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8391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46351.5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安徽财经大学 , 安徽丰原生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纤维混凝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聚乳酸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样品制备:取聚乳酸纤维混凝土样品块,并且将其中样品的经过切割和研磨制成薄片;S2、纤维含量测定:通过显微镜观察步骤一中制成的薄片纤维的形态、颜色特征,辨别不同种类的纤维,使用图像分析技术和人工计数方法,记录每种纤维的数量;S3、纤维含量计算:根据观察到的纤维数量,结合样品的总体积,计算出纤维的体积分数。本发明使得混凝土样品块检测的过程中检测的结果准确,并且可以设置对比组,使得检测的结果更加的精准,使得本设备可以将不同环境下混凝土样品块的性能进行充分的检测和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899363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29342.3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安徽财经大学 , 安徽元鼎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4B28/00 , C04B111/20 , C04B111/90 , C04B111/3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抗冻抗开裂聚乳酸纤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聚乳酸纤维5‑10份、水泥450‑500份、细砂石200‑400份、硅灰30‑50份、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1‑3份、抗冻稳定剂6‑24份、聚乙烯醇1‑3份和水100‑200份。本发明中纳米二氧化硅与硅脲共聚物形成的网状结构有效捕获和固定了水分,极大抑制了冰晶的形成和扩展,尤其在冻融循环过程中,显著减少了冰晶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从而大幅提升了混凝土的抗冻性。此外,磷酸盐的加入通过与混凝土中金属离子的结合,降低了溶液的冰点,进一步增强了材料的抗冻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99363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29326.4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安徽财经大学 , 安徽元鼎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4B28/00 , C04B111/20 , C04B111/5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抗噪耐候环保型聚乳酸纤维卵石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卵石40‑50份、聚乳酸复合材料5‑10份、发泡剂1‑3份、水泥20‑30份、细骨料5‑10份、高效减水剂0.5‑1.5份和水7‑15份。通过在聚乳酸分子链上接枝了天然橡胶链段,形成了独特的接枝共聚物结构,增强了聚乳酸与天然橡胶之间的相容性,使得两者在微观尺度上能够更好地相互穿插和结合,有助于增加材料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裂纹的扩展,提高材料的抗裂性。同时柠檬酸三乙酯在共聚物链段上形成化学交联点,增强了复合材料的网络结构,提高了其力学强度和耐候性。
-
公开(公告)号:CN222614158U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20969037.4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安徽财经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预制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PLA再生混凝土预制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底端设置有定位杆,桩体的顶端开设有定位槽,桩体的内部设置有钢筋,钢筋的两端从桩体的上下两端伸出,桩体的顶端滑动连接有挡板;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桩体的表面预设定位槽、定位杆、钢筋和挡板,通过定位杆与定位槽进行各组桩体之间的定位,通过令钢筋伸出桩体的两端进行各组桩体表面上的钢筋的焊接来加强结构强度,最后通过挡板对各组桩体之间的空隙的封堵使得混凝土可以灌注在各组桩体之间的空隙中,最终将各组桩体拼接在一起,实现了桩体的分段运输与拼装,方便了桩体的运输的同时使桩体的高度得到延长,令桩体的应用场景得到扩展。
-
公开(公告)号:CN222201083U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20594711.5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安徽财经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混合技术领域,为一种PLA纤维再生混凝土混合装置,包括:混料装置本体,混料装置本体一侧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一侧安装有固定壳,固定壳内套设有固定轴,固定轴底部固定套设有固定齿轮,固定齿轮一侧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一端安装有连杆,连杆一端固定安装有刮板,刮板一侧设置有搅拌叶,搅拌叶一侧安装有加工筒;有益效果为:在搅拌杆的转动作用下使搅拌叶对加工筒内的物料进行搅拌,且搅拌轴围绕固定轴圆周运动,加强该混合装置的搅拌效果,相比传统的搅拌方式,该混合装置的搅拌区域更大,配料混合得更加均匀,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刮板对加工筒的筒壁残余的物料进行刮除,进而避免配料不能完全混合,影响后期使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22009345U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20593059.5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安徽财经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保温墙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PLA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复合保温墙板,包括:下护板和上护板,下护板和上护板的内端均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PLA纤维,PLA纤维的内部上下端均设置有加强筋;通过将上护板盖合在下护板上端,同时固定筒的一端插入圆孔内,然后将六角扳手插入内六角凹槽内,即可驱动转动筒在固定筒内转动,转动筒在转动时驱动驱动杆进行移动,驱动杆的锥形部和斜坡接触,推动限位块通过压缩弹簧往外侧移动,限位块的一端插入限位槽内,将上护板固定在下护板上,当需要将上护板打开时,反向驱动转动块即可,起到便于对保温墙板进行拆装的作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