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58359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35574.1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山东智源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输电塔基础加固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沉降监测的输电铁塔加固增强基础及输电铁塔,包括一级受载装置、一级传力链杆、一级受力链杆、二级传力链杆、二级受载装置、防屈曲钢管和耗能钢棒;第一一级受载装置通过依次铰接的第一一级传力链杆、一级受力链杆、第二一级传力链杆与第二一级受载装置相连,一级受力链杆通过二级传力链杆与第一二级受载装置、第二二级受载装置相连,在防屈曲钢管上套装有耗能钢棒,防屈曲钢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二级受载装置、第二二级受载装置相连;第一一级受载装置与板式基础相连,第二一级受载装置与螺旋锚相连;本发明将铁塔柱沉降或侧向位移进行两次放大,增大耗能钢棒变形,提高减震控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95835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435574.1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山东智源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输电塔基础加固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沉降监测的输电铁塔加固增强基础及输电铁塔,包括一级受载装置、一级传力链杆、一级受力链杆、二级传力链杆、二级受载装置、防屈曲钢管和耗能钢棒;第一一级受载装置通过依次铰接的第一一级传力链杆、一级受力链杆、第二一级传力链杆与第二一级受载装置相连,一级受力链杆通过二级传力链杆与第一二级受载装置、第二二级受载装置相连,在防屈曲钢管上套装有耗能钢棒,防屈曲钢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二级受载装置、第二二级受载装置相连;第一一级受载装置与板式基础相连,第二一级受载装置与螺旋锚相连;本发明将铁塔柱沉降或侧向位移进行两次放大,增大耗能钢棒变形,提高减震控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612384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460945.X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山东智源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H12/08 , E04G23/0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角钢输电塔主材的加固装置,包括固定辅材,所述固定辅材包括外侧辅材、内侧辅材,所述外侧辅材与内侧辅材均为角钢构件,内侧辅材、外侧辅材均与输电塔主材同向布置,内侧辅材与输电塔主材的内侧连接,外侧辅材与输电塔的外侧连接,外侧辅材的角钢肢宽与内侧辅材的角钢肢宽均大于输电塔主材的角钢肢宽,外侧辅材靠近单肢边缘位置处竖向均匀设有多个螺栓孔,内侧辅材靠近单肢边缘位置处设有相对应的螺栓孔,位置对应的两个螺栓孔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本发明在满足输电塔加固改造的条件下,解决了抗风性能差,输电塔被风吹倒的问题,提高了输电塔主材的抗弯刚度和承受力,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76013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533140.4
申请日:2023-05-09
Applicant: 山东智源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1/04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输电塔杆局部与整体稳定性关系的判别方法、系统及设备,方法包括:建立输电塔杆的塔线数值模型;模拟不同风速下的动力风场,将所述动力风场的模拟数值逐级导入至所述塔线数值模型中,计算得到不同风速下不同位置处的斜材与主材的轴向应力时程数据;重复步骤S2直至计算不收敛,确定所述输电杆塔发生整体失稳破坏,并记录所述输电杆塔的整体失稳风速;建立不同风速下所述斜材与主材的动力不稳定区域数据库;基于所述动力不稳定区域数据库,得到所述输电塔杆不同位置的所述斜材与主材的动力失稳风速;基于所述整体失稳风速以及所述动力失稳风速,判断所述输电塔杆的局部与整体稳定性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2854287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10105089.8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山东智源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抗拉拔和抗挤压性能的输电铁塔桩基础,包括上端面敞口的支撑筒和装于支撑筒内的混凝土墩,混凝土墩内预埋有紧固件,紧固件的上部外露于混凝土墩的上端面,混凝土墩在靠近支撑筒的侧壁设有密封层,混凝土墩通过连接管与气压调节装置连接,连接管通过设于混凝土墩的通气孔与支撑筒内位于混凝土墩和支撑筒的筒底之间的空腔连通,混凝土墩上设有用于与通气孔配合的封堵件。本发明能够调节输电铁塔桩基础的抗拔力和抗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854287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105089.8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山东智源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抗拉拔和抗挤压性能的输电铁塔桩基础,包括上端面敞口的支撑筒和装于支撑筒内的混凝土墩,混凝土墩内预埋有紧固件,紧固件的上部外露于混凝土墩的上端面,混凝土墩在靠近支撑筒的侧壁设有密封层,混凝土墩通过连接管与气压调节装置连接,连接管通过设于混凝土墩的通气孔与支撑筒内位于混凝土墩和支撑筒的筒底之间的空腔连通,混凝土墩上设有用于与通气孔配合的封堵件。本发明能够调节输电铁塔桩基础的抗拔力和抗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11056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928041.1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山东智源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承台钢管群桩基础,包括钢管基桩、混凝土承台,所述混凝土承台由四个拼接模块组装而成,每个拼接模块上均开设有地脚螺栓孔、固定螺栓孔、基桩孔,所述基桩孔与地脚螺栓孔位于同一条对角线上分布在拼接模块的两端,所述固定螺栓孔位于基桩孔的外围,所述钢管基桩安装在拼接模块的基桩孔中,所述钢管基桩的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拼接模块上的固定螺栓孔中,四个拼接模块的地脚螺栓孔上设有塔脚板。本发明解决了钢管基桩与混凝土承台连接不牢固、连接可靠性差的问题,通过预制的钢管基桩与混凝土承台能够进行快速的拼接与安装,加快了施工的进度,同时施工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395940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111262513.6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倾斜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在底板的底部安装有带有刹车片的移动轮,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升降组件,在升降组件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安装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安装有检测组件。本发明该装置便于移动且不需要工作人员攀爬杆塔,保护了工作人员的安全,通过升降组件与检测组件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杆塔是否倾斜进行检测,保证检测质量以及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29669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98522.5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3/04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态综合的输电塔线体系风致动力特性分析方法,包括基于自由界面模态综合理论,将输电塔‑线体系分为若干子结构,完全释放各子结构间界面自由度,考虑风场平均强度影响,引入塔‑线界面模态和线高阶剩余模态,生成输电塔‑线假设模态综合集,依据界面位移和界面力协调条件,将子结构模态振动方程综合为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方程,达成力学模型的降阶。本发明可有效考虑各子结构低阶主模态和高阶模态的参与,构建出一个可灵活考虑风场强度变化影响且计算成本优越的输电塔‑线体系风振动力特性分析流程,为时变强风下输电线路结构风振分析、预测和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06548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04717.1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定输变电塔基缺陷的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向待测输变电塔基发射弹性波,并接收穿透所述待测输变电塔基后的组波;分别对所述组波的波个数、波时长、波高比、畸变比参数中的一个或几个进行分析,得到对应的相似系数;基于得到的若干所述相似系统,计算完整波形相似度,并基于所述完整波形相似度的取值,判定当前待测输变电塔基的缺陷状况。本发明在缺陷分析的过程中增加了弹性波波形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定义了波形定量的参数,对检测条件无要求,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缺陷判定完成后,进行验证,通过机器学习,运用大数据进行缺陷的判定,进一步提高判断结果准确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