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7502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35923.1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一种新型脑电采集系统性能检测方法与装置,在头模本体的顶部先确定电极坐标,并对确定好的坐标点处进行定心钻孔,然后在定心钻孔位置处通过开孔电极夹具与被检测开孔电极安装在头模本体上,对非电极输出位置的空心头模本体的内表面上进行铜漆喷涂处理,从而形成屏蔽涂层,建立脑电微弱信号模拟模块与信号分配系统的集成,本发明采用信号发生装置与模拟脑电信号电极阵列集成的方式,通过基于行业标准及原创方法的头模制作结合电极与脑电信号源的接触方案,满足目前各种新形态脑电采集设备的检测需求,彻底解决了目前医疗器械检测机构不能检测新型态电极形式的问题,同时也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电极、导联线等检测的相关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991197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229193.3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弱电生理信号精确模拟装置及方法,涉及模拟生理信息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主信号生成通路和回采监视信号通路;所述主信号生成通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微控制器、主信号生成DAC模块、幅值微调单元、输出缓冲器以及信号衰减电阻链;主信号经过大幅值的模拟信号转化、幅值微调、衰减,最终达到μV级别;回采监视信号通路包括精密差分放大单元和回采量化ADC,精密差分放大单元对信号进行差分回采以及放大,得到放大后的信号;通过回采量化ADC的数字化处理与幅值误差计算,利用可实现连续增益控制的精密压控放大单元进行信号幅度的精密微调,最终完成高精度的低幅值任意波电生理信号的生成,实现对微弱电生理信号的可靠计量溯源。
-
公开(公告)号:CN115965127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597143.6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G06Q10/04 , G06F18/24 , G06F18/213 , G06F18/23 , G06N5/01 , G06N20/20 , A61B5/389 , A61B5/397 , A61B5/395 , A61B5/00 , A61N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元信号融合的肌疲劳预测方法、系统及电刺激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M波的神经传导延迟时间和时频域特征量以及MMG信号的时频域特征量,作为肌电信号特征量的数据集;获取所述数据集中各肌电信号特征量与电刺激诱发肌力值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将所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作为所述肌电信号特征量的标签;采用层次聚类算法对所述数据集中的肌电信号特征量进行降维;利用降维后的数据集训练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得到肌疲劳预测模型;基于所述肌疲劳预测模型,进行肌疲劳预测,得到肌疲劳预测结果。本发明能够通过获取M波以及MMG信号的时频域特征量训练肌疲劳预测模型,通过肌疲劳预测模型快速、准确进行肌疲劳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141231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1910413751.9
申请日:2019-05-17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线脑电采集中的事件时点同步记录方法,该同步记录方法包括:由无线脑电采集模块采集带有时间戳的脑电数据,同时从PC端或脑电采集的同步设备中获得刺激事件的开始时间和刺激种类信息;所述的事件信息经过无线调制模块的调制并以特定频点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到信息后经过放大解调,得到一组二进制数据;嵌入式微处理器根据同步协议对所述二进制数据进行解码和校验,获得刺激种类信息;将所述的脑电数据按事件信息传输过程所产生的固定延时进行回溯,最终得到带有精密事件同步标签的脑电数据;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实现无线脑电采集系统中的精密事件同步,并将其精度由毫秒量级提升至微秒量级。
-
公开(公告)号:CN112207816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0864042.5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B25J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脑‑机接口与机械臂控制技术,为将编码目标的二维拓扑信息映射为视图像素指令,从而进一步映射为智能机械臂的六维(即6D)空间坐标,实现BCI的输出方式由传统的一维信息变为二维信息。为此,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基于视图编解码的脑控机械臂系统和控制方法,把脑‑机接口与机械臂控制相结合,采用任务相关成分分析算法,解码混合脑电特征,实现对用户意图的识别,其中,通过将编码目标的二维拓扑信息映射为视图像素指令,从而进一步映射为智能机械臂的六维空间坐标,实现BCI信息输出方式由一维到二维,从而实现机械臂控制。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医疗器械的设计制造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10141231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413751.9
申请日:2019-05-17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A61B5/0484 , A61B5/00 , H04W56/00 , H04W8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线脑电采集中的事件时点同步记录方法,该同步记录方法包括:由无线脑电采集模块采集带有时间戳的脑电数据,同时从PC端或脑电采集的同步设备中获得刺激事件的开始时间和刺激种类信息;所述的事件信息经过无线调制模块的调制并以特定频点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到信息后经过放大解调,得到一组二进制数据;嵌入式微处理器根据同步协议对所述二进制数据进行解码和校验,获得刺激种类信息;将所述的脑电数据按事件信息传输过程所产生的固定延时进行回溯,最终得到带有精密事件同步标签的脑电数据;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实现无线脑电采集系统中的精密事件同步,并将其精度由毫秒量级提升至微秒量级。
-
公开(公告)号:CN104330109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557583.8
申请日:2014-10-20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理环境检测方法。为提供可以针对多种物理指标的参数进行监测的建筑物理环境多参数自动检测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建筑物理环境多参数自动检测方法,利用如下装置实现:主机端负责从传感器端获取采集到环境数据,将得到的数据存储到本地TF卡中,并适时地将数据通过网络上传至服务器中;每个传感器中都配有8位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并植入了标准Modbus工业总线的从机协议栈,主机端运行了一套精简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并植入了Modbus主机协议栈,与传感器互联;按照协议标准,总线上最多可以容纳255个从机。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建筑物理环境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14205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55434.7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中电云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刺激诱发范式来提高被试者注意力的方法,包括按键实验和诱发界面。在按键实验阶段,在实验选择界面上随机出现一个向左或向右的箭头,被试者通过执行箭头决策任务,使大脑通过将精神资源集中在一项任务上来过滤不相关的信息,来提升被试者的注意力状态;在诱发界面阶段,通过设置腿部运动视频的实验范式界面引导被试者跟随视频想象腿部的运动,从而可以提高注意力,改善被试者的运动想象表现,提升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26964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28117.0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G01R31/00 , G01R1/18 ,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生理采集医疗器械性能检测的电磁环境控制方法,涉及医疗器械检测技术领域,包括:S1、在微波暗室中,对某一对电磁干扰敏感的性能参数进行干扰强度扫描实验,并进行电磁干扰定量建模,得到干扰场强与性能参数劣化增量的关系;S2、制作屏蔽体,并在微波暗室中通过定量干扰实验进行屏蔽体的屏蔽效能测试,设屏蔽体针对电磁干扰的屏蔽效能为其对干扰场强的衰减倍率;S3、在不符合电磁屏蔽要求的检测环境中,对电磁干扰敏感的性能参数进行检测,采用多个完成定量屏蔽性能测试的屏蔽体和外部干扰电磁场场强检测设备,进行屏蔽效能预测。本发明降低了医疗器械检验的门槛,保证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207816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010864042.5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B25J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脑‑机接口与机械臂控制技术,为将编码目标的二维拓扑信息映射为视图像素指令,从而进一步映射为智能机械臂的六维(即6D)空间坐标,实现BCI的输出方式由传统的一维信息变为二维信息。为此,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基于视图编解码的脑控机械臂系统和控制方法,把脑‑机接口与机械臂控制相结合,采用任务相关成分分析算法,解码混合脑电特征,实现对用户意图的识别,其中,通过将编码目标的二维拓扑信息映射为视图像素指令,从而进一步映射为智能机械臂的六维空间坐标,实现BCI信息输出方式由一维到二维,从而实现机械臂控制。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医疗器械的设计制造场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