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监测方法及系统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352357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111422370.0

    申请日:2021-11-26

    IPC分类号: E21F17/1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文监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采煤工作面的待测含水层的当前水头高度数据;若待测含水层的预设数量的历史水头高度数据的平均值大于当前水头高度数据,则对待测含水层的第一监测频率进行调整,获取待测含水层的第二监测频率,同时联动调整与待测含水层相邻的含水层的监测频率,并与其自身调整数据进行对比,确定相邻含水层的监测频率;若第二监测频率和第一监测频率之间的比值满足预设条件,则发出报警。本发明实现在第二监测频率和第一监测频率之间的比值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水文监测分站自身的报警器进行实时报警,有效提高监测报警的及时性,以提示相关人员及时对水文灾害做出应急措施,以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

    含水层水位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532579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110574084.X

    申请日:2021-05-25

    IPC分类号: G01F23/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水层水位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各个水位监测点的水位降深;所述各个水位监测点分别布置在工作面对应的含水层的水位监测范围的中心和四周;基于各个水位监测点的水位降深,以及各个水位监测点的位置,确定所述含水层的疏降漏斗中心的位置;基于各个水位监测点的水位降深,所述疏降漏斗中心的位置,以及所述工作面的采动影响范围,确定所述含水层的疏降漏斗中心的水位降深。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提高了含水层水位监测的准确性,提高了工作面开采作业的安全性。

    一种液位传感器及其监测水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97858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010873324.1

    申请日:2020-08-26

    IPC分类号: G01F23/1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领域,提供一种液位传感器及其监测水位的方法,包括:敏感芯片,敏感芯片用于监测水位;上位机,上位机与敏感芯片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敏感芯片以预设监测频率监测水位;单片机,单片机同时与敏感芯片和上位机电性连接,用于获取监测数据,并根据监测数据的平均值以及当前水位情况调整监测频率,将新的监测频率传输至上位机。本发明提供的液位传感器,利用单片机和上位机来控制敏感芯片,根据监测数据的平均值以及当前水位情况调控敏感芯片的监测频率,使得该液位传感器能够根据矿井含水层水位变化趋势与程度自动调整液位传感器的监测频率,确保矿井水害获取数据的及时性,给矿井水位智能监测预警带来巨大的安全效益。

    煤矿用钻探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7755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635330.9

    申请日:2022-12-19

    IPC分类号: E21B15/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矿用钻探装置,包括:行走机构、调节机构、支撑机构和钻探机构;行走机构包括基座和行走组件,行走组件设于基座的底部;调节机构包括基板和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的一端与基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基板活动连接;钻探机构设于基板的顶部,钻探机构包括钻机,钻机可移动地设于基板;支撑机构包括安装座、支撑座、支撑板和斜撑组件,安装座设于基板的端部,支撑座与安装座转动连接,支撑板嵌设于支撑座,支撑板的端面用于与钻探面相抵接;斜撑组件的一端与支撑座转动连接,另一端用于与钻探面相抵接。支撑板和斜撑组件均与钻探面相抵接以形成面支撑和点支撑,有效提升对钻探面支撑的稳固性,进而有利于提升钻探效率和钻探效果。

    覆岩破坏高度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26342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583375.X

    申请日:2022-05-25

    IPC分类号: E21F17/18 E21F17/00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覆岩破坏高度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通过井下和地面布置的多个微震监测台站获取微震事件的定位和能量值;根据工作面导水裂缝带的预计发育高度、岩层移动角和回采巷道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范围;根据第一目标范围内每个微震事件的能量值和设定值的比例,将第一目标范围内的每个微震事件按照对应的比例转换为基础微震事件;根据预计发育高度选择第二目标范围,并根据第二目标范围内顶板的极限跨距确定追踪半径;在第一目标范围内,按照设定方向和追踪半径进行搜索,根据追踪半径内基础微震事件的数量确定微震事件的核心点,根据核心点中最高点的坐标确定覆岩破坏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