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智能化工期管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411001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881195.9

    申请日:2024-07-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期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的智能化工期管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工期要求数据以及项目基础数据,并根据工期要求数据以及项目基础数据进行子任务划分,得到工期子任务数据;根据工期子任务数据进行工程分解,得到工期子任务分解数据,并根据工期子任务分解数据进行关键路径特征提取,得到工期子任务关键路径特征数据;根据工期子任务关键路径特征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得到关键路径特征实时数据;根据关键路径特征实时数据进行动态预测,得到工期子任务进度数据,以进行智能化工期管理作业。本发明实现精细化、实时化和智能化的工期管理,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工期延误和资源浪费的风险。

    一种基于BIM的智能化工期管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411001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881195.9

    申请日:2024-07-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期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的智能化工期管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工期要求数据以及项目基础数据,并根据工期要求数据以及项目基础数据进行子任务划分,得到工期子任务数据;根据工期子任务数据进行工程分解,得到工期子任务分解数据,并根据工期子任务分解数据进行关键路径特征提取,得到工期子任务关键路径特征数据;根据工期子任务关键路径特征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得到关键路径特征实时数据;根据关键路径特征实时数据进行动态预测,得到工期子任务进度数据,以进行智能化工期管理作业。本发明实现精细化、实时化和智能化的工期管理,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工期延误和资源浪费的风险。

    一种智慧施工平台用深基坑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4169012U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23270844.8

    申请日:2020-12-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慧施工平台用深基坑监测装置,属于深基坑施工技术领域,该智慧施工平台用深基坑监测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该智慧施工平台用深基坑监测装置,通过设置可移动的办公结构,使用时,推动推把,可以使底板进行移动,通过螺旋弹簧和伸缩杆之间的配合,对滚轮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和吸收,减轻底板的颠簸,使装置运动更加平稳,通过转动转筒,转筒带动螺杆进行移动,从而使螺杆带动圆盘移动,使与圆盘与地面充分接触,使装置在工作时更加稳定,通过设置在放置板上的监测屏可直接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不用手持即可进行操作,使用更加方便。

    一种三维建模的拍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9834271U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21250918.2

    申请日:2023-05-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维建模的拍摄装置,涉及三维建模拍摄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的外圈活动套接有清灰结构,所述清灰结构与底座通过液压杆一进行连接,所述底座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拍摄结构;所述支撑平台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的底盒,所述底盒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相机,所述底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透明板。该三维建模的拍摄装置,通过固定相机和透明板的设置,该装置可以同时对物体的底部进行拍摄,便于物体的三维建模;通过清灰结构的设置,可以对透明板上的脏污进行清理,便于固定相机的拍摄。

    一种智慧建造用大体积混凝土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3301521U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022038992.0

    申请日:2020-09-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慧建造用大体积混凝土监测装置,包括箱体、观察窗、卡座以及固定块,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的外部固定连接测温线,所述测温线活动插入在箱体的内部,所述箱体的外部通过合页连接箱盖,所述箱体和箱盖的侧面设有锁扣。该一种智慧建造用大体积混凝土监测装置,通过在监测装置的外部设有相嵌合的箱体,较好的解决了传统监测装置在工地上使用时容易受到影响的问题,在观测数据时直接利用在箱盖上的观察窗即可记录,从而可以实现对监测装置保护的效果,较好的实现了防尘、防水、防撞击的目的,大大提高了使用时的功能性,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时较为的便捷,实用性较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