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6362069U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21584185.7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濮阳供电公司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Abstract: 一种分段嵌入硬质护套复合绝缘子,其包括:硬质护套、硅橡胶护套、硅橡胶伞裙以及芯棒,所述复合绝缘子由内而外依次为芯棒、硅橡胶护套以及硅橡胶伞裙,在所述芯棒与硅橡胶护套之间嵌入至少一段硬质护套;所述芯棒设置于复合绝缘子内部;所述硅橡胶护套设置于芯棒与硬质护套外侧;所述硅橡胶伞裙设置于硅橡胶护套外侧。本实用新型采用分段嵌入硬质护套的形式,配合硅橡胶护套和伞裙,满足复合绝缘子对憎水性、耐污闪要求,同时阻止水分侵入易发生故障位置的芯棒,降低复合绝缘子芯棒发热、酥朽、脆断等问题,提高复合绝缘子运行性能。本实用新型具有两种嵌入硬质护套类型,可根据使用环境的采用不同嵌入硬质护套类型的复合绝缘子。
-
公开(公告)号:CN113724948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111081979.6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Abstract: 一种复合绝缘子耐雷击能力提高方法及耐雷击复合绝缘子,包括:在复合绝缘子的两端金具处分别设置两端均压环;对设置两端均压环的复合绝缘子进行耐雷击测试,获得第一击穿电压值曲线;复合绝缘子的中间部分设置中间均压环获得改进型复合绝缘子;改变中间均压环在改进型复合绝缘子中间部分的位置,并进行耐雷击测试,获得第二击穿电压值曲线;根据第一击穿电压值曲线及第二击穿电压值曲线确定中间均压环的最佳位置并在该最佳位置固定中间均压环。本发明避免了绝缘子长度增加带来的对地绝缘问题的困扰;由于悬浮导体材质为金属,机械性能优于绝缘材料,在多次频繁雷击下也不会因电弧电流过大而烧蚀其金属结构,免去了频繁更换绝缘子的烦扰。
-
公开(公告)号:CN113724948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081979.6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Abstract: 一种复合绝缘子耐雷击能力提高方法及耐雷击复合绝缘子,包括:在复合绝缘子的两端金具处分别设置两端均压环;对设置两端均压环的复合绝缘子进行耐雷击测试,获得第一击穿电压值曲线;复合绝缘子的中间部分设置中间均压环获得改进型复合绝缘子;改变中间均压环在改进型复合绝缘子中间部分的位置,并进行耐雷击测试,获得第二击穿电压值曲线;根据第一击穿电压值曲线及第二击穿电压值曲线确定中间均压环的最佳位置并在该最佳位置固定中间均压环。本发明避免了绝缘子长度增加带来的对地绝缘问题的困扰;由于悬浮导体材质为金属,机械性能优于绝缘材料,在多次频繁雷击下也不会因电弧电流过大而烧蚀其金属结构,免去了频繁更换绝缘子的烦扰。
-
公开(公告)号:CN11593250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542332.3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根据复合绝缘子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来判断复合绝缘子点温升缺陷类型的方法及设备,仅需在原有红外测温技术基础上增加一台送风装置,给予复合绝缘子所在的稳态温度场一个扰动,一段时间后将扰动撤离,记录扰动撤离后复合绝缘子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并进行一定的分析,即可区分复合绝缘子点温升现象是由芯棒‑护套界面发热导致还是由护套表层发热导致。
-
公开(公告)号:CN215954940U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22234582.8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IPC: H01B17/42
Abstract: 一种耐雷击复合绝缘子,包括金具、芯棒、伞裙、两端均压环以及中间均压环,两端均压环分别设在复合绝缘子两端的金具处;中间均压环设在复合绝缘子的中间部分,固定在芯棒上。本专利的复合绝缘子应用悬浮导体放电理论,在原装有两端均压环的110kV复合绝缘子的基础上,于绝缘子中部位置安装了处于悬浮电位的中间均压环,利用球形悬浮导体提升空气间隙雷电冲击击穿电压的作用,提高110kV复合绝缘子在雷电冲击下的击穿电压;并且其不需增加绝缘子长度,避免了绝缘子长度增加带来的对地绝缘问题的困扰;同时,由于悬浮导体材质为金属,机械性能更优,在多次频繁雷击下也不会因电弧电流过大而烧蚀其金属结构,免去了频繁更换绝缘子的烦扰。
-
