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极片及包含其的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5810718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211464280.2

    申请日:2022-11-2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负极极片,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极耳、主体区域和削薄区域,所述削薄区域为邻接设置于负极极耳的边缘区域,所述削薄区域包括第一涂层;所述主体区域包括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和所述第二涂层包括不同的负极活性材料;所述削薄区域厚度小于所述主体区域厚度,且厚度差大于5um;采用本申请的二次电池可以减少二次电池负极极片析锂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提升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环性能。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39683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210521640.1

    申请日:2022-05-1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其中,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端盖、电极组件、分体设置的第一集流构件和第二集流构件。壳体具有开口。端盖盖合于开口。电极组件容纳于壳体内,电极组件具有极耳。第一集流构件连接于极耳,第二集流构件连接于端盖。沿端盖的厚度方向,第一集流构件与第二集流构件层叠设置且相互连接,第二集流构件位于第一集流构件面向端盖的一侧,且第二集流构件的投影位于第一集流构件的外边缘内。这种电池单体一方面能够降低第一集流构件与极耳的接触电阻,以降低电池单体的充放电倍率,另一方面能够减少第一集流构件与极耳之间出现局部过流的现象,以降低电池单体内部温升的风险。

    二次电池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90316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1910413559.X

    申请日:2019-05-17

    Inventor: 谢绵钰 伍永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包装袋、电极引线和绝缘件。电极组件收容于包装袋内,包装袋的边缘具有密封部,电极引线连接于电极组件并穿过密封部。密封部包括主体区、第一台阶区和第一过渡区,第一台阶区位于电极引线沿厚度方向的两侧,主体区和第一过渡区位于第一台阶区沿宽度方向的同一侧,且第一过渡区连接于第一台阶区和主体区之间。绝缘件环将密封部与电极引线隔开;绝缘件包括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位于电极引线与第一台阶区之间。第一台阶区、第一部分和电极引线的厚度之和为H1,主体区的厚度为H2,H1>H2。电极引线与第一过渡区的外表面的最小距离为D1,电极引线与第一台阶区的外表面的最小距离为D2,D1≥D2。

    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0492062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810466684.2

    申请日:2018-05-15

    Inventor: 伍永彬 牛少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极材料,包括硅颗粒和包覆在硅颗粒表面的聚合物,聚合物具有通式(I)所示的结构式:其中,R1、R2、R3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为2~10的烯基、碳原子数为2~10的卤代烯基、碳原子数为2~10的炔基、碳原子数为2~10卤代炔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6~20的卤代芳基;R为H、单取代或多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Y1、Y2、Y3为卤素。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负极材料通过在硅颗粒表面包覆含有吡啶环和咪唑环的聚合物材料,能够更好的缓冲硅颗粒在脱嵌锂过充的体积效应;同时,因为聚合物中含有氮原子,能够与卤代烃进行季铵化反应,并通过离子交换,将季铵盐中的阴离子置换成电解液锂盐中的阴离子。

    电极片及电化学储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703010B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410708340.X

    申请日:2014-1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极片及电化学储能装置。所述电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膜片,涂覆在集流体上。膜片包括:第一活性物质层;以及导电电阻层,设置于第一活性物质层与集流体之间,其中,导电电阻层与集流体之间的粘结力A大于导电电阻层与第一活性物质层之间的粘结力B。所述电化学储能装置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离膜,间隔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以及电解液。所述正极极片采用前述电极片,或者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采用前述电极片。本发明的电化学储能装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集流结构、电池及用电设备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7101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310732456.6

    申请日:2023-06-2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流结构,涉及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领域,集流结构包括:集流构件,集流构件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弯折部;弯折部连接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引导构件,引导构件设有薄弱部分,薄弱部分的抗弯强度小于引导构件除薄弱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的抗弯强度;引导构件与集流构件配合,薄弱部分与弯折部位置相对应,引导构件用于引导弯折部在薄弱部分的位置弯折。由于薄弱部分的抗弯强度小于引导构件上其他区域的抗弯强度,因此在对集流构件进行弯折的过程中,引导构件会在薄弱部分进行弯折,由于薄弱部分和弯折部的位置相对应,因此引导构件会引导集流构件在弯折部的位置弯折。

    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电极组件以及电池和用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364852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647920.1

    申请日:2023-06-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电极组件以及电池和用电装置。电池极片的表面设有可缓解应力的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其中第一涂层设置在电池极片沿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的表面上,第二涂层设置在电池极片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的表面上。本申请的电池极片从一端部开始卷绕成电极组件后,基于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的增厚作用可以提供应力缓解空间,从而使电极组件的最内圈和最外圈不容易造成紫斑,也不容易析锂,而且涂层可以提高电极组件特别是电极组件内圈的电解液保有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片用于卷绕成电极组件后,可以提高其循环寿命。

    负极极片及包含其的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581071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464280.2

    申请日:2022-11-2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负极极片,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极耳、主体区域和削薄区域,所述削薄区域为邻接设置于负极极耳的边缘区域,所述削薄区域包括第一涂层;所述主体区域包括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和所述第二涂层包括不同的负极活性材料;所述削薄区域厚度小于所述主体区域厚度,且厚度差大于5um;采用本申请的二次电池可以减少二次电池负极极片析锂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提升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环性能。

    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0492062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810466684.2

    申请日:2018-05-15

    Inventor: 伍永彬 牛少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极材料,包括硅颗粒和包覆在硅颗粒表面的聚合物,聚合物具有通式(I)所示的结构式:其中,R1、R2、R3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为2~10的烯基、碳原子数为2~10的卤代烯基、碳原子数为2~10的炔基、碳原子数为2~10卤代炔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6~20的卤代芳基;R为H、单取代或多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Y1、Y2、Y3为卤素。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负极材料通过在硅颗粒表面包覆含有吡啶环和咪唑环的聚合物材料,能够更好的缓冲硅颗粒在脱嵌锂过充的体积效应;同时,因为聚合物中含有氮原子,能够与卤代烃进行季铵化反应,并通过离子交换,将季铵盐中的阴离子置换成电解液锂盐中的阴离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