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标距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00482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551526.3

    申请日:2022-05-18

    Inventor: 翟钢军 马哲 丁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结构安全监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短标距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外滑块、拉伸弹簧、位移感知件、光纤光栅、推杆、压缩弹簧、内滑块等主要部件。工作中,外滑块的移动带动拉伸弹簧拉伸力的变化,导致位移感知件产生协同变形,光纤光栅随之产生相应形变,通过检测光纤光栅谐振波长的偏移量来换算被测对象的实际位移量。本发明创新在于其被测方向与光纤光栅受力形变方向并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呈90°垂直分布,通过内滑块、外滑块组成的转向结构来进行位移的转换,极大的减小了被测方向上传感器的尺寸从而解决了传统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在被测方向上安装空间不足的难题。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测量精度高、动态特性良好。

    一种基于U-net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自由液面识别和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39057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010495698.4

    申请日:2020-06-03

    Abstract: 一种基于U‑net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自由液面识别和提取方法,属于图像处理及自动化检测技术领域。首先,对液面图像进行处理并人工标注自由液面,构成带有已分割完成的液面图像的数据集,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三个部分。其次,搭建U‑net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U‑net卷积神经网络中导入训练集,对图像进行特征学习,对自由液面进行预测。再次,使用验证集对模型进行验证并调整模型,当损失函数不在下降时保存最优模型。最后,将训练好的U‑net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部署,用于对测试集中的液面图像进行自动检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本发明通过无接触测量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提取破碎波的自由液面,能够解决破碎波液面识别困难的技术难题。

    基于模块化和混合系泊的超大型浮式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8216509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01191.1

    申请日:2018-01-02

    Abstract: 基于模块化和混合系泊的超大型浮式平台,属于海洋能源利用领域,包括中心大平台模块、小平台模块、张力腿系统、锚链系统、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模块连接构件。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通过齿轮与齿条传动的方式将浮子的摆动转化为活塞杆的水平运动,驱动双向液压发电系统的马达发电。模块间的连接构件按照连接平台模块的相对尺寸分为两种模式,利用小平台与大平台之间的相对扭转及水平两向运动和利用小平台之间的相对扭转发电,获得能量供给的同时,缓解各模块间的相对运动。本发明外侧的波浪能装置可利用入射波浪能提供能源补给,有效减弱入射波浪荷载,降低平台运动响应;张力腿系统、锚链系统的混合系泊系统能够保证整个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种抑制涡激振动皮肤衣

    公开(公告)号:CN106741685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24151.6

    申请日:2016-11-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35/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抑制涡激振动皮肤衣,该抑制涡激振动皮肤衣是一种表面具有均匀分布的凹点,底层设置磁性层的皮肤衣材料,包括弱磁性内层、中间过渡层和外层三层材料。弱磁性内层为皮肤衣最底层,直接与深海柔性结构接触;中间过渡层包裹弱磁性内层并与外层相连,为弱磁性内层及结构提供缓冲保护,并为外层提供弹性支撑;外层包括在其表面均匀分布的圆形凹点和至少一个隔离凹点的台脊区。当海流作用在穿戴该种皮肤衣的深海柔性结构表面时,可在结构附近产生了一些微小的漩涡。本发明制造工艺简单,工作性能稳定,可有效改善传统立管、张力腿等结构的抗流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抑制涡激振动效果,方便穿戴在现有及在建过程中的深海柔性结构物表面。

    一种地下空间承重柱体用SS4型辅助抗浮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926867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010794267.8

    申请日:2020-08-10

    Abstract: 一种地下空间承重柱体用SS4型辅助抗浮装置,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包括柔性张力筋腱、收纳层、浮台、顶部磁力层。当地下空间水位抬升时,低密度浮台在浮力作用下不断上升,并通过磁力的作用使浮台强磁力连接层与顶部磁力层紧密相连,对下部柔性张力筋腱产生初始的预张力,从而增加作用于柱体上的竖向荷载。本发明布置于柱体外侧,用于提高柱体的抗浮性能。本发明该装置可以在不改变现有柱体结构的前提下提高承重柱体的抗浮性能;该结构在正常使用期不会对建筑结构本身产生影响;该装置无需人工操作,如遇强降水天气,可自行工作并发挥作用;该装置制造工艺简单,方便安装拆卸。