公开(公告)号:CN114359139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111416677.X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检测绝缘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智能监测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多帧红外图像,多帧红外图像是对待检测的且经过加热后的绝缘设备进行图像采集得到。基于多帧红外图像,对自动编码模型进行训练,得到目标自动编码模型,目标自动编码模型能够确定任一红外图像中的像素点的损伤程度。根据多帧红外图像和目标自动编码模型,构建绝缘设备的特征图像。根据特征图像,检测绝缘设备的损伤情况。本申请基于红外图像的检测方法具有可在线远距离检测的特点,所以避免需要电力设备停电检测,从而避免影响电力设备的正常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89701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210481917.2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材料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材料的太赫兹反射波形数据,从太赫兹反射波形数据中提取出有效脉冲特征并获取有效脉冲特征所对应的扫描点索引,生成待检测材料的有效脉冲特征集合和扫描点索引集合;采用预设的第一自组织映射网络对有效脉冲特征集合中的每个有效脉冲特征进行特征信息聚类处理,生成第一聚类类型集合;根据第一聚类类型集合,采用预设的第二自组织映射网络对扫描点索引集合中的每个扫描点进行脉冲类型聚类处理,生成第二聚类类型集合;根据第二聚类类型集合,对待检测材料进行成像处理,生成待检测材料的成像结果图。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太赫兹波谱信息丢失,成像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26998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95148.X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Inventor: 周超 , 刘嵘 , 刘辉 , 沈浩 , 贾然 , 张洋 , 高书涵 , 姚金霞 , 辜超 , 刘传彬 , 秦佳峰 , 雍军 , 孟海磊 , 孙晓斌 , 李丹丹 , 耿博 , 梅红伟 , 仪明哲 , 何文杰 , 饶伟佳 , 叶开鹏 , 廖森林
IPC: G01R31/12 , G01R19/16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绝缘子串零值诊断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对不同串型的绝缘子串进行分析,确定正常运行工况下以及出现零值绝缘子工况下绝缘子串的各个位置绝缘子的电压分布情况;根据确定的电压分布情况,确定敏感绝缘子的位置;根据所述敏感绝缘子位置的电压分布值,确认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光阈值;根据所述发光阈值,选取电致发光材料,并利用电致发光材料根据敏感绝缘子电压变化进行发光,并根据发光状态确定欲诊断的绝缘子串是否出现零值故障。本发明通过在输电线路绝缘子串内寻找敏感绝缘子位置,并结合电致发光材料应用,实现绝缘子串在出现零值故障时的单片或双片绝缘子报警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468929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211148469.0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IPC: G01N21/3581 , G01N21/3563 , G06F18/213 , G06F18/24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电缆外护套进水状况检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逐点式扫描待检测的高压电缆材料样品,向样品发出太赫兹波,并采集经过电缆外护层及铝护层反射回的太赫兹时域反射波;提取所述太赫兹时域反射波的特征参数;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将特征参数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量,输出结果得到样品的含水标签矩阵A;根据所述太赫兹时域反射波的特征参数获得样品的厚度矩阵X;根据所述含水标签矩阵和所述厚度矩阵获得样品进水体积V;克服了需离线运行、不能直接测量含水量的问题,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出护套内进水的位置、面积与体积,有利于对外护套内部隐患进行风险评估,有效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778545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210274621.3
申请日:2022-03-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IPC: G01N21/88 , G01N21/01 , G06T7/00 , G06V10/77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属于智能监测技术领域。包括:电子设备控制热激励源在第一时长内持续进行热激励。热激励源将热激励入射至红外反射镜上。红外反射镜将热激励反射至待检测对象的非视域侧的目标检测部位上,以对目标检测部位进行热激励。电子设备在第一时长后控制红外热成像设备采集目标检测部位在冷却过程中经红外反射镜反射回的热响应信息,热响应信息用于确定目标检测部位的受损情况。本申请通过红外反射镜,间接地对待检测对象的目标检测部位进行热激励,之后,通过红外热成像设备采集目标检测部位在冷却过程中经红外反射镜反射回的热响应信息,从而达到对目标检测部位进行检测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