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77783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463989.2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力系统的在线主动解列控制方法及系统,首先,结合基于邻域高维可视化和M-均根类群聚合法进行机组分群预测,随后计及孤岛功率平衡约束,建立结合NRS理论和全局进化寻优算法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优化负荷分群;在此基础上,利用机组和负荷的分群结果,通过树突深度学习算法确定解列孤岛数量和初始搜索节点;然后,采用GA搜寻算法求取最优解列断面,实现全网的快速求解。最后,对于每个不满足安全约束的孤岛,优化调整其发电机组出力,以维持每个孤岛的安全运行。本发明实现了在线主动解列控制算法,有效解决多机系统的机群失稳问题,保证孤岛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657309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481173.4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计及锅炉动态的电力系统长过程频率响应简化计算方法及装置,通过扰动试验或历史观测数据得出电力系统的动态响应数据,根据实测的频率响应曲线和输出机械功率变化曲线辨识出各同步发电机原动机及调速器部分的简化模型,将多机系统等效为单机等值系统,计算电力系统长过程频率响应,克服了现有方法无法获得系统各环节准确参数、计算量大、计算精度差的不足;通过最小二乘方法优化辨识原动机及调速器部分的频域简化模型,考虑了锅炉及其控制系统的动态,提高了模型的精度,降低模型的阶数;将多机电力系统等效为单机等值模型,降低了所求解问题的规模,减小了计算量,提高了计算速度;为电力系统的频率分析和安全稳定控制提供了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9272205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1810973480.8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广义负荷特性分析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建立步骤、编制步骤、分析步骤,通过建立能刻画广义负荷特性的指标体系和对规划年的典型日负荷曲线的编制,针对含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的某区域,在原负荷曲线的基础上,考虑新能源设备出力的影响,基于规划年份该区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负荷占比的变化,以及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渗透率的变化,对该区域规划年的广义电力负荷特性进行预测和分析,能够为后续开展负荷预测、电力市场分析与规划等一系列工作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720026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047756.0
申请日:2023-01-31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28 , H02J3/38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光伏渗透率的县域配电网储能配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待评估县域的电网基础数据;S2.基于分布式光伏渗透率对待评估县域各层级电网设备进行源荷耦合特性分析,采用时序生产模拟法开展各层级电网设备的储能功率和容量配置;S3.结合待评估县域各层级电网设备的供电网络结构,选取对应的储能运行同时率系数,确定县域配电网整体的储能功率和容量配置结果。解决了分布式光伏以高渗透率接入到县域配电网时带来的设备重过载、消纳困难等问题,保证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657309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1811481173.4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5 , G06F17/1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计及锅炉动态的电力系统长过程频率响应简化计算方法及装置,通过扰动试验或历史观测数据得出电力系统的动态响应数据,根据实测的频率响应曲线和输出机械功率变化曲线辨识出各同步发电机原动机及调速器部分的简化模型,将多机系统等效为单机等值系统,计算电力系统长过程频率响应,克服了现有方法无法获得系统各环节准确参数、计算量大、计算精度差的不足;通过最小二乘方法优化辨识原动机及调速器部分的频域简化模型,考虑了锅炉及其控制系统的动态,提高了模型的精度,降低模型的阶数;将多机电力系统等效为单机等值模型,降低了所求解问题的规模,减小了计算量,提高了计算速度;为电力系统的频率分析和安全稳定控制提供了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0752598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1911020073.6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点分布式储能系统灵活性评价方法和装置,针对多点分布式储能系统的灵活性评价问题,深入分析了电力系统灵活性的内涵,从功率和能量调节两方面定义了考虑聚合效应的多点分布式储能系统灵活性评价指标,并提出了计及了功率平衡、网络安全等约束条件下,多点分布式储能系统整体灵活性评价方法,能够有效量化多点分布式储能系统响应系统不确定变化时的灵活调节能力,有助于提高储能电站调度运行的量化决策水平,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149661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810974627.5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改进的综合负荷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考虑分布式光伏的低电压穿越情况,对无功电流指令进行自适应调整;根据光伏并网控制策略和前馈解耦策略得到相应的控制框图;计算控制框图的总传递函数,构建光伏并网的等效负荷模型;搭建储能并网的等效负荷模型,构建光伏储能分布式电源负荷模型;根据电动汽车充放电特性,建立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模型;最后在传统综合负荷模型的基础上,新增上述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充放电特性,构建新型广义综合负荷模型。本发明在光伏模型中考虑了低电压穿越,在光伏的诺顿等效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考虑了电动汽车充放电特性,因此更加精确地描述负荷特性,能够提高电力系统仿真计算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14966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974627.5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50 , H02J3/32 , H02J3/383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改进的综合负荷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考虑分布式光伏的低电压穿越情况,对无功电流指令进行自适应调整;根据光伏并网控制策略和前馈解耦策略得到相应的控制框图;计算控制框图的总传递函数,构建光伏并网的等效负荷模型;搭建储能并网的等效负荷模型,构建光伏储能分布式电源负荷模型;根据电动汽车充放电特性,建立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模型;最后在传统综合负荷模型的基础上,新增上述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充放电特性,构建新型广义综合负荷模型。本发明在光伏模型中考虑了低电压穿越,在光伏的诺顿等效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考虑了电动汽车充放电特性,因此更加精确地描述负荷特性,能够提高电力系统仿真计算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752598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020073.6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点分布式储能系统灵活性评价方法和装置,针对多点分布式储能系统的灵活性评价问题,深入分析了电力系统灵活性的内涵,从功率和能量调节两方面定义了考虑聚合效应的多点分布式储能系统灵活性评价指标,并提出了计及了功率平衡、网络安全等约束条件下,多点分布式储能系统整体灵活性评价方法,能够有效量化多点分布式储能系统响应系统不确定变化时的灵活调节能力,有助于提高储能电站调度运行的量化决策水平,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272205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0973480.8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广义负荷特性分析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建立步骤、编制步骤、分析步骤,通过建立能刻画广义负荷特性的指标体系和对规划年的典型日负荷曲线的编制,针对含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的某区域,在原负荷曲线的基础上,考虑新能源设备出力的影响,基于规划年份该区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负荷占比的变化,以及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渗透率的变化,对该区域规划年的广义电力负荷特性进行预测和分析,能够为后续开展负荷预测、电力市场分析与规划等一系列工作奠定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