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4780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53154.3
申请日:2024-11-01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关键负荷集群的工业园区精细化用电感知处理方法,涉及数据处理技术,包括实时获取关键负荷集群的工业园区内的精细化用电感知数据,用电感知数据包括不同预设维度的用电感知信息,基于预设信息匹配组对用电感知信息分别组合处理得到多个信息组,每个信息组包括多个预设维度的用电感知信息,基于用户所确定的处理策略确定至少一个信息组并调用相对应的一级计算模型计算处理,得到一级计算系数,若处理策略中为独立约束,则基于所述一级计算系数得到独立约束的一级结果,若处理策略中为组合约束,则基于组合约束的动态条件对不同预设维度的一级结果进行关联组合调整,得到组合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67457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547229.0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Q50/06 , G06Q10/0631 , G06F18/213 , G06F18/24 , G06F18/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业园区的用电感知要素辨识应用方法及系统,所述辨识应用方法具体为:确定目标工业园区,构建目标工业园区的关键负荷集群;对其进行多维度用电特征辨识,构建关键负荷集群的用电感知样本集合;对用电感知样本集合进行数据降维处理,构建用电感知要素样本库的复杂网络模型;基于用电感知要素样本库的复杂网络模型,执行目标工业园区的用电感知业务。所述辨识应用系统包括负荷数据库、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和业务应用模块。本发明能够快速辨识核心的用电感知要素,并通过数据降维来降低数据运算量,且进一步构建复杂网络模型来提供数据基础与技术支撑,提高对于工业园区负荷的调控优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600825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576013.4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北京华电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负荷的调度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采集响应区域内第一负荷端集合中每个负荷端在多个维度的响应指标数据;根据响应指标数据分别计算第一负荷端集合中每个负荷端在多个维度的响应推荐值,其中,每个维度对应一个响应推荐值;采用响应指标数据构建响应准入条件,并基于响应准入条件对第一负荷端集合进行过滤,得到第二负荷端集合;根据多个维度的响应推荐值计算第二负荷端集合中每个负荷端的总推荐值,并根据总推荐值在第二负荷端集合中选择待执行负荷响应的目标负荷端。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电力负载调度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可以精准实现负荷协调、减少对电网的高峰负荷的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600825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576013.4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CN) , 北京华电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C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负荷的调度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采集响应区域内第一负荷端集合中每个负荷端在多个维度的响应指标数据;根据响应指标数据分别计算第一负荷端集合中每个负荷端在多个维度的响应推荐值,其中,每个维度对应一个响应推荐值;采用响应指标数据构建响应准入条件,并基于响应准入条件对第一负荷端集合进行过滤,得到第二负荷端集合;根据多个维度的响应推荐值计算第二负荷端集合中每个负荷端的总推荐值,并根据总推荐值在第二负荷端集合中选择待执行负荷响应的目标负荷端。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电力负载调度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可以精准实现负荷协调、减少对电网的高峰负荷的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88211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974339.0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有限状态机的信息物理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划分区域信息物理架构层次;根据划分的区域信息物理架构层次,分别进行信息元件与物理元件建模;研究信息元件和物理元件在不同外部驱动条件下的状态转换规律。本发明根据电力物联网理念将工业园区首先划分架构层次,并针对工业园区内部的多元负荷、感知资源、通信资源、计算资源等,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理念将其分别划分为工业园区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的信息元件与物理元件,最终为不同元件进行建模并表示其动态交互过程,从而解决了信息系统和物理系统的离散和连续性阻碍问题,并对深入研究工业园区多元负荷与调控资源精准感知与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