    应用风浪等效装置的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实验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77841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811387739.7

    申请日:2018-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技术领域,一种应用风浪等效装置的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实验装置及其方法,其中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实验模型的制作,(2)气动荷载模拟系统参数的设定,(3)气动荷载模拟系统与监控单元的搭接,(4)监控单元与运动控制计算机的连接,(5)控制指令的发送,(6)运动状态的反馈。实验装置包括波浪等效装置的操作系统部分、风等效装置的操作系统部分及实验模型部分。该实验装置无需依赖波浪水池和造风装置,操控电动缸对六自由度平台加载力来模拟不同浪高、周期的波浪荷载下的运动状态,解决了对造风装置的功能和风场品质要求严格的问题,整个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易安装,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置于风洞中的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混合模型实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06087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387227.0

    申请日:2018-11-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一种置于风洞中的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混合模型实验装置及方法,其中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实验模型的制作,(2)监控单元与运动控制计算机的连接,(3)控制指令的发送,(4)定常风的模拟,(5)运动状态的反馈。实验装置包括操纵系统部分、实验模型部分及风箱。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装置中的实验模型部分可以放置在风洞内进行试验,无需依赖波浪水池,并能够更好的揭示水动力对风机气动性能的影响。

    一种基于吸力筒的四桩固定式风能-波浪能集成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979943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978499.1

    申请日:2018-08-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领域,一种基于吸力筒的四桩固定式风能-波浪能集成发电系统。利用四桩式支撑结构建立了风能、振荡水柱式波浪能系统于一体的集成系统,使二者共享支撑结构和电力传输系统。该发明可充分利用海上可再生资源,从而达到提高四桩基础利用率并降低总成本的目的,提高海上风电场的整体经济性,有效推动其在工业上的应用。该基于吸力筒的四桩固定式风能-波浪能集成发电系统提高了海域的有效利用率,降低了建设成本和维修费用,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风机技术,促进了波浪能装置商业化的应用,是一种可靠的海上可再生能源发电平台。

    一种串联空心微珠复合材料浮筒的张力筋腱定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813909A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710950013.9

    申请日:2017-10-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35/4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深海工程装备制造领域,提供一种串联空心微珠复合材料浮筒的张力筋腱定位系统,包括平台主体、张力筋腱、新型浮筒、锚固环、海底基础,张力筋键上端铰接于平台主体的立柱,下端铰接于海底基础,四根张力筋腱上设有4×n个新型浮筒,每层浮筒对应的水深相同;新型浮筒通过锚固环固定在张力筋腱上,锚固环内嵌到新型浮筒的上下表面的圆形凹槽内。本发明采用的新型浮筒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能够抑制张力筋腱的涡激振动,改善张力腿平台的运动性能,减小平台纵荡、横荡和垂荡响应幅度;由于锚固环通过螺纹与张力筋键相连,新型浮筒依靠自身浮力套在张力筋键上,构件结构形式简单,安装方便,节约建设成本。

    一种采用开放式水槽进行回流的深水水池造流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402117A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710796538.1

    申请日:2017-0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0/00 E02B1/02

    Abstract: 一种采用开放式廊道进行回流的深水水池造流系统,包括水池和造流系统,水池内设有穿孔墙和隔墙,造流系统包括池端驱动水泵阵列、池端出水廊道、出口转弯廊道、第一导流片组、开放式矩形水槽、进口转弯廊道、池端进口廊道和第二导流片组;池端驱动水泵阵列为矩形阵列,第一导流片组布置在出口转弯廊道处;第二导流片组布置在池端进水廊道内,水池测试区、池端驱动水泵阵列、池端出水廊道、出口转弯廊道、第一导流片组、开放式矩形水槽、进口转弯廊道、池端进口廊道和第二导流片组构成水流环路。有益效果是:开放式回流廊道能耗小;可充分利用开放式回流廊道内的“高速”水流作试验,提高水池利用率和效益,拓展使用功能;易于提高水池的流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