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36675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285674.5
申请日:2018-10-31
申请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华南农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鲜食玉米专用壮苗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该基质是以鲜食玉米秸秆、稻壳等材料作为有机填充成份,并与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壮苗剂、保水剂、杀虫剂以及微生物菌剂,按一定程序和按一定比例处理得到的营养基质。以鲜食玉米秸秆、水稻秸秆或谷壳等为原料,不经过常规发酵腐熟过程,且极大缩短有机基质生产时间,具有环保、无污染和节约资源等优点,既满足鲜食玉米苗期对营养的需求,又能实现基质透气性和保水性的平衡;利用该壮苗育苗基质培育的鲜食玉米幼苗根系发达、茎叶粗壮、出苗整齐且长势一致,可有效提高鲜食玉米移栽后的成苗率和壮苗指数,适合应用于鲜食玉米等育苗期短的农作物育苗;原料成本廉价且低碳,实现了绿色经济的理念。
-
公开(公告)号:CN105660701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131584.5
申请日:2016-03-08
申请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N61/00 , A01N51/00 , A01N43/12 , A01N37/44 , A01N43/90 , A01N43/56 , A01N43/32 , A01N43/16 , A01N37/40 , A01N33/12 , A01N25/00 , A01P21/00 , A01P7/00 , A01P1/00 , A01P3/00 , C05G3/00 , A01C1/06
CPC分类号: A01N61/00 , A01C1/06 , A01N25/00 , A01N33/12 , A01N37/40 , A01N37/44 , A01N43/12 , A01N43/16 , A01N43/32 , A01N43/56 , A01N43/90 , A01N51/00 , C05G3/00 , A01N230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甜玉米专用增活壮苗拌种剂,该拌种剂中含有γ-氨基丁酸,苦参碱,噻虫嗪,氟唑环菌胺,萎锈灵,氨基寡糖素,水杨酸,甜菜碱,氯化胆碱,黄腐酸,淀粉接枝丙烯酸钾,氯化钙,润湿分散剂,乳化剂,赤霉素和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母液。在正常条件或干旱、低温等逆境条件下,本发明拌种剂对甜玉米种子活力及幼苗素质的改善效果显著,显著增加甜玉米鲜穗产量;它还具有杀灭地下害虫、保苗壮苗、防治玉米主要病虫害的效果,对苗期病虫防治效果可达70%~90%,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高达87%~96%,不仅可帮助农民大幅节省劳动力成本和种子成本,还能增产15%~20%,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36036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563243.X
申请日:2024-05-08
申请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薯痘病病原菌的分离与抗性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链霉菌分离与保存;(2)链霉菌活化;(3)待接种甘薯材料准备;(4)致病性鉴定;(5)抗病鉴定;(6)等级鉴定。本发明建立了一种操作简单、高效分离、发病稳定的甘薯痘病病原菌的分离与抗性鉴定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分离与抗性鉴定方法,对于甘薯的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的筛选以及品种抗性评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种植抗痘病、综合性状好的甘薯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5660701B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610131584.5
申请日:2016-03-08
申请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N61/00 , A01N51/00 , A01N43/12 , A01N37/44 , A01N43/90 , A01N43/56 , A01N43/32 , A01N43/16 , A01N37/40 , A01N33/12 , A01N25/00 , A01P21/00 , A01P7/00 , A01P1/00 , A01P3/00 , C05G3/00 , A01C1/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甜玉米专用增活壮苗拌种剂,该拌种剂中含有γ‑氨基丁酸,苦参碱,噻虫嗪,氟唑环菌胺,萎锈灵,氨基寡糖素,水杨酸,甜菜碱,氯化胆碱,黄腐酸,淀粉接枝丙烯酸钾,氯化钙,润湿分散剂,乳化剂,赤霉素和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母液。在正常条件或干旱、低温等逆境条件下,本发明拌种剂对甜玉米种子活力及幼苗素质的改善效果显著,显著增加甜玉米鲜穗产量;它还具有杀灭地下害虫、保苗壮苗、防治玉米主要病虫害的效果,对苗期病虫防治效果可达70%~90%,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高达87%~96%,不仅可帮助农民大幅节省劳动力成本和种子成本,还能增产15%~20%,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