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0941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401562.0
申请日:2024-04-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破碎岩体加固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荷载作用下破碎岩体锚固注浆加固试验装置,本发明通过预紧锚固组件对柔性模型组件的四周施加压力,通过应力试验机对柔性模型组件的顶面施加压力,使破碎岩体的多个侧面均承受压力,模拟破碎围岩现实锚固应力状态,通过预埋在柔性模型组件内的注浆组件向柔性模型组件内注浆,模拟现场破碎围岩真实注浆改性加固过程,待浆液凝固后,通过应力试验机继续对柔性模型组件施加压力,通过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受压过程中锚固注浆加固破碎岩体强度与变形数据,使得整个试验过程更加贴近现实条件,试验结果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675435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717699.2
申请日:2023-06-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静载下板状岩石冲击破裂实验装置及方法,属于岩石力学实验领域。通过设计的板状岩石动静加载破裂实验装置进行,包括准备试验仪器、安装试样、设置实验参数、启动实验和数据图像处理等步骤;板状岩石动静加载破裂实验装置包括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系统、轴向静载加载系统、侧向静载加载系统、板状岩石试样和裂纹实时监测系统等,该装置在实验时能够适应任意放置倾角的板状岩石试样而不影响轴向静载和冲击动载在其左右端和侧向静载在其上下端的独立施加以及监测系统的布置。其结构简单,易于拆装,适用性强,使用方法简便,能够满足二维静载和冲击动载耦合作用下板状岩石试样动静力学特性实验及破裂过程非接触实时监测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20342010U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21754450.0
申请日:2023-07-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需拖拽电缆的采煤机供电连接装置,属于煤矿机电设备领域。包括悬吊系统、电缆系统、受电系统和变压变相系统;悬吊系统沿工作面全长间隔布置且被焊接在液压支架顶梁上,包括基座、吊环、螺栓螺母和刚性弹簧;电缆系统穿过悬吊系统下部吊环,包括长度可调的供电电缆和两端部的自动收缩卷线器;受电系统下端被螺栓连接在采煤机顶盖上,上端与供电电缆滑动摩擦接触连接,包括“日”型架、缓冲弹簧、调高悬挂、调角悬挂和绝缘板。其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采煤机往返运动无需反复弯折和拖拽供电电缆,避免了传统采煤机移动供电电缆反复弯折脱槽和磨损断裂的困境,在低瓦斯矿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368995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22280.3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G01V1/30 , G06Q10/063 , G06Q50/02 , G06F17/10 ,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煤工作面煤岩体损伤等级判定的综合评价方法,先收集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微震信号,并确定损伤区域;根据收集的微震信号,分别计算损伤区域回采过程中四项微震指标;根据计算结果获得各项微震指标对各个损伤区域的判定结果;接着依据整个回采阶段的四项指标值变化,采用熵权法赋予各项微震指标的权重;基于各个损伤区域回采期间各项指标的权重与判定结果,计算损伤区域的综合评价指数Ψ;最后根据Ψ值判定各个损伤区域的煤岩体损伤等级;因此能针对工作面前方损伤区域的损伤等级进行精准评估,以便根据评估后不同的损伤等级指导实施针对性的解危措施,从而降低工作面动力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强度,保证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716705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35378.8
申请日:2023-0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部节理岩体巷道支护装置,包括巷道主体,所述巷道主体转角处设置有支护装置主体;其中,所述支护装置主体包括:多个支护顶板,圆形阵列设置于巷道主体转角处;多个支撑单元,设置于相应的支护顶板位置处,多个所述支撑单元和支护顶板以及相邻的支撑单元之间均设置有连接组件;辅助单元,设有多组,每组所述辅助单元一端设置于一个连接组件上,所述支护顶板上设置有配合辅助单件使用的固定连接件,通过支护顶板、支撑单元、连接组件以及辅助单元的整体设置,可使整个支撑装置主体形成一个支护整体,从而使整体都能对支护顶板进行支撑,确保支护装置的稳定性且能保证安装、拆卸的快捷,同时还节省了高强度支护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401734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211570650.0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G06F30/13 , G06T17/00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点云的砖混建筑结构长度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墙体点云厚度计算、建筑物墙体拆分、墙体边界点估计、上边界拟合、结构长度计算。