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15862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791149.6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111/0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的电熔镁延时控制方法,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以及人工推算的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对电熔镁负荷曲线进行预测,结合电网实际的运行情况,及电熔镁厂站、锅炉的运行情况,将调峰厂站及锅炉的最优选项作为优化目标,在约束条件中引入电熔镁负荷功率上下限约束、运行成本约束、调节次数约束、调节间隔约束,以及电熔镁厂站、锅炉的运行计划约束,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得到各个电熔镁厂站及锅炉各时段的调节量,来实现迅速响应调峰要求达到调峰量最大的调峰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达到最高生产效益。解决了针对电熔镁企业智能化调峰控制,从而能快速配合电网调峰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93484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191452.1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IPC: G06F16/27 , G06F16/23 , G06F16/2455 , G06F16/25 , G06Q50/06 ,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redis的工业控制与虚拟电厂实时交互控制系统,通过在底层工业负荷设备与上层虚拟电厂之间设置工业控制系统端、redis数据库端、虚拟电厂接口端,控制工业控制与虚拟电厂数据同步以及工业控制与虚拟电厂控制指令同步。本发明利用redis键空间通知和发布/订阅机制实现数据同步和控制指令交互,将工业控制系统和虚拟电厂接口分离,具有实时性高,处理数据快的特点,避免轮询方式导致系统压力增大、处理速度变慢等问题,减少因虚拟电厂接口异常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影响,降低工业生产运行安全隐患。同时redis客户端支持大部分开发语言,能够大幅降低系统开发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216649885U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21746650.2
申请日:2021-07-29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 H04Q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菱镁产业的调峰数据转发装置,装置包括有线、无线千兆网卡,处理器,5G通信模组,北斗定位模组,国密安全身份认证模组。装置通过有线/无线网络收集菱镁企业熔镁炉生产指标,经过处理器转换以及安全身份认证后,再通过5G专线网络上报给虚拟电厂,以便虚拟电厂对菱镁生产进行调峰控制,实现虚拟电厂及电网调度系统实时有效的对菱镁生产进行数据采集与指令收发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4838340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252716.5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热电站与电网能源互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碳目标下光热电站辅助加热储能及网源荷储互助方法。1)将二元混合熔盐加热溶解后,注入常温熔盐储罐。2)日照时,定日镜使吸热器产生高温。3)将二元混合熔盐加热后,输送至高温熔盐储罐中储存。4)待电网负荷高峰时,将二元混合熔盐抽入至熔盐蒸汽发生器,形成预置的水蒸汽产量及压力。5)蒸汽涡轮发电机产生的电能接入电网,实现热能到电能的储能发电。6)吸热器与定日镜正常工作时,超音频电磁感应加热设备作为辅助加热储能设备,按需启动。解决了太阳能不稳定性和谷电周期性的弊端,消纳电网过剩电能,更重要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436235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374906.6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耗能负荷运行控制策略,包括数据采集装置、控制装置和服务器,数据采集装置将采集到的用户数据上传至控制装置中,控制装置连接服务器,在服务器端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到高耗能负荷运行的控制策略,再将得到的控制策略下载至控制器中参与高耗能负荷的运行控制;利用采集装置和控制装置将采集到的所有高耗能负荷数据信息上传至服务器端,在服务器端利用神经网络算法计算出控制策略,根据控制策略提供主动控制机制,提高电网电能的利用率和电网动态调峰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076877A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111389270.2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磁场大数据的高压绝缘状态分析方法及装置,由高压绝缘状态检测传感器装置的多个绕组的测得的感应电压数据构成矩阵型式,标记为M;同时测试温度、大气压与湿度,组成矩阵K;将两者相乘得到测试值矩阵DC;检测良好绝缘子正常工作时产生的感应电压并与对应时刻的温度、湿度和大气压矩阵相乘建立标准值矩阵DB;将测试值矩阵DC与自身上一时间段测试值矩阵DS、标准值矩阵DB相似度做比较,判断绝缘子工作状态;提供一种更加准确地自然环境中绝缘子积污检测方法,综合考虑绝缘子所处的环境的各因素,能够对绝缘子的积污状况进行准确的检测分析,从而利于根据结果做出准确、及时的应对措施,进而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2801339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11486099.2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 辽宁电力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力大数据的地区经济发展预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各行业的企业用电量、负荷量及产值等数据;2.计算企业层面的企业用电指数、企业负荷指数、企业产值指数;3.计算行业与园区层面的行业发展指数、园区发展指数;4.计算地区层面的地区经济发展指数;5.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计算;6.分析各指标计算结果,若大于1,则说明该企业、行业、园区或地区发展良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力大数据的地区经济发展预测方法,在充分考虑企业与行业的用电量、负荷量及产值数据的情况下,建立了数据模型来预测地区经济的发展情况,因此,可以直观地判断地区或企业的经济发展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9507517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1491185.5
申请日:2018-12-07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侧功率大数据比对的配电变压器运行状态分析方法,包括变压器出厂功率实验及归档数据的建立、在线测试采集变压器双侧功率并进行记录并形成输入数据库文件。采集的数据文件由双侧功率数据、双侧电压值及双侧计算阻抗曲线组成,通过在线测试变压器双侧功率参数、电压参数与上述变压器出厂功率比对档案比对及与周度,月度,年度参数大数据比对从而得出现阶段变压器运行状态及未来运行状态。利用变压器双侧功率对称原理,有效解决了现有配电变压器状态评估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了配电变压器运行的可检测度,减少了配电变压器故障后发生问题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752628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1910036127.1
申请日:2019-01-15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嵌入式RTU的多功能互感器极性试验仪,包括极性测试控制装置和极性测试执行装置。极性测试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一壳体内的测试控制模块、第一LORA无线通讯模块,测试控制模块通过第一LORA无线通讯模块或ZIGBEE的无线天线向极性测试执行装置发出测试指令。所述的极性测试执行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及第二壳体内的脉冲信号发生模块、第二LORA无线通讯模块和地址编码开关,脉冲信号发生装置接收极性测试控制装置的测试执行指令,向待测互感器的一次端发出测试脉冲。摒弃了继电器测试信号输出和仪表显示的设计方式,利用RTU的可编程功能和自身强大的无线通讯功能,配合地址编码器,实现互感器极性试验仪的多种应用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81885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257602.X
申请日:2022-03-16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集成聚类技术的10kV母线负荷特性的综合分析方法,利用集成聚类算法对负荷分别进行日负荷聚类、小时负荷聚类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确定负荷聚类中心数,对负荷进行更加精细化、深层次的分类,有利于对于负荷特性进行细致化挖掘研究,进而提升负荷预测准度,合理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调节,提高新能源消纳;其中,尤其是对负荷峰谷平期持续时间的准确计算,解决以往由经验判定峰谷期的缺点,进而提升负荷预测准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