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50859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425169.0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Q10/0639 , G06F119/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地公园降温效应及建筑能耗预测系统、方法及装置,包括:与微处理模块分别电性连接的气候划分模块、预处理模块、采集模块、预测模块以及输出模块;本发明将局地气候分区、湿地公园降温效应和建筑能耗三者相结合,提供了湿地公园对周边不同局地气候分区降温效应方法,对湿地公园周边不同局地气候分区建筑能耗进行预测,可以优化湿地公园周边建筑空调系统运行方案,为城市景观格局规划提供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6152668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432490.1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G06V20/10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F16/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获取街区尺度LCZ的方法,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路网信息和遥感图像和街区成份信息;根据路网信息将目标区域划分为多个局部气候区块;使用训练好的像素级分类人工智能模型获取目标区域遥感图像各区块内的组成成份;使用街区成份信息弥补像素级分类人工智能模型漏识、误识的组成成份信息;计算局部气候区块的地表形态特征参数;根据地表形态特征参数将局部气候区块分类。本发明能够更为精细化地分析和评估城市环境的气候,对建设宜居和舒适的城市空间提供指导、为环境适宜型生态城市街区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6150859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425169.0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Q10/0639 , G06F119/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地公园降温效应及建筑能耗预测系统、方法及装置,包括:与微处理模块分别电性连接的气候划分模块、预处理模块、采集模块、预测模块以及输出模块;本发明将局地气候分区、湿地公园降温效应和建筑能耗三者相结合,提供了湿地公园对周边不同局地气候分区降温效应方法,对湿地公园周边不同局地气候分区建筑能耗进行预测,可以优化湿地公园周边建筑空调系统运行方案,为城市景观格局规划提供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3987306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94562.8
申请日:2021-11-03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G06F16/904 , G06Q50/26 , G06T3/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街区能耗时变图集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目前的建筑能耗分析方法并未考虑外部气候因素的影响的技术问题。包括:将预设目标区域划分为多个局地气候分区,统计每个局地气候分区的地表形态特征参数;获取局地气候分区的微气候参数;根据微气候参数,计算多种预设建筑类型的各个季节典型气象日的单位面积建筑能耗值;获取局地气候分区内的建筑分布以及建筑类型比例;基于建筑分布、建筑类型比例和单位面积建筑能耗值,计算局地气候分区内建筑的单位面积逐时能耗值和单位面积全天能耗值;根据每个局地气候分区的各个季节典型气象日的单位面积逐时能耗值和单位面积全天能耗值,生成目标区域的建筑能耗时变图集。
-
公开(公告)号:CN113420943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825903.3
申请日:2021-07-21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行人热舒适的城市绿道出行设计方法,包括:对于不同热适应能力类别的出行者以及在出行的出发点到目的地之间的多条可选路径构成的备选方案,利用价值函数计算出行者在步行决策过程中选择各备选方案的价值函数值;出行者以设定的参照点为基准,比较每个备选方案的路径上可能出现的收益或损失,对备选方案的可能性结果进行评估,并确定出行者的感知概率;基于出行者选择备选方案的感知概率,利用权重函数计算每个备选方案所对应的权重函数值;利用各备选方案所计算得到的价值函数值、权重函数值计算步行决策过程中的优越值;计算各备选方案的优越值,选择出行者中在步行决策过程中的优越值最大的备选方案作为最佳出行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634272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12096.4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深圳市综合交通与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广东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颗粒物时空分布图的构建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预设研究区域对应的背景环境细颗粒物浓度数据集和细颗粒物浓度数据集;基于背景环境细颗粒物浓度数据集,对细颗粒物浓度数据集执行浓度修正操作,确定背景浓度修正数据集;通过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对平均细颗粒物浓度值和各道路对应的车辆数据执行皮尔逊相关性检测操作,生成相关性散点图;在背景浓度修正数据集内剔除相关性散点图中全部异常点所处道路对应的背景浓度修正数据,生成交通修正数据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采用多个预设变异函数模型分别对交通修正数据集进行区域插值分析,确定细颗粒物时空分布图。解决了得到的PM2.5浓度空间分布的准确度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09067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363107.1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G06Q10/04 , G06F30/25 , G06F30/28 , G06Q50/26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源PM2.5动态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已有污染源资料获取目标区域的PM2.5的逐时排放特性;使用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建立目标区域的高密度街区标准化模型;根据目标区域的PM2.5的逐时排放特性和高密度街区标准化模型获取目标区域内目标时间的PM2.5逐时浓度分布和植物对PM2.5的吸附沉降总量和吸附沉降速度;根据目标区域内目标时间的PM2.5逐时浓度分布和植物对PM2.5的吸附沉降总量和吸附沉降速度建立交通源PM2.5的动态传输预测模型。本发明为高密度街区适宜的空气环境营造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585603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065113.X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G06F16/29 , G06F16/2458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道路环境数据处理装置、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库模块、预测模块;数据库模块利用模拟方案得到任一路径人行高度处逐时人体等效生理温度PET值,建立道路环境与其对应人体等效生理温度PET的数据集;并根据出行时间和出行热舒适为变量获取任一模拟方案的出行累积前景值,建立所述路径与对应出行累积前景值的数据集;预测模块依据道路环境与其对应人体等效生理温度PET的数据集得到相应路径的出行热舒适数据,对行人路径选择情况进行预测;并且对实际某地使用频次低的城市路径进行优化。本申请能够预测不同热环境条件下出行者的出行路径选择行为,为城市慢行系统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987306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111294562.8
申请日:2021-11-03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G06F16/904 , G06Q50/26 , G06T3/4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街区能耗时变图集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目前的建筑能耗分析方法并未考虑外部气候因素的影响的技术问题。包括:将预设目标区域划分为多个局地气候分区,统计每个局地气候分区的地表形态特征参数;获取局地气候分区的微气候参数;根据微气候参数,计算多种预设建筑类型的各个季节典型气象日的单位面积建筑能耗值;获取局地气候分区内的建筑分布以及建筑类型比例;基于建筑分布、建筑类型比例和单位面积建筑能耗值,计算局地气候分区内建筑的单位面积逐时能耗值和单位面积全天能耗值;根据每个局地气候分区的各个季节典型气象日的单位面积逐时能耗值和单位面积全天能耗值,生成目标区域的建筑能耗时变图集。
-
公开(公告)号:CN116090673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0363107.1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G06Q10/04 , G06F30/25 , G06F30/28 , G06Q50/26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源PM2.5动态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已有污染源资料获取目标区域的PM2.5的逐时排放特性;使用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建立目标区域的高密度街区标准化模型;根据目标区域的PM2.5的逐时排放特性和高密度街区标准化模型获取目标区域内目标时间的PM2.5逐时浓度分布和植物对PM2.5的吸附沉降总量和吸附沉降速度;根据目标区域内目标时间的PM2.5逐时浓度分布和植物对PM2.5的吸附沉降总量和吸附沉降速度建立交通源PM2.5的动态传输预测模型。本发明为高密度街区适宜的空气环境营造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