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5856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419397.8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10 , G06Q10/20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调度业务网厂信息交互系统,包括信息交互平台和设置于所述信息交互平台下的电厂管理模块、负荷管理模块、调度策略模块、实时运行模块、动态管理模块、即时通信模块、设备检修模块、通知管理模块、工作群组模块和文档管理模块,由信息交互平台提供整体控制和人机交互,旗下各模块分体协调,在信息得以充分交流和信息准确的基础上,完成地区发供电工作,并提高地区发供电能力和自动化管理水平,填补地区负荷缺口,适应新型电力调度业务和智能电网的发展;本发明具有信息交流充分、决策依据准确、发供电能力强的优点,可为地区供电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00579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57673.0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
Inventor: 夏大伟 , 曹桂州 , 张少锋 , 孟凯 , 王星海 , 尤顺 , 刘伯康 , 李珍平 , 史书怀 , 刘静宇 , 王放放 , 蔡云贵 , 蒋玲芳 , 薛秀梅 , 卜海波 , 陈俊良 , 朱辉 , 程龙 , 杜蜻蜓 , 王洋
IPC: G06Q10/0639 , H02J3/46 , G06Q50/06 , G06F17/18 , G06F17/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火电机组保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信息熵的火电机组保供能力评价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所述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计算机组顶峰能力;计算电厂电煤库存目标完成率;计算电厂可用存煤天数;计算机组尖峰平均负荷率;计算保供可用小时数;计算机组发电贡献率;计算机组的保供能力评价结果。本发明评价方法提出六项保供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并基于信息熵方法提出保供能力评价方法,为火电机组电力保供提供有效评价指标和规则。
-
公开(公告)号:CN11891774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151396.X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
Inventor: 夏大伟 , 曹桂州 , 张少锋 , 卜海波 , 王星海 , 刘伯康 , 孟凯 , 王琛 , 武志东 , 朱哲然 , 薛秀梅 , 陈俊良 , 李珍平 , 史书怀 , 刘静宇 , 王放放 , 蔡云贵 , 蒋玲芳 , 朱辉 , 程龙 , 杜蜻蜓 , 王洋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17/11
Abstract: 一种融合三角距离和改进灰色关联分析度的火电机组发电能力评价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采集区域内各火电机组发电能力成效指标数据,并对采集到的成效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成效指标归一化矩阵;基于得到的归一化矩阵,计算各成效指标的权重构成成效指标的规范化矩阵;基于得到的规范化矩阵,计算各火电机组各指标与其正、负理想解的三角距离;计算各火电机组成效指标的正、负灰色关联度;基于获得的三角距离和正、负灰色关联度,计算各火电机组的相对贴近度;基于得到的各火电机组的相对贴近度,计算火电机组综合评价值的区分度,并通过算例说明本方法的有效性。本发明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分析度对机组发电能力进行评价,采用三角距离削弱欧式距离因指标相关性的影响,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3427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062277.7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
IPC: H02J3/00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N3/045 , G06F18/15 , G06F18/23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负荷预测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电数据采集,基于多个用电采集设备搭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过用电采集设备收集用户的用电数据;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去噪、数据填充、数据删除和归一化处理;基于用户用电特性和地理位置双重信息进行网格单元划分;对多个用电网格单元分别基于CNN‑LSTM组合模型进行电力短期负荷预测并输出预测结果;地方电厂发电机出力状况及系统的运行方式变化数据采集;对用电侧和发电侧的用电需求和供应进行动态匹配;本发明考虑用户用电特性和地理空间位置双重信息,利用网格化划分方式,提升负荷预测精准性,并根据用户用电需求对发电侧进行发电网格单元动态划分,实现用电需求和供应的动态匹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