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匹配的环保热量传递工质

    公开(公告)号:CN115746792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211410221.7

    申请日:2022-11-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温湿度精密调节领域,公开了一种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匹配的环保热量传递工质,提出了包含3,3,3‑三氟丙烯(CH2=CHCF3)、一氟乙烷(CH3CH2F)和三氟碘甲烷(CF3I)三种组分,并进一步混入性能调节剂,性能调节剂为1,1,2,2‑四氟乙烷(CHF2CHF2)、反式1,3,3,3‑四氟丙烯(trans‑CHF=CHCF3)及六氟丙烯(CF3=CF3)中的一种,从而形成综合性能优良的四元混合型热量传递工作介质,以替代现有的空调常用的高温室效应工质,专用于恒温恒湿空调机组中。相比于当前普通空调中广泛使用的R134a和R410A,本发明GWP值大幅削减,非常契合“双碳”发展战略,而且运行压力能与R134a相当,满足“直接灌注式替代”工质替代方法所述的基本要求,具有兼容当前R134a系统部分组件的技术优势,制冷循环性能系数高于R134a和R410A,节能意义显著,排气温度也不高,对于优化压缩过程具有积极意义。

    一种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匹配的环保热量传递工质

    公开(公告)号:CN115746792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10221.7

    申请日:2022-11-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温湿度精密调节领域,公开了一种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匹配的环保热量传递工质,提出了包含3,3,3‑三氟丙烯(CH2=CHCF3)、一氟乙烷(CH3CH2F)和三氟碘甲烷(CF3I)三种组分,并进一步混入性能调节剂,性能调节剂为1,1,2,2‑四氟乙烷(CHF2CHF2)、反式1,3,3,3‑四氟丙烯(trans‑CHF=CHCF3)及六氟丙烯(CF3=CF3)中的一种,从而形成综合性能优良的四元混合型热量传递工作介质,以替代现有的空调常用的高温室效应工质,专用于恒温恒湿空调机组中。相比于当前普通空调中广泛使用的R134a和R410A,本发明GWP值大幅削减,非常契合“双碳”发展战略,而且运行压力能与R134a相当,满足“直接灌注式替代”工质替代方法所述的基本要求,具有兼容当前R134a系统部分组件的技术优势,制冷循环性能系数高于R134a和R410A,节能意义显著,排气温度也不高,对于优化压缩过程具有积极意义。

    一种模块化可穿戴式蓄-放冷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716716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83345.X

    申请日:2024-07-03

    Abstract: 一种模块化可穿戴式蓄‑放冷装置,属于制冷空调领域。装置包括配套衣物外套、盛装管材、相变材料、固定装置。相变材料为固液相变温度适宜的混合型相变材料,多条盛装管材组合形成蓄‑放冷模块,配套衣物外套与蓄‑放冷模块连接处及其附近区域是由湿敏性材料所制。首先,将相变材料放置于盛装管材,组合形成蓄‑放冷模块;其次,将蓄‑放冷模块在低温环境中完成蓄冷后固定到指定位置;最后,当相变材料完全由固相转变成液相后进行再次蓄冷。本发明能够实现利用材料的固液相变进行吸收和释放热量、已达成对人体指定部位及区域进行缓释降温;组合灵活,制冷温度满足人体舒适度需求且有冷量缓释功能,可实现对核心部位的精准定位降温,适用多种场景。

    一种用于逆电渗析技术的季胺型阴离子交换膜、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856502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207458.0

    申请日:2021-1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逆电渗析技术的季胺型阴离子交换膜、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逆电渗析技术领域。首先,将聚环氧氯丙烷、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和聚丙烯腈分别配制成单一溶液,并按比例混合后得到铸膜液。其次,将铸膜液作脱泡处理后进行真空干燥,并在氮气保护下进行预反应。最后,将预反应后的铸膜液取出并浇铸在光滑的平板或具有微结构的模板上,加热浇待溶剂完全蒸发后,使膜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产品。本发明季胺型阴离子交换膜是专为逆电渗析技术设计,具有厚度小、面电阻低和选择透过性高的特点,可有效提升逆电渗析电堆的,能量转换能力;能够避免氯甲基过程中有毒物质的使用,安全环保;制备方法简单易行。

    一种低品位热能驱动的双路联合制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13886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910103006.4

    申请日:2019-02-01

    Inventor: 吴曦 徐士鸣

    Abstract: 一种低品位热能驱动的双路联合制氢方法,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以低品位热能为驱动力、借助工作溶液的浓度变化实现连续制氢。包括:首先利用低温多效蒸馏法将低品位热能转换为工作溶液的化学势能;再基于逆电渗析原理将该化学势能转换为电池堆两极间的电势差;然后在两股同种电极液中,分别通过在对应产氢和产氧电极上同时发生的还原反应或氧化反应实现双路制氢和制氧。废工作溶液流出电池堆后被回收,进而在低品位热能驱动下实现再生。两股电极液分别在逆电渗析电池堆产氢、产氧极液腔及外挂电解槽阴、阳半槽之间循环。本发明低品位热能可得到连续、高效、稳定地转换利用;制氢系统不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运行,机械运动部件少,产能配置灵活;双路制氢、制氧,且电极液消耗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