审工具,评审方法主要通过网技改大修项目电子化评审系统进行预评审、正式评审及收口评审,最后形成评审意见稿后完成评审。通过使用本评审系统及方法可有效规范电网技改大修项目评审过程,整体提升电网技改工程数据集中管控、辅助评审和应用服务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941910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11221248.X
申请日:2019-12-0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三维设计评审智能辅助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并上传工程项目数据,从其中提取出待处理的且包含第一工程关键指标的工程模型数据,再将工程模型数据中的第一工程关键指标与历史评审工程数据中的第二工程关键指标进行对比、得到第一对比结果,并将工程模型数据中的第一工程关键指标与标准工程数据中的第三工程关键指标进行对比、得到第二对比结果,将第一、二对比结果进行展示;该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数据上传模块、数据提取模块、指标对比模块、结果展示模块以及后台服务器;本发明提升了评审相关数据处理的准确率,避免了对人员的依赖,提高评审的客观性,显著提高电网三维设计评审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239353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24900.2
申请日:2021-12-14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30/13 , G06Q50/30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极值响应面的共享杆塔新增基站挂载优化布置方法,该该方法首先,建立新建及在役杆塔“土‑桩‑塔‑线”四维联动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然后根据确定的坐标系X、Y、Z,确定挂载工况和荷载工况组合,提取在不同挂载工况下共享杆塔四维联动有限元模型所有杆件荷载效应的最大绝对值,对最大绝对值进行归一化取模得到极值响应代表值;其次,根据每个极值响应代表值对应的三维坐标位置,建立极值相应代表值与三维坐标位置之间的二次曲面方程;将2次曲面方程降维为多元一次线性回归方程,并通过最小二乘法求解出相应的系数值;最后求出极值荷载效应所对应的三维坐标位置,并进行基站挂载。该方法简单实用,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4413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421510.6
申请日:2024-10-12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2J3/24 , F03D9/00 , F03D9/16 , F03D7/00 , H02J3/38 , H02J3/28 , H02J15/00 , G06Q10/0631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频率响应的多类型新能源电力系统稳控方法及装置,稳控方法具体包括:分别获取同步发电机、风光储设备的频率响应方式,构建含风光储的多机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其中,风光储设备包括电化学储能设备;基于垂直式矩阵型重力储能并网的拓扑结构,给出重力储能机组的频率响应方式;根据含风光储的多机系统频率响应模型,结合重力储能机组的频率响应方式,并基于等效参数的方法,构建含重力储能的新能源电力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基于新能源电力系统频率响应模型,针对多类型新能源电力系统进行稳控。本发明提出计及重力储能参与电力系统频率响应环节的建模方案,准确刻画出了含重力储能的电力系统频率响应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98051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424757.4
申请日:2022-11-14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金属复合材料缝隙腐蚀的试验装置,其包括电解池和设置在电解池内的缝隙腐蚀模型,缝隙腐蚀模型包括试样和设置在试样上的缝隙形成部,缝隙形成部包括夹持筒和缝隙形成棒,在夹持筒的筒体内设置有插孔,缝隙形成棒一端插设在插孔内,另一端形成为粗糙面、并抵压在试样上,形成检测缝隙;夹持筒采用非金属绝缘材料制成;试样为双金属复合材料板。本申请还公开了采用上述试验装置进行双金属复合材料缝隙腐蚀的试验方法。利用本申请能够一次性地形成多个检测缝隙,由此提高了各个缝隙宽度的均匀性,提高了同一批检测数据的同一性,减少了由于随机性误差所造成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