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互穿网络电敏水凝胶汲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871205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638472.5

    申请日:2020-07-06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互穿网络电敏水凝胶汲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汲取剂包括由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亲水单体交联形成的聚合物网络以及贯穿于所述聚合物网络之中的线型聚电解质。其中,本发明引入聚电解质形成半互穿网络结构不仅使水凝胶在保持原有特性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其溶胀性和电敏性。该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渗透压和良好的电敏特性,利用其作为正渗透新型汲取剂可产生较高的水通量且容易快速获得再生水,可为正渗透汲取剂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一种核-壳结构的群体感应猝灭菌的固定化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593043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514098.8

    申请日:2020-06-08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壳结构的群体感应猝灭菌的固定化方法及应用,属于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核-壳结构的群体感应猝灭菌的固定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生物刺激剂在固定化高分子材料中固定,得到核-壳结构的群体感应猝灭菌的核结构;(2)在核结构的外层附上群体感应猝灭菌,并在固定化高分子材料中固定,得到核-壳结构的群体感应猝灭菌。本发明能够克服其他球结构无法在MBR中保持长期活性的缺陷,通过持续释放核结构中的GCL,使QQ菌能够保持良好的活性,对微生物间的群体感应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MBR中对膜污染有着高效和可持续性的作用。本发明操作简单,不需要改变传统MBR的工艺流程,可操作性强,便于污水处理厂应用。

    富氨基化合物修饰的壳聚糖-锆复合凝胶球及制备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468076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268387.4

    申请日:2020-04-08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氨基化合物修饰的壳聚糖-锆复合凝胶球及制备与应用,所述富氨基化合物交联接枝在所述壳聚糖-锆(IV)复合凝胶球上。所述的方法包括:向含锆离子和壳聚糖凝胶的前驱体溶液加入氨水溶液,形成壳聚糖-锆(IV)复合凝胶球;将所述壳聚糖-锆(IV)复合凝胶球、交联剂和富氨基化合物共同配制混合溶液,加热反应得到富氨基化合物修饰的壳聚糖-锆(IV)复合凝胶球。由于该凝胶球材料表面引入了丰富的氨基基团和对水中磷酸根具有强吸附性能的锆(IV),本发明制得的复合凝胶球对磷酸根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理论最大吸附量高达103.96mg-P/g,重复使用5次后吸附能力维持稳定,且具有良好的柱吸附特性。

    一种含磷污水厌氧生物除磷及磷回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65309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898952.9

    申请日:2016-10-14

    Applicant: 广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2806 C02F3/34 C02F2101/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磷污水厌氧生物除磷及磷回收的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接种物的驯化培养,通过控制系统有机负荷及磷负荷,富集磷酸盐还原菌,利用磷酸盐还原菌还原磷酸盐为磷化氢,实现同一厌氧反应器中有机物及磷的同步去除,简化了处理工艺,避免了传统除磷工艺需要创造厌氧和好氧条件而造成工艺复杂及能耗增加。本发明拓展了污水生物除磷的新途径,同时通过碱液吸收发酵气中的磷化氢,实现了磷化氢的转化,且回收了磷,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磁分离过滤器在杀灭水中摇蚊幼虫中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381132A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810218538.4

    申请日:2008-10-22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捕杀昆虫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磁分离过滤器在杀灭水中摇蚊幼虫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使用磁分离过滤器杀灭水中摇蚊幼虫的方法主要包括使被处理的水以10~60m/h的速度流过磁通密度为4000~6000高斯的磁分离过滤器的处理步骤。本发明利用磁分离过滤器可杀灭水中摇蚊幼虫的特性,巧妙地将其用于水处理工艺中,在分离过滤杂质的同时将摇蚊幼虫杀灭,具有设备简单、结构紧凑、占地少、高滤速、低能耗、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

    用序批式生物膜法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城市污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450004A

    公开(公告)日:2003-10-22

    申请号:CN03126568.5

    申请日:2003-05-15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技术,更具体地说是用序批式生物膜法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城市污水的方法,包括厌氧循环进水:城市污水从水箱进入反应器后,开动循环泵,控制反应器中溶解氧浓度小于0.2毫克/升,厌氧循环2~3小时;好氧曝气:厌氧循环后开始曝气,控制反应器内溶解氧浓度在3.5毫克/升以上,好氧曝气3~4小时;沉淀:沉淀时间0.5~1.0小时;排水:排水时间0.3~0.6小时;本发明去除有机物效率高、硝化效果好、出水水质好。

    一种利用活菌死菌染色法表征PPCPs对活性污泥系统毒性影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8865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44993.0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活菌死菌染色法表征PPCPs对活性污泥系统毒性影响的方法,通过对SYTO 9染料和PI染料细胞染色法的改进,即利用三维荧光光谱仪对死菌、活菌对应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检测,建立了一种菌群活性的定量检测技术,构建出一套可快速准确定量样品中死活菌比值的方法;本发明探究了不同浓度和不同PPCPs在相同运行情况下水中PPCPs和有机物的降解情况和水体毒性的变化规律,利用活菌死菌染色法表征PPCPs对活性污泥系统毒性影响,通过相对荧光强度即可快速分析出PPCPs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程度,从而为监控污水厂进水中PPCPs对水厂处理工艺的影响提供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用于增效污泥混合液过滤性能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12582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302455.4

    申请日:2023-10-09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增效污泥混合液过滤性能的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无水硫酸钠、尿素和氯化铁混合得到混合溶液;S2、将碳纤维加入步骤S1的混合溶液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完成后取出,高温烘干结晶制得铁碳复合材料;S3、向厌氧反应器中加入污泥混合液,将步骤S2制得的铁碳复合材料悬挂于厌氧反应器上方或者加入污泥混合液中;S4、向厌氧反应器中微曝气。本发明通过在厌氧反应器中添加铁碳复合材料同时微曝气提高了污水中有机物水解效率,而且对污泥絮体团簇结构的优化改善了污泥的沉降性,有助于提高污泥混合液的过滤性能,减缓膜污染速率,具有在实际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应用的价值。

    一种用于强化厌氧消化的导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47261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213070.6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厌氧消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强化厌氧消化的导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导电材料由片状的碳纤维集结体以及负载在所述碳纤维集结体表面的氧化铁纳米花组成;本发明提供的结合碳材料和铁材料二者的优势制备得到铁碳复合材料的方法,相较于现有技术或单一的碳材料和铁材料,本发明提供的导电材料对微生物利用有机物的厌氧消化过程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种光诱导实现城市污水自养脱氮同步除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538599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52398.5

    申请日:2022-02-18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诱导实现城市污水自养脱氮同步除磷装置,包括主反应器、辐照单元、沉淀单元以及控制器;主反应器内由挡板区分成第一反应区与第二反应区,辐照单元连接于第一反应区与第二反应区,第二反应区与沉淀单元连接。实现了城市污水,尤其是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的稳定、高效同步脱氮除磷,是行业内迫切需要的技术。实现了好氧氨氧化菌、厌氧氨氧化菌、聚磷菌的分区调控与协作共存,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造价低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