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99888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712241.9
申请日:2021-06-25
申请人: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盲沟的冲洗系统及冲洗方法,盲沟的冲洗系统包括导通组件、供液装置和供气装置。导通组件包括用于进水的第一管道和用于排水的第二管道,第一管道连通盲沟其中一端,第二管道连通盲沟另外一端;供液装置通过第一管道与盲沟连通,供液装置用于提供冲洗盲沟的水;供气装置连通供液装置以使所述供液装置内产生用于冲洗盲沟的溶气水。供气装置提供的高压气通入供液装置中,形成高压溶气水,该高压溶气水通过第一导管进入盲沟内,并由内而外冲击盲沟,利用溶气水的剪切力将盲沟外表面的滤饼层打碎,并疏通盲沟的渗水通道,提高盲沟的透水性。盲沟的冲洗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盲沟淤堵问题,显著提高盲沟的排水效率和使用年限。
-
公开(公告)号:CN112495050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011208199.9
申请日:2020-11-03
申请人: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软土地基处理的预制管桩,用于软土地基处理的预制管桩包括桩本体和过滤装置,桩本体具有第一管腔,第一管腔沿桩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桩本体的侧壁开设有过水通孔,过水通孔开设有至少两个并呈间隔开设,过水通孔为螺纹孔,桩本体的底端还设有桩头;过滤装置设有至少两个并与过水通孔一一对应,过滤装置还设有第一螺接部,第一螺接部通过过水通孔与桩本体螺接配合。上述用于软土地基处理的预制管桩,桩本体上设有过水通孔,过滤装置通过过水通孔螺接在桩本体上,从而进行过滤和排水,装拆方便。排水时,水体通过过滤装置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体进入到桩本体内,实现过滤,并配合桩本体进行排水。
-
公开(公告)号:CN113605397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110796070.2
申请日:2021-07-14
申请人: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俊光 , 赵松林 , 万志勇 , 王伟江 , 王松帆 , 李磊 , 李伟科 , 陈香波 , 张帅 , 李健斌 , 梁永恒 , 孙世永 , 林祖锴 , 罗永健 , 刘志宏 , 王渊 , 林悦森
IPC分类号: E02D17/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梯形交错式基坑支护机构和基坑支护方,通过形成梯形的结构将土体围在前排支撑墙与侧向支撑墙之间,在各个冠梁的作用下,使得土体能够与前述的前排支撑墙和所述侧向支撑墙一起形成一个受力整体,从而所述梯形交错式基坑支护机构由多个此受力整体组成,整体上提升其侧向抗弯能力。而且在此过程中是所述梯形交错式基坑支护机构中灌注桩的布置仍然是单排,有效控制造价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599888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110712241.9
申请日:2021-06-25
申请人: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盲沟的冲洗系统及冲洗方法,盲沟的冲洗系统包括导通组件、供液装置和供气装置。导通组件包括用于进水的第一管道和用于排水的第二管道,第一管道连通盲沟其中一端,第二管道连通盲沟另外一端;供液装置通过第一管道与盲沟连通,供液装置用于提供冲洗盲沟的水;供气装置连通供液装置以使所述供液装置内产生用于冲洗盲沟的溶气水。供气装置提供的高压气通入供液装置中,形成高压溶气水,该高压溶气水通过第一导管进入盲沟内,并由内而外冲击盲沟,利用溶气水的剪切力将盲沟外表面的滤饼层打碎,并疏通盲沟的渗水通道,提高盲沟的透水性。盲沟的冲洗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盲沟淤堵问题,显著提高盲沟的排水效率和使用年限。
-
公开(公告)号:CN112482355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011208864.4
申请日:2020-11-03
申请人: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管桩、软土地基处理系统及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预制管桩包括第一桩身、第二桩身和桩头,第一桩身设有第一管腔;第二桩身的一端与第一桩身连接,第二桩身由透水材料或/和透气材料制成;桩头呈椎体设置,桩头连接在第二桩身的另一端。软土地基处理系统包括前述的预制管桩。桩头便于打入软土地基,第一桩身呈中空设置,第二桩身具备透水或/和透气的功能,因此,当预制管桩与高压气源连接时,能够用于对软土地基进行增压操作,当预制管桩与抽真空器连接时,能够用于对软土地基进行抽真空处理,且增压或抽真空处理的过程中,水体能够通过预制管桩流出,大大扩宽了预制管桩的功能范围,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软土地基处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605398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796086.3
申请日:2021-07-14
