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43285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710986457.8
申请日:2017-10-2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浙江大学 , 舟山启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输电塔线远程监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电塔线的风致动力效应远程监测系统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输电塔线的风致动力效应远程监控系统及监测方法能够进行多传感数据融合监测环境微地形的气象参数,包括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参数,以及输电塔线的响应,包括振动加速度、张力和位移等;本发明还提供基于输电塔线的风致动力效应远程监控系统的预警方法,所述预警方法能够对非平稳风速进行预测,采用ARIMA时间序列模型对即将出现的强风天气进行预警;在小风或者微风条件下,可关闭大部分高功耗传感器,仅保留部分必要模块以及风速传感器,以降低功耗;当预测即将出现大风天气时,发送指令开启多源数据采集模块进行采集。
-
公开(公告)号:CN107843285B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1710986457.8
申请日:2017-10-2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浙江大学 , 舟山启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输电塔线远程监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电塔线的风致动力效应远程监测系统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输电塔线的风致动力效应远程监控系统及监测方法能够进行多传感数据融合监测环境微地形的气象参数,包括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参数,以及输电塔线的响应,包括振动加速度、张力和位移等;本发明还提供基于输电塔线的风致动力效应远程监控系统的预警方法,所述预警方法能够对非平稳风速进行预测,采用ARIMA时间序列模型对即将出现的强风天气进行预警;在小风或者微风条件下,可关闭大部分高功耗传感器,仅保留部分必要模块以及风速传感器,以降低功耗;当预测即将出现大风天气时,发送指令开启多源数据采集
-
公开(公告)号:CN207540585U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721358036.2
申请日:2017-10-2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浙江大学 , 舟山启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电塔线远程监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电塔线的风致动力效应远程监测系统。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输电塔线的风致动力效应远程监控系统能够进行多传感数据融合监测环境微地形的气象参数,包括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参数,以及输电塔线的响应,包括振动加速度、张力和位移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输电塔线的风致动力效应远程监控系统中传感器和采集系统为并行工作,各传感器的采集传输均能够独立运行,并针对需要进行独立更换而不影响其他模块的正常运行,因而,整体的维修成本更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224715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553339.9
申请日:2015-09-01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9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区地貌下强风三维脉动风场综合模拟方法。现有的模拟方法大多仅针对形状简单、规则的山体,较难推广到更复杂的实际山区地貌下。本发明首先针对目标山区地貌,结合GoogleEarth和Imageware软件生成满足误差要求的精准的山区地貌模型,然后采用CFD技术计算得到监控点的雷诺应力,并将其引入随机脉动风场生成技术中,以此得到目标山区地貌的三维脉动风速场。本发明模拟三维脉动风速场的过程中,采用了逐点模拟,不需要分解阶数庞大的互功率谱矩阵,大大降低了对计算机软硬件的要求,同时能针对具体的、复杂的山区地貌进行模拟,得出的结果比简单、规则的山区模型更具有适用性、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604378B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510881254.3
申请日:2015-12-03
Applicant: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蝶型多回路输电线路杆塔设计方法。目前的多回路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受力的合理性和线路走廊宽度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矛盾。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首先,根据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对导线水平线间距离的客观要求,确定导线采用三角方式排列下的电气间隙圆的控制范围,并以此为边界条件确定三蝶型四回路杆塔的塔头尺寸;其次,基于道亨杆塔快速建模及满应力计算程序,对包括三蝶型四回路杆塔在内的前述三类杆塔进行满应力迭代和优选过程;最后,从单基杆塔用钢量指标、线路走廊宽度变化及基础作用力方面进行全方位综合指标对比。本发明有效解决了杆塔受力合理性与线路走廊宽度的核心矛盾。
