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口径井下管路变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8841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558552.4

    申请日:2024-1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阀门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口径井下管路变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尤其适用于煤层注水以及水力压裂过程中设备与管路的连接。所述装置包括管路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入口底座和出口底座,所述入口底座上设置至少两个输入胶管的插口,各插口的口径大小不相同;所述出口底座上设置至少两个输出胶管的插口,各插口的口径大小不相同;各插口与管路连通。本发明解决了井下注水或压裂管路接口不匹配的问题。通过本发明的多口径井下管路变径装置可实现多种口径接口之间的任意转换,不需单独加工变径接口,节省时间,且使用方便。另外本发明的装置上设有安全阀门,可以在使用后对管路进行卸压,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

    一种二氧化碳致裂、驱替及抽采瓦斯一体化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8839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558550.5

    申请日:2024-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层瓦斯抽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碳致裂、驱替及抽采瓦斯一体化装置及其应用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控制器、致裂及抽采装置本体、气源罐、气体增压泵和瓦斯收集罐;致裂及抽采装置本体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为致裂管、外管为抽采管,外管环绕在内管外侧圆周,内管的前端安装二氧化碳致裂器。内管、外管分别通过高压软管连接气源罐、瓦斯收集罐。本发明采用在内管内临时制备超临界二氧化碳,保证二氧化碳在对煤层致裂时一直处于超临界状态,达到较好的破裂效果;采用常温常压二氧化碳驱替瓦斯气体,外管进行瓦斯抽采工作,避免再插入抽采装置造成资源浪费和瓦斯泄露等问题,降低二氧化碳排入空气中的量,且安全、经济、环保、成本低。

    一种基于竖井井壁壁后注浆的高压注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00830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89500.5

    申请日:2024-0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竖井井壁壁后注浆的高压注浆装置,包括挤推送料机构、送料管头及送料管;挤推送料机构用于在挤压推动力作用下将浆料向送料管头内输送,送料管头固定连通有送料管;送料管头内设置有挡料塞头,挡料塞头连接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将挡料塞头沿送料管轴向移动,以实现挡料塞头对送料管的进料口的封堵及开通;沿送料管外壁固定柔性挤压环,沿送料管侧壁开设有多个插孔,插孔内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外端延伸入柔性挤压环内,活动杆外端还套接有复位弹簧,挤压环外侧面对应活动杆的位置均固定有金属弹片。本发明在料仓中设置了流量调节机构及有自锁装置的挤压环,适合作为竖井井壁壁后高压注浆的注浆设备。

    基于地面微地震监测的矿井动力灾害预警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36898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23566.3

    申请日:2023-1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地面微地震监测的矿井动力灾害预警方法和装置,包括:步骤S1、获取目标地面区域的微地震事件;步骤S2、将地面区域设置为网格;步骤S3、根据微地震事件和网格建立空间平面;步骤S4、计算时间序列中下一个微地震事件与空间平面的距离;步骤S5、根据距离判断微地震事件的力学性质是否和已选预警平面的性质相似;步骤S6、根据计算单位时间内相近力学性质的微地震事件频次确定是否预警及预警等级。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对矿井动力灾害的监测预警,并且预警时间可提前至少5个小时开始预示,有效的保障了矿井生产过程中生命财产安全。

    一种深部煤矿回采工作面抗震防冲超前支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22077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22459.8

    申请日:2023-02-16

    Abstract: 涉及煤矿巷道支护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部煤矿回采工作面抗震防冲超前支护系统,包括顶板和设置于所述顶板底端的侧板,所述顶板顶端设置有若干个支护组件,所述支护组件包括锚杆体,所述锚杆体外部固定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底端表面固定安装有电磁线圈;本发明通过将压力传感器安装在钻头上,当煤岩体中的冲击动能传导至钻头上时,压力传感器会检测到钻头受到的压力数值,然后PLC控制器会根据该压力数值控制电磁线圈的磁场,故能通过活塞在滑动腔室内的阻尼力而降低冲击动能,并且也能根据冲击动能的大小来调整锚杆体产生反方向的阻尼力和减振力,使得该系统的抗震防冲性能更加优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