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47142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0978768.0
申请日:2022-08-1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纤维化纤维微细菌及其在秸秆田间堆肥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纤维化纤维微细菌命名为纤维化纤维微细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 MC29‑GFP,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013。本发明的纤维化纤维微细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MC29‑GFP能够促进田间堆腐秸秆分解。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纤维化纤维微细菌MC29‑GFP相对于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在腐解过程中显著提高秸秆纤维素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达到快速腐熟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247142A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0978768.0
申请日:2022-08-1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纤维化纤维微细菌及其在秸秆田间堆肥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纤维化纤维微细菌命名为纤维化纤维微细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 MC29‑GFP,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013。本发明的纤维化纤维微细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MC29‑GFP能够促进田间堆腐秸秆分解。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纤维化纤维微细菌MC29‑GFP相对于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在腐解过程中显著提高秸秆纤维素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达到快速腐熟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088471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0424350.0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N1/20 , C12P17/10 , C12N9/42 , A01N63/20 , A01P21/00 , C05F17/20 , C05F11/00 , C05G3/00 , C12R1/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产IAA和CMC酶的普沙根瘤菌X2及其应用,涉及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普沙根瘤菌X2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20912。本发明所述普沙根瘤菌X2产CMC酶能力强,且能产IAA,CMC酶活力最高可达到24.96U·ml‑1,IAA的分泌量最高可达19.07mg·L‑1。因此,所述普沙根瘤菌X2可用于制备产IAA和/或CMC酶或具促生功能的秸秆促腐菌剂,从而应用于秸秆促腐、作物促生,实现秸秆还田效率和农作物产量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1057665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267554.7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产IAA的纤维素降解菌n3及其应用,涉及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所述纤维素降解菌n3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613。本发明所述纤维素降解菌n3产CMC酶能力强,且能产IAA,CMC酶活力最高可达到24.96U/mL,IAA的分泌量最高可达19.07mg/L。因此,所述纤维素降解菌n3可用于制备产IAA和/或CMC酶或具促生功能的秸秆促腐菌剂,从而应用于秸秆促腐、作物促生,实现秸秆还田效率和农作物产量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3853886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111182727.2
申请日:2021-10-1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秸秆还田效率的玉米间隔自埋式播种装置,包括装置本体,为装置主要的外框支撑结构,所述装置本体的底端设置有车轮,所述车轮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与装置本体之间设置有备用箱;搅拌箱,位于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所述搅拌箱内部连接有下料仓;增压泵,位于所述装置本体内部,所述增压泵的一端连接有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有喷洒头。该用于提高秸秆还田效率的玉米间隔自埋式播种装置,通过将传动连杆与播种筒环形分布在播种盘内部,并配合播种盘内部的传动结构,不仅可以边搅拌物料边进行下料,同时还可以对装置整体的移动进行助力,从而便于完成等间距自埋播种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3853886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182727.2
申请日:2021-10-1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秸秆还田效率的玉米间隔自埋式播种装置,包括装置本体,为装置主要的外框支撑结构,所述装置本体的底端设置有车轮,所述车轮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与装置本体之间设置有备用箱;搅拌箱,位于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所述搅拌箱内部连接有下料仓;增压泵,位于所述装置本体内部,所述增压泵的一端连接有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有喷洒头。该用于提高秸秆还田效率的玉米间隔自埋式播种装置,通过将传动连杆与播种筒环形分布在播种盘内部,并配合播种盘内部的传动结构,不仅可以边搅拌物料边进行下料,同时还可以对装置整体的移动进行助力,从而便于完成等间距自埋播种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3088471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424350.0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N1/20 , C12P17/10 , C12N9/42 , A01N63/20 , A01P21/00 , C05F17/20 , C05F11/00 , C05G3/00 , C12R1/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产IAA和CMC酶的普沙根瘤菌X2及其应用,涉及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普沙根瘤菌X2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20912。本发明所述普沙根瘤菌X2产CMC酶能力强,且能产IAA,CMC酶活力最高可达到24.96U·ml‑1,IAA的分泌量最高可达19.07mg·L‑1。因此,所述普沙根瘤菌X2可用于制备产IAA和/或CMC酶或具促生功能的秸秆促腐菌剂,从而应用于秸秆促腐、作物促生,实现秸秆还田效率和农作物产量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1057665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911267554.7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产IAA的纤维素降解菌n3及其应用,涉及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所述纤维素降解菌n3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613。本发明所述纤维素降解菌n3产CMC酶能力强,且能产IAA,CMC酶活力最高可达到24.96U/mL,IAA的分泌量最高可达19.07mg/L。因此,所述纤维素降解菌n3可用于制备产IAA和/或CMC酶或具促生功能的秸秆促腐菌剂,从而应用于秸秆促腐、作物促生,实现秸秆还田效率和农作物产量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214960942U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20504688.2
申请日:2021-03-10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田间麦秸粉碎同步定量施用促腐菌剂的装置,涉及药剂播撒器材领域,包括轮体,本实用新型中轮体转动连接至播撒组件处,通过将播撒组件与轮体进行结合处理,使得播撒组件可在轮体相对于地面进行滚动接触中,对刚粉碎后的麦秸进行药剂播撒处理,即,操作者无需人力播撒药剂,即可实现麦秸粉碎后同步定量播撒药剂的使用效果。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