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830315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180092811.7

    申请日:2021-11-2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及用电装置,包括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正极极片的正极活性材料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和醌类化合物;负极极片的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和高分子导电材料。其中,基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的质量,所述醌类化合物的质量含量mc%为0.5%至3%;所述醌类化合物的克容量为CapC;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克容量为Cap;基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质量,所述高分子导电材料的质量含量为mA%,符合关系:0.2≤(Capc‑Cap)/Cap×mc/mA≤5。本申请能够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聚合物碱金属盐的多分子物及其在制备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327216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633671.7

    申请日:2023-12-0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聚合物碱金属盐的多分子物及其在制备二次电池中的应用。该聚合物碱金属盐的多分子物包括多个聚合物碱金属盐分子,聚合物碱金属盐分子具有线性结构且包括碳主链以及沿碳主链接枝的多个侧基Q,任一个侧基Q独立地为‑COOH或‑COOM,至少一部分侧基Q为‑COOM,M为碱金属元素;其中,M元素在聚合物碱金属盐的多分子物中的质量百分数≥3wt%;聚合物碱金属盐的多分子物的数均分子量选自3kDa~1000kDa,多分散系数选自1~1.5。该聚合物碱金属盐的多分子物和包含其的聚合物碱金属盐材料均可用在二次电池的电极极片中发挥粘结剂和分散剂中的至少一种作用,可改善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电池
    7.
    发明授权
    电池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6299478B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610654265.2

    申请日:2016-08-1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其包括壳体、储液室和抽液结构,其中:储液室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储液室内具有储液腔,储液室上开设抽液口和补液口,储液腔通过补液口与壳体内的电解液容纳空间相连通;抽液结构包括抽液管,抽液管上具有第一口和第二口,第一口与储液腔相连通,第二口与壳体上的密封口相连通。将电解液注入电池内后,电解液在电池内经过化成,然后可将抽气设备与抽液结构连通,以此将经过化成的电解液抽入储液室内。当需要补充电解液时,直接将储液室内的电解液补入即可。显然,上述储液室内的电解液已经经过化成操作,即使经过较长的储存时间,该电解液也不容易发生变质,因此该电池不容易出现循环跳水的问题。

    电池
    8.
    发明公开
    电池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6299478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54265.2

    申请日:2016-08-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 H01M2/3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其包括壳体、储液室和抽液结构,其中:储液室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储液室内具有储液腔,储液室上开设抽液口和补液口,储液腔通过补液口与壳体内的电解液容纳空间相连通;抽液结构包括抽液管,抽液管上具有第一口和第二口,第一口与储液腔相连通,第二口与壳体上的密封口相连通。将电解液注入电池内后,电解液在电池内经过化成,然后可将抽气设备与抽液结构连通,以此将经过化成的电解液抽入储液室内。当需要补充电解液时,直接将储液室内的电解液补入即可。显然,上述储液室内的电解液已经经过化成操作,即使经过较长的储存时间,该电解液也不容易发生变质,因此该电池不容易出现循环跳水的问题。

    电池
    9.
    发明公开
    电池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6067535A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610652813.8

    申请日:2016-08-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6 H01M2/38 H01M6/005 H01M10/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其包括壳体、储液室、抽液结构和感压结构,其中:储液室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储液室内具有储液腔,储液室上具有第一刺穿膜,且开设抽液口和补液口,储液腔通过补液口与壳体内的电解液容纳空间相连通;抽液结构包括抽液管,抽液管上具有第一口和第二口,第一口与储液腔相连通,第二口与壳体上的密封口相连通;感压结构包括感压室、驱动件和第一刺穿钉,感压室设置于壳体内,感压室内部具有感压腔,感压腔的腔壁包括弹性腔壁,驱动件支撑于弹性腔壁上,第一刺穿钉固定于驱动件上,且第一刺穿钉在弹性腔壁破裂时,由驱动件驱动而靠近第一刺穿膜,并刺穿第一刺穿膜。该电池不容易出现循环跳水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