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48725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210138883.7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50/08 , G06N5/048 , G06F16/2458 , G06F18/2415
Abstract: 一种基于熵权‑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深基坑稳定性评估方法,属于岩土力学与工程领域。本发明既考虑到指标权重赋权的客观性,又考虑到风险发生概率和事故破坏损失程度,主要步骤包括: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熵权法,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修正;确定指标综合权重;划分安全等级;确定安全等级;模糊综合评判,得到评价分值。本发明提出差异系数,并基于此系数对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得出的各项指标权重进行线性加权组合,结合细化后的深基坑施工安全状态等级评定表,综合定量地评估深基坑的稳定状态。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分析方法中判断矩阵A受专家经验水平影响的问题,能够客观、准确的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提高了权重计算的可信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54872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38883.7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 , G06Q50/08 , G06N5/04 , G06F16/2458 , G06K9/62
Abstract: 一种基于熵权‑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深基坑稳定性评估方法,属于岩土力学与工程领域。本发明既考虑到指标权重赋权的客观性,又考虑到风险发生概率和事故破坏损失程度,主要步骤包括: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熵权法,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修正;确定指标综合权重;划分安全等级;确定安全等级;模糊综合评判,得到评价分值。本发明提出差异系数,并基于此系数对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得出的各项指标权重进行线性加权组合,结合细化后的深基坑施工安全状态等级评定表,综合定量地评估深基坑的稳定状态。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分析方法中判断矩阵A受专家经验水平影响的问题,能够客观、准确的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提高了权重计算的可信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133385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093337.5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FPA及玄武岩柱力学模型的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属于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领域。该方法首先基于RFPA分析玄武岩柱试件的力学特性影响因素、破裂机理、敏感因素,进而构建力学特性主要敏感因素耦合模型;其次,构建不同开挖阶段的玄武岩柱边坡模型,设置边坡模型的初始条件,进行离心加载计算,获得不同开挖阶段的边坡安全系数;最后,将玄武岩柱力学敏感因素耦合模型应用于边坡最不利开挖阶段;受玄武岩柱力学敏感因素的启发,探究不同开挖阶段的边坡离心加载破裂失稳特征,通过以上研究共同揭示实际工程中应重点监测或加固的区域,并与工程现场进行对比分析,为玄武岩柱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环节提供理论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856518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0497250.5
申请日:2022-05-0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层气开采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利用中低焓干岩地热增产煤层气的方法,步骤1、根据目标煤层气藏所在的区域地质情况,判断目标煤层下部有无可利用的地热资源储层。步骤2、在目标煤层位置区域,施工煤层气抽采的定向羽状水平井系统,并布设冷水注入井、注热井、热水收集井以及采热井;步骤3、利加热后的注入流体加热游离煤层气,将加热后的煤层气注入煤层,达到加热增产煤层气的效果。本发明集定向羽状水平井增产技术与注热增产技术于一体,利用地热资源作为热能供给源,用排采的地下水作为换热介质,用加热后的煤层气作为注热热源,不仅节约了资源,还避免了传统注热增产的弊端,实现了更加有效的增产,可大幅度提高煤层气的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643899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1810375924.8
