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隧道健康评价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29391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10829.9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隧道健康评价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构建隧道健康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基于当前隧道指标层数据获取准则层数据,准则层数据包括衬砌裂缝、渗漏水、衬砌材质劣化、衬砌背后空洞、衬砌起层剥落和衬砌变形数据;根据衬砌裂缝数据和渗漏水数据计算衬砌变形叠加量,基于该叠加量对衬砌变形数据进行修正,得到真实衬砌变形数据;将真实衬砌变形数据及其他当前隧道准则层数据输入机器学习模型,得到当前隧道健康评价结果;其中,机器学习模型基于准则层数据和目标层等级构建,利用历史隧道准则层数据及对应的健康等级对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本发明通过考虑渗漏水和衬砌裂缝之间的叠加作用,有效提高隧道健康评价的准确性。

    一种水泥基材料抗非刚性弹侵彻性能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8309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930924.5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基材料抗非刚性弹侵彻性能评估方法,属于设计优化、验证或模拟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步骤:将水泥基材料看作多相材料,分别检测各相的洛氏硬度,计算各相的等效长度;加权获得水泥基材料的有效硬度;检测非刚性弹体的洛氏硬度,作为有效硬度;计算非刚性弹体的有效硬度与水泥基材料的相对硬度;检测不同相对硬度的水泥基材料和非刚性弹体组合的抗侵彻性能和弹体变形程度,并建立抗侵彻性能和弹体变形程度分别与相对硬度的关联关系。本发明建立的表征体系能够准确预测不同材料组成及性能复杂的水泥基材料在非刚性弹体作用下的抗侵彻性能,包括侵彻深度和开坑直径,以及弹体自身的损伤情况,如弹体长度、弹体直径及弹体质量的变化。

    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改性的UHPC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37116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986324.7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改性的UHPC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新型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由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的原料制得:水泥1417‑1517份、硅灰135‑165份、钢纤维35‑43份、氧化石墨烯0.29‑0.73份、水410‑510份和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6‑12份。氧化石墨烯中包括含氧官能团,利用其亲水性与水泥中的钙离子络合,以促进强共价键水化硅酸钙凝胶的生成,使氧化石墨烯周围形成更加致密的微观结构和更加致密的水化产物网络。并且为水化结晶的生长提供了成核位点,随着氧化石墨烯促进针状与棒状晶体的生长,能够与柱状、花状水化晶体形成规则致密的微观结构,进一步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侵彻性能。

    一种防护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062022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545471.0

    申请日:2024-11-01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护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防弹技术领域。防护装置包括负泊松比结构板,负泊松比结构板位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内部,负泊松比结构板内的空腔中和负泊松比结构板的外围填充有超高性能混凝土;负泊松比结构板中包括沿垂直于迎弹面的方向依次排列的双箭头结构层和正弦结构层,双箭头结构层的截面为双箭头形负泊松比结构,正弦结构层的截面为正弦形负泊松比结构;双箭头结构层中的尖角方向垂直于迎弹面,正弦结构层波峰与尖角结构的端部连接。负泊松比结构能够通过几何变形吸收和分散冲击能量,尖角形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偏转子弹的轨迹,能够提高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吸能能力,从而减少其侵彻深度。

    一种基于微纤化纤维素的UHPC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359404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376428.X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纤化纤维素的UHPC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新型建筑材料技术领域。UHPC由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的原料制得:水泥1377~1577份、钢纤维35~43份、硅灰120~180份、微纤化纤维素0.6‑1.0份、水410~510份和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3.8‑4.8份。本发明采用离解能更高的氢键取代了原本水化硅酸钙(C‑S‑H)中存在的离解能较弱的范德华键,使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基体在遭受破坏而发生水化产物的解离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提高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基体的强度,进而提高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侵彻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