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3726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73207.3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电瓷集团输变电材料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nventor: 孙耘龙 , 王洪禹 , 陈百通 , 倪加奇 , 王明 , 郭振芳 , 李晓明 , 李洪军 , 陈艳萍 , 于洪闯 , 张扩 , 宋鹏 , 孙长海 , 狄绍熙 , 李浩 , 王旭明 , 王传晧 , 昝昊 , 鲁娜
IPC: H01B17/42 , H01B17/50 , H01B17/40 , C08L83/07 , C08L83/04 , C08L27/12 , C08K7/26 , C08K5/098 , C08K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绝缘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梅花瓣伞型混炼防冰闪复合绝缘子,包括连接金具、芯棒以及梅花瓣型伞裙护套,梅花瓣型伞裙护套套在芯棒上,连接金具布置在芯棒的两端。其中,梅花瓣型伞裙护套由掺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混炼的氟硅橡胶复合材料制成,该材料具有防覆冰能力,能够显著减小极端环境下绝缘子的冰覆盖率。本发明用于电力输送线路,可以有效减少冰覆盖以及冰覆盖对绝缘子的影响,提高电力输送线路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3087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487317.8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电瓷集团输变电材料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nventor: 孙耘龙 , 王洪禹 , 陈百通 , 倪加奇 , 王明 , 郭振芳 , 李晓明 , 李洪军 , 陈艳萍 , 于洪闯 , 张扩 , 宋鹏 , 狄绍熙 , 李浩 , 王旭明 , 王传晧 , 鲁娜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舱式复合绝缘子复杂环境模拟实验装置,用于开展多环境因素复合的电力绝缘设备加速老化试验,尤其是研究极端环境中的绝缘子的老化过程。所述的实验装置为筒体结构,分为一个过渡舱体和四个实验舱体;每个实验舱体中均设有紫外辐射装置、喷雾装置、加热器、制冷机和绝缘子支架,实验舱体外部设有真空装置;过渡舱体中设有绝缘子移动装置,通过绝缘子移动装置将绝缘子从一个实验舱体移动至过渡舱体或另一个实验舱体。本发明可以为试样进行电气实验提供稳定且具有连续可调性的实验条件,可以进行组合和配置以满足不同阶段的实验需求,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多环境因素的随意组合与自由转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66090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090861.1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阴极液贯通的多电极组并联电化学反应器,包括反应槽以及设置在反应槽内的多组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阳极;阴极,环设在阳极外;隔网,设置在阳极和阴极之间,被配置为隔离阴极液和阳极液;底座和盖子,具有用于安装阳极、隔网和阴极的凹槽,并分别安装于阳极、隔网和阴极的底部和顶部;正极接线柱,插设于盖子并与阳极连接;负极接线柱,插设于盖子并与阴极连接;抽酸口,安装于盖子的中心并穿过盖子探入阳极的阳极区;外接泵,通过管路与抽酸口连接。本发明解决现有水软化技术氢氧根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电极组数量,适应工业规模的水处理需求,同时有效降低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935326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10448599.6
申请日:2012-11-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气态污染物预处理的阵列式窄间隙同轴流光放电反应器,反应器内部由多组窄间隙流光放电子反应器平行并联配置,子反应器呈阵列排布;每组窄间隙流光放电子反应器是由高压放电电极和低压电极构成,低压电极是直径5-80mm范围内的金属圆筒或金属管,高压放电电极为金属杆上均匀分布尖端的电极,高压放电电极安装在低压电极的金属圆筒或管中轴上,高压放电电极的尖端与低压电极内壁间距在1-20mm范围内。当在高压放电电极和低压电极之间施加高电压时,在放电间隙处产生强度高的流光放电。反应器作为废气管道或烟道的一部分,被处理烟气或废气首先进入阵列式窄间隙同轴流光放电反应器进行预处理,再进入常规烟废气处理反应器进行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1439346A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810229223.X
