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8520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651886.0
申请日:2022-06-09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有源配网的网格间负荷消纳方法;根据季度环比负荷增长数据划分日期‑负荷和温度‑负荷之间的占比比较情况,按照占比调整负荷消耗预估模型;并根据负荷消耗预估模型进行初分配。根据实际负荷消耗与负荷消耗预估模型的比较确定调控对象,并根据调控对象间的负荷对比确定各功能区对调控对象的负荷电量调整,综合考量分配额,保证区间内部的电量消耗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741107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0535321.0
申请日:2023-05-12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发明人: 应鸿 , 陈安伟 , 瞿万昌 , 俞成彪 , 郑怀华 , 郁家麟 , 屠晓栋 , 周旻 , 顾曦华 , 钱伟杰 , 畅伟 , 朱晔 , 金烨 , 糜晓波 , 杨玉锐 , 徐圆圆 , 陈金刚 , 孙一凡 , 闫威 , 邓岚 , 朱赟 , 包旻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源互补接入方法。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汇集接入电网时因无法实现完善地能源互补使得接入能源不稳定的问题,本发明包括:S1:获取区域各类型清洁能源历史出力信息;S2:根据历史出力信息结合清洁能源特性得到各类型清洁能源出力周期;S3:根据清洁能源出力周期建立各类型的清洁能源汇集互补模型,结合清洁能源出力周期完成能源接入;通过合理分析清洁能源的特性和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能够有效保证得到合理的清洁能源出力数据与稳定出力周期信息,结合清洁能源汇集互补模型得出合理的清洁能源出力分配模式,从而保证汇集接入电网的清洁能源能够进一步维持电网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41107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0532940.4
申请日:2023-05-11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发明人: 应鸿 , 陈安伟 , 瞿万昌 , 俞成彪 , 郑怀华 , 郁家麟 , 屠晓栋 , 周旻 , 张帆 , 李乃一 , 钱伟杰 , 畅伟 , 朱晔 , 金烨 , 糜晓波 , 杨玉锐 , 徐圆圆 , 陈金刚 , 孙一凡 , 朱赟 , 包旻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类型清洁能源的联合调度方法。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多清洁能源调节缺少电源侧的调节手段,分散接入出力波动大,储能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不同清洁能源的电网拓扑划分调度区域;S2:根据各类型清洁能源出力的运行特性是否规律进行标记分类;S3:根据不同调度区域的用电需求,将不同出力类型的清洁能源互补出力,就地消纳;S4:若互补出力后满足调度区域内的用电需求,则将剩余能源储存后通过储能接入电网;否则向其他调度区域发送调度需求。根据电源侧清洁能源的不同特性互补消纳、储存后,聚合接入,减少处理波动,提高储能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411062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0617376.6
申请日:2023-05-26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发明人: 应鸿 , 陈安伟 , 瞿万昌 , 俞成彪 , 郑怀华 , 郁家麟 , 屠晓栋 , 周旻 , 陈晓刚 , 钱伟杰 , 畅伟 , 朱晔 , 金烨 , 糜晓波 , 杨玉锐 , 徐圆圆 , 陈金刚 , 孙一凡 , 闫威 , 邓岚 , 朱赟 , 包旻
IPC分类号: H02J3/38 , G06Q50/06 , G06Q10/0631 , H02J3/00 , H02J3/4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类型清洁能源联合预测的共享储能调控方法;通过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蒸发量与温度对应,通过历史光伏发电数据、光照辐射和温度确定单一受到温度影响的光伏发电模型,再通过风速和温度计算水流蒸发量;此时通过获取初始的水流量即可获取到此时的水流量。将风电、水电和光伏整合为单一公式,即可通过当日平均风速和温度得到当日的新能源出力效率,从而依据出力效率确定可调负荷数。该方法根据各个新能源的互补特性达到了联合调控的目的,通过当日可知的风速及温度即可预测出本日的出力负荷;从而在并入电网后方便参与负荷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5102156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610431.4
申请日:2022-05-31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负荷侧无感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柔性直流配电网网络;设置能量信息基站监测以构建低压柔性配网系统;建立运行态、警戒态和故障态的配电网精细化管控体系;根据当前电网工作内容切换管控状态;在配电网故障时进行电能支撑实现无感恢复。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柔性直流配电网网络配合新型构网型储能系统,实现10kV电源故障时,通过储能系统支撑400V网络电压,从而在负荷侧实现无感知恢复,显著提高相关联的多台区整体可靠性,降低故障导致的生产生活损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