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微透镜结构的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95826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1910950538.1

    申请日:2019-10-08

    申请人: 天津大学

    发明人: 朱丽 王迪 杨洋 孙勇

    IPC分类号: G06F30/20 H02S40/22

    摘要: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微透镜结构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初始玻璃衬底薄膜太阳能电池模型;通过控制决定微透镜结构的关键变量,在薄膜太阳能电池玻璃衬底上构建不同形状的微透镜结构,得到微透镜结构薄膜太阳能电池模型;在12个月中每个月取相同日期的一天,每天以两小时为步长,设立在7:00‑18:00内随太阳运动轨迹变化的太阳光源模型;针对采光顶,建筑立面,遮阳面三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场景,以薄膜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入射面的太阳能辐射通量最大为目标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不同场景下性能最优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微透镜结构。本发明的优化方法简单,实用性强。

    在规整区域内快速生成光伏强排方案及产能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91732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596470.5

    申请日:2021-12-24

    申请人: 天津大学

    发明人: 朱丽 董轶欣 孙勇

    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与新能源规划设计领域,特别是一种在规整区域内快速生成光伏强排方案及产能预测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划定需要进行光伏布置的几何区域;确定影响划定区域的遮挡物,建立几何形体信息;校验PV板材布置基准面位置信息;建立反馈建筑几何信息与PV板材基准信息的参数化模型,结合光伏产能原理性计算公式形成产量模拟计算内核;设定运算条件带入产量模拟计算内核;建立参数化产量计算模型;确定PV倾角范围与排列方向后可通过进化算法获得特定区域内的光伏产量最大化布置方案。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流程中需要分繁琐的三个阶段以实现光伏布置方案的问题,提高了设计效率。

    一种配电网“源-网-荷”两阶段多目标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277004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085869.6

    申请日:2020-02-11

    申请人: 天津大学

    IPC分类号: H02J3/46 H02J3/14 H02J3/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源‑网‑荷”两阶段多目标控制方法及系统,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配电系统安全运行的稳定性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为:建立两阶段多目标的数学优化模型;建立第一阶段集中型优化控制目标函数及第二阶段分布型优化控制目标函数;采用多目标和声搜索算法求解当前日的第一阶段集中型优化控制目标函数;设置权重偏好,得到配电网网络结构及分区馈线总数;采用和声搜索算法求解分区馈线的第二阶段分布型优化控制目标函数;如果当前时刻点等于24小时,生成24时刻点的分布式电源、柔性负荷功率序列数据;如果当前日期等于预设值,则结束整个计算流程。该方法减少了全局信息传输处理的频度,增加了安全性。

    一种配电网“源-网-荷”两阶段多目标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27700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085869.6

    申请日:2020-02-11

    申请人: 天津大学

    IPC分类号: H02J3/46 H02J3/14 H02J3/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源-网-荷”两阶段多目标控制方法及系统,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配电系统安全运行的稳定性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为:建立两阶段多目标的数学优化模型;建立第一阶段集中型优化控制目标函数及第二阶段分布型优化控制目标函数;采用多目标和声搜索算法求解当前日的第一阶段集中型优化控制目标函数;设置权重偏好,得到配电网网络结构及分区馈线总数;采用和声搜索算法求解分区馈线的第二阶段分布型优化控制目标函数;如果当前时刻点等于24小时,生成24时刻点的分布式电源、柔性负荷功率序列数据;如果当前日期等于预设值,则结束整个计算流程。该方法减少了全局信息传输处理的频度,增加了安全性。

    风光一体发电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728762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910077533.2

    申请日:2019-01-28

    申请人: 天津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光一体发电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利用风力发电装置的叶片作为太阳能电池板的载体,降低电池温度,提高太阳能光伏发电效率,能够实现同时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一体发电装置。包括至少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设置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叶片表面。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电源输出线与蓄能系统连接。电源输出线与蓄能系统之间有线路防缠绕机构。该装置利用风力发电装置的叶片作为太阳能电池板的载体,提高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强化散热效果,提高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效率,实现了同时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提高了场地的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率和提升不同能源系统的集成度,大大提高了发电效率。

    带有二次反射板的聚光光伏接收器

    公开(公告)号:CN101789460B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010101149.0

    申请日:2010-01-26

    申请人: 天津大学

    IPC分类号: H01L31/052 H01L31/0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二次反射板的聚光光伏接收器,包括透光管、电池组件和绝缘液体,还包括二次反射板,二次反射板设置在透光管的上方或下方,电池组件组成棱柱状设置在透光管内,透光管内设置有绝缘液体。本发明可以利用二次反射板将焦斑四周未照射到电池组件的一次聚光光线反射到透光管内,而透光管内设置成棱柱面的电池组件可以充分接收这部分二次聚光光线,实现了对聚光光线的充分利用,同时流过透光管的绝缘液体可以对太阳电池进行有效的冷却,有助于保证太阳电池高效率的工作。

    在规整区域内快速生成风光混合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方案及减碳计算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1102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1017050.1

    申请日:2022-08-23

    申请人: 天津大学

    发明人: 朱丽 董轶欣 孙勇

    IPC分类号: G06Q30/02 G06Q50/06 H02J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低碳建筑技术集成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在规整区域内快速生成风光混合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方案及减碳计算预测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划定需要布置光伏与小型风力发电机的几何区域;校验光伏与小型风力发电机装机范围;建立反馈配置信息与PV板材、SWT机组基准信息的参数化模型,结合光伏与风力产能原理性计算公式形成产量模拟计算内核;提取地区全年环境信息大数据。本发明的方法流程通过参数化程序建立建筑几何形体与风光混合能源系统产能计算结果相互反馈的快速通道,解决了现有流程中需要分繁琐的三个阶段以实现建筑片区风光混合能源系统最优配置方案设计,使设计师不需要手动对比与修改方案,提高了设计效率。

    具有动态隔热保温功能的呼吸式光伏相变复合墙体

    公开(公告)号:CN113338475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644840.1

    申请日:2021-06-09

    申请人: 天津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动态隔热保温功能的呼吸式光伏相变复合墙体,包括光伏组件、安装龙骨、玻璃盖板、玻璃盖板顶部空气流道、玻璃盖板底部空气流道、通风口角度控制限位器、龙骨安装基座、动态隔热保温蜂窝卷帘安装装置、动态隔热保温蜂窝卷帘、智能连杆、复合相变材料腔体前盖板、复合相变材料腔体后盖板、复合相变材料以及基础墙体。本发明的利用复合相变材料代替传统保温材料,复合相变材料兼具保温与蓄热能力,复合相变材料白天吸收热量、夜间释放热量,改变了热量传递时间。本发明的利用动态隔热保温蜂窝卷帘控制复合相变材料热量传递方向。

    在规整区域内快速生成光伏强排方案及产能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91732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111596470.5

    申请日:2021-12-24

    申请人: 天津大学

    发明人: 朱丽 董轶欣 孙勇

    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与新能源规划设计领域,特别是一种在规整区域内快速生成光伏强排方案及产能预测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划定需要进行光伏布置的几何区域;确定影响划定区域的遮挡物,建立几何形体信息;校验PV板材布置基准面位置信息;建立反馈建筑几何信息与PV板材基准信息的参数化模型,结合光伏产能原理性计算公式形成产量模拟计算内核;设定运算条件带入产量模拟计算内核;建立参数化产量计算模型;确定PV倾角范围与排列方向后可通过进化算法获得特定区域内的光伏产量最大化布置方案。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流程中需要分繁琐的三个阶段以实现光伏布置方案的问题,提高了设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