申请人: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俊光 , 赵松林 , 万志勇 , 王伟江 , 王松帆 , 李磊 , 李伟科 , 陈香波 , 张帅 , 李健斌 , 梁永恒 , 孙世永 , 林祖锴 , 罗永健 , 刘志宏 , 王渊 , 林悦森
IPC分类号: E02D17/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支护机构,包括,多个灌注桩,沿基坑的边沿具有虚拟的曲线路径,曲线路径包括多个向靠近基坑中心的方向凸起的单位凸曲线,多个单位凸曲线依次首尾连接,多个灌注桩沿曲线路径依次间隔布置;前端冠梁,位于同一单位凸曲线上的多个灌注桩中,距离基坑中心最近的灌注桩为前端桩,前端冠梁与多个前端桩连接;后端冠梁,位于同一单位凸曲线上的多个灌注桩中,距离基坑中心最远的灌注桩为后端桩,后端冠梁与多个后端桩连接;中间冠梁,沿曲线路径相邻的前端桩和后端桩,以及位于此前端桩与后端桩之间的各个灌注桩均与中间冠梁连接。在提升侧向抗弯能力的同时,有效控制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012219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010691094.7
申请日:2020-07-17
申请人: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02D17/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冠梁处的支撑接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完成第一基坑的开挖;完成第一支护系统的搭建;在第一基坑的外侧开挖第二基坑至第一预设深度,第一预设深度与第一冠梁的位置对应,第二基坑和第一基坑的相邻位置共用支护桩;去除第一冠梁上对应于第一支撑的部分;完成第二支撑的浇筑,使第二支撑与第一支撑连接在一起。该冠梁处的支撑接撑方法,当第一基坑开挖完成且第一支护系统搭建完成之后,将与第一支撑对应的第一冠梁的部分去除,之后,通过将第二支撑和第一支撑浇筑成一体,实现第二支撑与第一支撑的接撑操作,相比传统单独搭建第二支护系统的方式,减少了工作量,缩短了工期,还降低了整体的造价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108598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111363862.7
申请日:2021-11-17
申请人: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渗排水刚性桩组件及施工方法。电渗排水刚性桩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金属桩和至少两个排水件,使用电渗排水刚性桩组件进行施工时,将至少一个金属桩与电源正极电性连接,至少一个金属桩与电源负极电性连接,开启电源后可以在土体中形成直流电场,土体中水分在电场作用下向与电源负极电性连接的金属桩一侧运动,通过桩腔内的排水件将水排走,从而迅速降低土体含水量、快速固结土体和提高地基承载能力;排水完成后,向桩腔内部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与金属桩结合形成高强刚性桩,桩内混凝土增强了金属桩稳定性并提高了桩侧摩阻力,桩周软土与金属混凝土桩形成复合地基,解决了软土地基成桩质量差、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08598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63862.7
申请日:2021-11-17
申请人: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渗排水刚性桩组件及施工方法。电渗排水刚性桩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金属桩和至少两个排水件,使用电渗排水刚性桩组件进行施工时,将至少一个金属桩与电源正极电性连接,至少一个金属桩与电源负极电性连接,开启电源后可以在土体中形成直流电场,土体中水分在电场作用下向与电源负极电性连接的金属桩一侧运动,通过桩腔内的排水件将水排走,从而迅速降低土体含水量、快速固结土体和提高地基承载能力;排水完成后,向桩腔内部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与金属桩结合形成高强刚性桩,桩内混凝土增强了金属桩稳定性并提高了桩侧摩阻力,桩周软土与金属混凝土桩形成复合地基,解决了软土地基成桩质量差、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605398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0796086.3
申请日:2021-07-14
申请人: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俊光 , 赵松林 , 万志勇 , 王伟江 , 王松帆 , 李磊 , 李伟科 , 陈香波 , 张帅 , 李健斌 , 梁永恒 , 孙世永 , 林祖锴 , 罗永健 , 刘志宏 , 王渊 , 林悦森
IPC分类号: E02D17/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支护机构,包括,多个灌注桩,沿基坑的边沿具有虚拟的曲线路径,曲线路径包括多个向靠近基坑中心的方向凸起的单位凸曲线,多个单位凸曲线依次首尾连接,多个灌注桩沿曲线路径依次间隔布置;前端冠梁,位于同一单位凸曲线上的多个灌注桩中,距离基坑中心最近的灌注桩为前端桩,前端冠梁与多个前端桩连接;后端冠梁,位于同一单位凸曲线上的多个灌注桩中,距离基坑中心最远的灌注桩为后端桩,后端冠梁与多个后端桩连接;中间冠梁,沿曲线路径相邻的前端桩和后端桩,以及位于此前端桩与后端桩之间的各个灌注桩均与中间冠梁连接。在提升侧向抗弯能力的同时,有效控制了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