申请日:2018-04-2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山顶底板采动破坏带分段观测方法,属于岩体破坏范围测定技术领域。所用的观测系统包括测试探头、钻机、钻杆、控制操作台。测试探头包括前部封堵器、尾部封堵器、转换器和连通管,封堵器包括漏水管、连接在漏水管两端的接头和橡胶囊,橡胶囊包绕在漏水管外围,与漏水管之间形成一封堵空腔,外界水源注入所述封堵空腔起胀橡胶囊,与钻孔形成注水空腔。该测试装置可以利用同一外界水源完成封堵过程和测试过程,并实现高低水压可变控制,保证二者在各自的所需的压力下工作,消除钻杆与软管的缠绕问题,减少操作步骤和工作人数,提高推进测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051152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929703.8
申请日:2020-09-0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石力学试验机,针对岩石钻探时力量不够,钻探容易破碎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顶部内壁的两侧均设有供电机构,所述固定架顶部内壁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液压油缸,第一液压油缸延长杆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顶部内壁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一端键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内壁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液压油缸。本发明利用二级钻头进行后续破碎,破碎阶段分段分钻头进行,避免钻头全程工作损耗加剧,嵌接钻头使用完成后,通过电动伸缩杆和弹簧配合将嵌接钻头向两侧打开,使得二级钻头露出便于进行二次钻孔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8444889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810375922.9
申请日:2018-04-2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体渗透性测定技术领域,公开了变压可调式岩体裂隙渗透性测试装置,包括封堵器、转换器、连通管、钻机、钻杆和控制操作台。转换器螺纹连接于前部封堵器尾部,其内部包含内环、弹簧和十字丝套,通过调节十字丝套改变弹簧的压缩程度,进而控制内环的开启压力;前部封堵器、尾部封堵器起胀后,与钻孔形成注水空腔,外部高压水通过转换器进入所述注水空腔内对钻孔裂隙渗透性进行探测。该测试装置简化了外部操作系统和操作步骤,减少钻孔内管道为一根,避免了钻杆绕线问题,提高了测量过程的稳定性,利用同一水源下实现了封堵过程和测量过程在各自压力下工作,实现了转换器可变压调节,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开启压力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613909B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810376008.6
申请日:2018-04-2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体破坏范围及渗透性测定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钻孔压水作用的岩体松动圈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所用的观测仪包括测试探头、钻机、钻杆、控制操作台。测试探头包括前部封堵器、中部封堵器、尾部封堵器、转换器和连通管,封堵器包括漏水管、连接在漏水管两端的接头和橡胶囊,橡胶囊包绕在漏水管外围,与漏水管之间形成一封堵空腔,外界水源注入所述封堵空腔起胀橡胶囊,与钻孔形成注水空腔。该测试装置可以利用封堵高压水源向观测低压水源的转换,实现同一水源下封堵过程和测试过程在各自的压力下工作,减少钻孔内管道为一根,消除钻杆与软管的缠绕问题,提高压力转换稳定性和每次推进测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444889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375922.9
申请日:2018-04-2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体渗透性测定技术领域,公开了变压可调式岩体裂隙渗透性测试装置,包括封堵器、转换器、连通管、钻机、钻杆和控制操作台。转换器螺纹连接于前部封堵器尾部,其内部包含内环、弹簧和十字丝套,通过调节十字丝套改变弹簧的压缩程度,进而控制内环的开启压力;前部封堵器、尾部封堵器起胀后,与钻孔形成注水空腔,外部高压水通过转换器进入所述注水空腔内对钻孔裂隙渗透性进行探测。该测试装置简化了外部操作系统和操作步骤,减少钻孔内管道为一根,避免了钻杆绕线问题,提高了测量过程的稳定性,利用同一水源下实现了封堵过程和测量过程在各自压力下工作,实现了转换器可变压调节,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开启压力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630675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0954725.8
申请日:2017-10-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E21B33/127 , E21B33/13 , E21B4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山岩体钻孔瓦斯封堵测试探头及封堵抽采系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矿山岩体钻孔内密封效果差、抽采成本高、双重封堵效果较差的问题,具有提高封堵过程和瓦斯抽采过程的稳定性、增强密封性能的效果;其技术方案为:包括锥头、II型封堵单元和两个I型封堵单元,所述II型封堵单元的尾部连接有侧漏阀;所述II型封堵单元设于两个I型封堵单元之间,其首部通过采集管连接一个I型封堵单元并与钻孔内壁形成采集空腔,其尾部通过连通管连接另一I型封堵单元并与钻孔内壁形成密封空腔;设于II型封堵单元首部的I型封堵单元与锥头相连;封堵材料同时起胀通过连通管相连的I型封堵单元和II型封堵单元及密封空腔,实现三重封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