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薄扇面成型的弧形线性聚能装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450862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343965.6

    申请日:2023-10-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薄扇面成型的弧形线性聚能装药结构,所述弧形线性聚能装药结构包括:药型罩、不锈钢壳体、炸药和雷管,所述弧形线性聚能装药结构由所述药型罩和所述不锈钢壳体的截面绕平行于截面上缘的轴旋转一定角度形成的扇形结构,所述药型罩设置在所述不锈钢壳体的下端,所述药型罩和所述不锈钢壳体组成封闭的容器,所述炸药和所述雷管设置在所述药型罩和所述不锈钢壳体组成的封闭的容器中;所述药型罩为锥形药型罩或半圆形药型罩,本发明主要利用弧形的线性聚能装药结构配合锥形或半圆形的药型罩,从而起到形成头部速度更高、能量更集中的薄扇面状侵彻体的效果。

    一种采用完全搭接管节点的轻型抗震导管架基础

    公开(公告)号:CN108442399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1810236556.9

    申请日:2018-03-21

    Abstract: 一种采用完全搭接管节点的轻型抗震导管架基础,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所述轻型抗震导管架基础采用了完全搭接管节点,其相邻导管架腿由第一水平撑、第二水平撑及主斜撑连接,同一侧上下相邻主斜撑之间再以副斜撑连接,泥面处相邻第二水平撑的中部由第五水平撑连接。所述轻型抗震导管架基础改善了载荷在结构中的传递机理,通过主斜撑和副斜撑的配合能有效减轻导管架腿中的载荷,提高了导管架极限承载力,减小节点导管架腿的加厚厚度,省材、降成本;搭接部分的主斜撑管壁的变形释放大部分外部能量,并且通过调整导管架腿、主斜撑以及副斜撑三者的壁厚比、直径比、半径壁厚比及搭接长度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导管架的抗震能力和抗疲劳能力。

    一种可调节入水角度的水下航行体空化降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879452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111275548.3

    申请日:2021-10-29

    Inventor: 李尧 孙铁志 宗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节入水角度的水下航行体空化降载装置,包括位于航行体头端的空化器,所述空化器的前端可分离连接有与所述空化器同轴设置的头部整流罩装置;所述头部整流罩装置包括头部整流罩,所述头部整流罩的侧壁后端围绕所述头部整流罩的轴线设有具有多个缺口,且所述缺口处设有与所述缺口铰接的整流瓦片,所述整流瓦片与所述缺口相匹配;整流瓦片伸缩臂分别与所述整流瓦片和所述空化器铰接,所述整流瓦片伸缩臂用于驱动所述整流瓦片围绕所述整流瓦片与所述头部整流罩的铰点转动。本发明可以调节航行体入水的角度及航行体的航行姿态,且能够实现航行体的降载。

    一种可调制的双层伸缩片空化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879449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111272570.2

    申请日:2021-10-29

    Inventor: 孙铁志 李尧 宗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制的双层伸缩片空化器结构,包括设置在航行体的头端的空化器,空化器包括空化器主体,空化器主体的中心通过阻尼器与航行体的头部中心连接,空化器主体的前端可分离连接有头部整流罩装置,空化器主体为双层结构,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和第二层上均安装有多个空化器盘面伸缩片,多个空化器盘面伸缩片围绕空化器主体的轴线均匀分布,并与其所对应的第一层或第二层滑动连接,航行体的头端安装有驱动空化器盘面伸缩片沿空化器主体的径向方向滑动的缓冲驱动机构,多个空化器盘面伸缩片和空化器主体拼成一个圆。本发明的空化器的外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节,可以保持航行体水下实时被超空泡完全包裹,降低其航行阻力。

    一种分段式悬链线方程拉力模拟装置的组装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30899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0902683.4

    申请日:2022-07-29

    Abstract: 一种分段式悬链线方程拉力模拟装置的组装及工作方法,其属于机械结构设计的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拉力传感器、拉力模拟机构、调整支架、U型凹槽导轮等。其中拉力模拟机构为核心构件,包含了多个拉力模拟单元。拉力模拟单元采用相邻两单元隔板之间设置拉力弹簧和预旋钢索段;以比较精确的模拟悬链线拉力‑位移的关系,进而完成对悬链线方程的模拟。该装置还能实现悬链线受力的采集和悬链线方向的调节,并且具有水上操作的特性,在极大减小场地约束和操作便利性的同时提高了悬链线方程模拟的精度。该装置及工作方法主要用于平台‑系泊装置的耦合性能测试和优化试验。