-
公开(公告)号:CN105604378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881254.3
申请日:2015-12-03
Applicant: 浙江浙电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蝶型多回路输电线路杆塔设计方法。目前的多回路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受力的合理性和线路走廊宽度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矛盾。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首先,根据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对导线水平线间距离的客观要求,确定导线采用三角方式排列下的电气间隙圆的控制范围,并以此为边界条件确定三蝶型四回路杆塔的塔头尺寸;其次,基于道亨杆塔快速建模及满应力计算程序,对包括三蝶型四回路杆塔在内的前述三类杆塔进行满应力迭代和优选过程;最后,从单基杆塔用钢量指标、线路走廊宽度变化及基础作用力方面进行全方位综合指标对比。本发明有效解决了杆塔受力合理性与线路走廊宽度的核心矛盾。
-
公开(公告)号:CN105544541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610056142.9
申请日:2016-01-2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频对置轻式打桩机。振动打桩机依赖其自重将桩体沉入土层中,当打桩机质量减小时,桩体的贯入效率很低,使打桩机的小型化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矩形钢架的顶部连接多根用于将其保持竖直状态的固定锚索,该矩形钢架内装有可相对其竖直升降的动力装置;所述矩形钢架的底部内放置对桩管竖直升降起导向作用的辅助稳定结构;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一钢腹板和放置在钢腹板上的两个水平对置的高频振动电动机;所述桩管的上部连接一桩头,钢腹板的底部与桩头之间通过一竖直设置的连接件连接。本发明通过固定锚索使矩形钢架保持稳定竖直状态,辅助稳定结构对桩管的竖直升降起导向作用,提高了打桩效率和使用时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654871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710057426.4
申请日:2017-01-2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B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B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变低构架横穿的配电装置。现有的一种配电装置,纵向尺寸大,占地面积大;另外,由于采用常规构架,构架的高度较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Ⅱ段母线的三相上引至上跨线,然后用软导线从上跨线上引出A、B两相至悬吊管母线处,引出C相至支柱绝缘子;I段母线的三相下引至HGIS设备,经过HGIS设备后A、B两相引至悬吊管母线处,C相引至支柱绝缘子;Ⅱ段母线的A、B两相和I段母线的A、B两相均通过悬吊管横穿后下引至避雷器处,再从避雷器直接引上至主变跨线;Ⅱ段母线和I段母线的C相均引至避雷器处,再从避雷器直接引上至主变跨线。本发明对构架优化后,配电装置的纵向尺寸小,构架的高度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544541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56142.9
申请日:2016-01-2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浙江浙电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频对置轻式打桩机。振动打桩机依赖其自重将桩体沉入土层中,当打桩机质量减小时,桩体的贯入效率很低,使打桩机的小型化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矩形钢架的顶部连接多根用于将其保持竖直状态的固定锚索,该矩形钢架内装有可相对其竖直升降的动力装置;所述矩形钢架的底部内放置对桩管竖直升降起导向作用的辅助稳定结构;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一钢腹板和放置在钢腹板上的两个水平对置的高频振动电动机;所述桩管的上部连接一桩头,钢腹板的底部与桩头之间通过一竖直设置的连接件连接。本发明通过固定锚索使矩形钢架保持稳定竖直状态,辅助稳定结构对桩管的竖直升降起导向作用,提高了打桩效率和使用时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851504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185771.7
申请日:2015-04-2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浙江浙电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1B7/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给海底电缆登陆段降温的蒸发对流降温系统。对于目前敷设冷却水管及更换海缆登陆段处土壤两种方案而言,不可避免地遇到海缆离开冷却环境后,空气中敷设时载流量与海中运行不匹配的问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海缆登陆段的空气敷设段设置一雨水蓄水池,该雨水蓄水池通过定位在其上的毛细降温垫与海缆相连,海缆经毛细降温垫包裹后通过雨水蓄水池;在海水与毛细降温垫分离的海缆段,利用高度差及毛细降温垫渗出的雨水形成重力降膜,呈均匀水膜状自上而下的流动,对海缆表面进行降温。采用本发明后,海缆登陆段载流量的瓶颈被打开,实现了海缆登陆段与海水中载流量相同的目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