申请日:2008-11-2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09C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9C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电等离子体土壤修复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的步骤是,将污染土壤放置于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中,在高压放电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施加高压,产生放电等离子体,使通过等离子体区域的载气转变成活性气体,降解和矿化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装置包括由高压电源、高压放电电极、进气口、反应器室、土壤层、出气口和低压电极组成的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高压放电电极与高压电源的高压端子连接,低压电极与高压电源的低压端子连接,或低压电极和高压电源的低压端子同时接地线。本发明可有效降解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工艺流程简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3418217B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310342670.7
申请日:2013-08-0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01D5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沿面和填充床复合放电处理工业废气装置,是由若干套复合放电子电极系统串/并联构成,而每套复合放电子电极系统是由三个电极、一个绝缘介质管、一个金属管及其附属配件构成。三个电极是指绝缘介质管的内面电极、外面电极和金属管电极,绝缘介质管同轴安装在金属管电极的中轴上,在绝缘介质管外侧和金属管之间填充绝缘颗粒形成填充床。以绝缘介质管内面电极和金属管电极为一个电极,以绝缘介质管外面电极为另一个电极,当交流高压电源给电极系统供电时,在绝缘介质管内侧产生沿面放电,同时在绝缘介质管外侧产生沿面-填充床放电。工业废气依次通过两个放电区域,延长处理时间,实现工业废气彻底处理和无害化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5107320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527582.3
申请日:2015-08-2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湿法烟气脱硫的射流离子发生器耦合机械除雾器方法,是在湿法脱硫塔的喷淋层与机械除雾器之间安装射流离子发生器,空气通过射流离子发生器变成离子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即离子空气)喷出,进入到湿法脱硫塔的喷淋层与机械除雾器之间的烟气中,喷出的离子与烟气中雾滴碰撞,使雾滴带电成为带电雾滴,带电雾滴通过静电力与不带电雾滴碰撞结合成尺寸大与质量大的雾滴,提高机械除雾器对微细雾滴的收集、脱除效率。本发明的用于湿法烟气脱硫设备系统的含雾烟气净化,也可以用于水雾气体、酸雾气体等污染气体的净化,以及用做离子源使用,不增加占地,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管理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2059106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553568.8
申请日:2010-11-2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活性炭再生反应器放大方法,属于环境等离子体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将若干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床层叠累加构成单元再生反应器,相邻两个平板式介质阻挡放电床共用一片电极,高压电极和低压电极交替放置;再将若干单元再生反应器并联实现再生反应器的放大。本发明的反应器结构简单,操作管理方便;电极为共用及并联结构,相对于常规电极结构可节省一半电极材料;反应器占地面积少,为常规单层反应器结构面积的层数分之一(1/层数),空间利用率高;容易应用于活性炭大规模再生;处理对象可以扩大到其他固体吸附剂或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188960A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1110075537.0
申请日:2011-03-2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质阻挡放电活性炭再生反应器的导入式布气方法,属于环境污染控制和化工吸附剂再生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将导气管置于介质阻挡反应器的活性炭填充床中,其中导气管的周身遍布有出气微孔,添加的气体经过导气管上的微孔进入活性炭床层内,均匀分布于反应器的放电空间中,为反应器提供放电的反应气源。对于矩形状金属电极和介质的电极系统,导气管可制成“之”字形和芒刺形;对于圆形金属电极和介质的电极系统,导气管可制成螺旋形。本发明的布气方法结构简单,导气管路安装制作简便;可为介质阻挡放电区域提供稳定和分布均匀的气源,提高了气体的利用效率;适合给介质阻挡放电再生活性炭反应器的放大装置布气。
-
公开(公告)号:CN11767406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53273.1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能系统管控策略,具体涉及一种高比例消纳新能源的直流微电网混合储能控制策略。本发明基于低通滤波器和蓄电池的SOC设计了滤波系数修正策略,实现了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之间功率的优化分配;充分考虑蓄电池的SOC和充放电次数,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滤波系数实现功率优化分配策略,还可以降低电池组的充放电次数,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合理利用超级电容器过充过放保护策略,提高超级电容器的利用率,实现更高效、更稳定、更经济和更环保的储能管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