计算点云厚度时,随机选择多个邻域,但仅保留部分邻域点、部分邻域;基于墙体点云厚度,进行建筑点云分割、墙体点云再分配;以单面墙体为基本单位,进行了墙体边界点估计;基于上边界点,将选权迭代最小二乘法引入,进行该线拟合;由上边界线,在墙体上创建兴趣区域,结合区域内垂直边界点所在直线,计算墙体结构长度。本发明通过选择结构长度作为监测指标,结合点云监测的优势和砖混建筑物的几何结构特点,可以十分精确地计算出砖混建筑结构长度,基于结构长度可更好地监测砖混建筑的变形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6148036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009091.4
申请日:2023-01-04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测含瓦斯煤岩体受载过程应变场的实验装置,涉及待检煤样,包括:压力加载模块,用于向待检煤样施加应力;真空模块,用于将待检煤样的检测环境抽真空;气体吸附模块,用于在抽真空后向待检煤样的检测环境中通入CH4并在密封环境下使其被吸附;数字散斑测量模块,用于在对待检煤样施加应力过程中保持影像的录制,并在待检煤样破裂时,反馈录制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本发明中,能够在气‑固‑力含三场耦合条件下对含瓦斯煤岩体进行静力加载实验,并利用DIC技术对静力加载下试样表面进行采样、匹配,将所测量的信息经由软件处理后来获取加载过程中试样表面精确的应变场与位移场的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993272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10407339.8
申请日:2022-04-1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扫描和3D打印的节理岩体试样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手持式三维扫描仪对现场取样的节理岩体进行多断面扫描,获取断面节理裂隙的空间相对位置情况,进行三维模型重构和分区,根据分区情况,基于相似比准则以不同的粒径的打印材料间的间隙来表征节理裂隙情况模拟制作出节理岩体的试样,再通过软弱充填物运移模拟装置模拟不同围压条件下节理裂隙中充填物对节理岩体的弱化作用。通过该方法模拟制作出了不同围压条件下含充填物节理岩体的试样,为岩石的力学性能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人工复原节理岩体内部结构提供了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01529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800633.5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G01N23/046 , G01F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CT实时扫描的CO2封存试验系统,属于CO2封存领域;试验系统包括CT扫描单元、进气单元、围压单元、试样夹持器、抽真空单元、气体收集单元以及数据采集器;试样夹持器对试样进行固定,CT扫描单元包括X‑射线管和CT接收器,X‑射线管发出射线穿过试样夹持器中的试样,并投影在CT接收器中,从而在微细观角度下监测煤体内部裂隙的动态演化过程;进气单元中的CO2气瓶通过导管与试样连通,并能够将CO2注入试样中,导管上设置有气体进口流量计;所述气体收集单元包括气体收集器和气体出口流量计,数据采集器用于统计气体出口流量计和气体进口流量计传过来的数据,从而得到CO2封存量,能够实时扫描煤体内部裂隙变化以及监测气体流量变化的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4067073B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111354390.9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G06T17/10 , G06V10/25 , G06V10/7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TLS点云的矿区建筑物变形自动提取方法,所述基于TLS点云的矿区建筑物变形自动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期点云作业:S1:数据输入;S2:数据预处理;S3:提取特征点;S4:计算变形值。本发明以墙体上的门窗角点为特征点,在人为给定参数的前提下,可实现变形的自动提取;本发明提取的变形值与真实值误差小,与手动提取方法获取变形值近乎一致;本发明中的斜率滤波与传统去噪滤波:统计滤波、半径滤波相比,其可以更有效的进行噪声点的去除,极大提升了在矿区复杂的测量环境下,本方法的适用性,相比于手动提取方法,本文方法具有极高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