    一种码头停泊浮船坞的滑动式系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622316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1810235822.6

    申请日:2018-03-21

    Abstract: 一种码头停泊浮船坞的滑动式系泊系统,属于码头设备技术领域。该系泊系统包括码头、浮船坞、定位墩、系泊点、双卡式系泊装置和单卡式系泊装置。码头一侧浮船坞首尾各设置两个系泊点,并且靠外侧的第一系泊点、第四系泊点采用双卡式系泊装置,内侧的两个第二系泊点、第三系泊点采用单卡式系泊装置,在远离码头一侧浮船坞首部设置一个定位墩,定位墩上设置一个采用双卡式系泊装置的第五系泊点,通过双卡式系泊装置、单卡式系泊装置与码头、定位墩的配合,构成浮船坞系泊系统。该系泊系统通过双卡式系泊装置、单卡式系泊装置及定位墩三者配合,减小浮船坞的平面内位移、节省锚泊布置所占面积、结构所受的撞击力,实现对码头停靠浮船坞的系泊。

    一种应用于双垂直轴风机的被动整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76272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1711263309.X

    申请日:2017-12-05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双垂直轴风机的被动整流装置,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这种一种应用于双垂直轴风机的被动整流装置包括两个垂直轴风机、安装垂直轴风机的支撑平台和设置在构架上的整流装置。使用状态下,整流装置首先接触风,并迫使一部分风改变方向,风机中间区域的风速被降低,两侧的风速被提高。整流后的风场会降低叶片在逆风区的阻力,提高叶片在顺风区的推力,进而达到提高风机转速的目的,并可有效降低风机的启动风速。

    一种船用发电风帆装置的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1777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0823868.6

    申请日:2022-07-14

    Abstract: 一种船用发电风帆装置的工作方法,其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该发电风帆装置包括风机底座、发电风帆、风机立柱、风机支架、主动收放系统、艏摇系统和控制器。主动收放系统设置在风机底座的中心处,负责风机立柱的回收和布放。艏摇系统的上端与风机立柱连接,下端设置在主动收放系统上,负责驱动风机立柱的轴向旋转。风机立柱的上部设有风机支架,风机支架内布置了多个垂直轴风机。风机轴的一端与固定在风机支架下横杆的发电机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风机支架上横杆的轴承连接。该发电风帆装置一方面能够利用垂直轴风机和风机支架组成的发电风帆达到船舶节能和助航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主动收放系统,可以快速回收和布放发电风帆。

    一种用于射弹入水的带翼型调节片的可调制空化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932662B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2111275551.5

    申请日:2021-10-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射弹入水的带翼型调节片的可调制空化器结构,包括设置在航行体的头端的空化器,所述空化器包括空化器主体,所述空化器主体的中心通过阻尼器与所述航行体的头部中心连接,所述空化器主体的前端可分离连接有头部整流罩装置,所述空化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空化器主体上的多个空化器盘面伸缩片,多个所述空化器盘面伸缩片围绕所述空化器主体的轴线均匀分布,并与所述空化器主体滑动连接,所述航行体的头端安装有驱动所述空化器盘面伸缩片沿所述空化器主体的径向方向滑动的缓冲驱动机构。本发明的空化器的外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节,可以保持航行体水下实时被超空泡完全包裹,降低其航行阻力。

    一种空化器自旋转入水缓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932664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11272536.5

    申请日:2021-10-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化器自旋转入水缓冲装置,包括头部整流罩,所述头部整流罩的后端与侧边整流罩的前端可分离连接,所述侧边整流罩的后端与航行体的头部可分离连接,侧边整流罩中设有空化器,所述空化器通过缓冲装置与所述航行体连接,所述空化器与所述缓冲装置的输出端转动连接,且所述侧边整流罩内设有驱动所述空化器围绕其轴线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所述侧边整流罩内围绕所述缓冲装置设有多个缓冲气囊,所述侧边整流罩的侧壁上设有侧壁喷气系统。本发明通过采用空化器旋转的方式实现更大超空泡的形成。同时采用了缓冲气囊、侧壁喷气系统和缓冲装置对航行体进行更好的缓冲保护。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