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塔桩基础露头升高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10534B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310482170.3

    申请日:2013-10-15

    Abstract: 一种杆塔桩基础露头升高结构和施工方法,杆塔桩基础露头升高结构包括桩基柱、支撑桁架和露头柱;支撑桁架包括多根支撑柱、第一横杆、第一斜杆、第一连接杆、第二斜杆、第二连接杆,支撑柱与桩基柱一一匹配,上端与杆塔连接,下端与桩基柱连接。每一露头柱包裹一支撑柱,并部分包裹与支撑柱匹配的桩基柱,露头柱上端与支撑柱的上端平齐,下端延伸至桩基柱。杆塔桩基础露头升高的施工方法包括:将杆塔和桩基柱分离;将所述支撑桁架的支撑柱下端固定于所述桩基柱,上端固定于所述杆塔;在所述支撑柱和桩基柱外施造露头柱。上述的杆塔桩基础露头升高结构和施工方法,内部结合紧密,结构稳固,能有效的升高杆塔桩基础露头,降低了施工成本。

    用于电力系统的负荷调控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997037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223102.X

    申请日:2014-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负荷调控方法和系统,包括:分别在各用户端获取其对应的各用电设备在各负荷调控级别下的最大备用容量;将各用电设备在各负荷调控级别下的最大备用容量转换为各用电设备在各负荷调控级别下的实际备用容量;获取各负荷调控级别下各用电设备的实际备用容量的总和,生成各负荷调控级别的总备用容量;接收电力系统的负荷调控信号,根据接收的负荷调控信号和各负荷调控级别下的总备用容量,获取用于调控各用户端对应的用电设备的用电量的负荷调控导则;根据所述负荷调控导则,调控各用户端对应的用电设备的用电状态。实施本发明,可快速有效地调控电力系统的负荷,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同时提高电力系统的可扩展性。

    电力系统精细化稳定控制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532142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508683.7

    申请日:2013-1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系统精细化稳定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需进行稳定控制的电网系统模型、可切负荷及机组信息;根据所述电网系统模型、可切负荷及机组信息,生成电网稳定控制模型,得到各个预想故障的控制策略;获取所述电网系统的实时故障信息;根据故障信息查询相应的所述控制策略;根据控制策略中的切负荷命令,将切负荷命令分配到所述电网系统中的可切断负荷设备;本发明还提供对应的系统,能细化到各类负荷设备,对电力系统的负荷进行精细化的切断控制。

    用于电力系统的负荷调控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997037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410223102.X

    申请日:2014-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负荷调控方法和系统,包括:分别在各用户端获取其对应的各用电设备在各负荷调控级别下的最大备用容量;将各用电设备在各负荷调控级别下的最大备用容量转换为各用电设备在各负荷调控级别下的实际备用容量;获取各负荷调控级别下各用电设备的实际备用容量的总和,生成各负荷调控级别的总备用容量;接收电力系统的负荷调控信号,根据接收的负荷调控信号和各负荷调控级别下的总备用容量,获取用于调控各用户端对应的用电设备的用电量的负荷调控导则;根据所述负荷调控导则,调控各用户端对应的用电设备的用电状态。实施本发明,可快速有效地调控电力系统的负荷,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同时提高电力系统的可扩展性。

    电力系统精细化稳定控制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532142B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310508683.7

    申请日:2013-1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系统精细化稳定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需进行稳定控制的电网系统模型、可切负荷及机组信息;根据所述电网系统模型、可切负荷及机组信息,生成电网稳定控制模型,得到各个预想故障的控制策略;获取所述电网系统的实时故障信息;根据故障信息查询相应的所述控制策略;根据控制策略中的切负荷命令,将切负荷命令分配到所述电网系统中的可切断负荷设备;本发明还提供对应的系统,能细化到各类负荷设备,对电力系统的负荷进行精细化的切断控制。

    电力系统中负荷精细化控制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986165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32513.5

    申请日:2014-05-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3225 Y04S20/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系统中负荷精细化控制方法,包括:控制中心检测当前用户群需调整的负荷量;控制中心获取所述用户端中所述用电器的备用容量和预设的负荷调控级别;控制中心根据所述用电器的备用容量和所述负荷调控级别,计算所述用户群中不同负荷调控级别的可调控负荷;控制中心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群需调整的负荷量和所述用户群不同负荷调控级别的可调控负荷,生成负荷调控信号并发送给所述用户端;其中,所述负荷调控包括本次调控级别及调控比例;所述用户端接收所述负荷调控信号,根据所述本次负荷调控级别及调控比例调整所述用电器的负荷。本发明还提供对应的系统,能大幅降低电力系统的处理负担,提高负荷调控速度。

    一种市政盾构隧道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265306B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410369723.9

    申请日:2014-0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市政盾构隧道,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预制管、拱形钢环梁,所述预制管内壁沿圆周方向预埋有多个安装孔,所述钢环梁紧贴于所述预制管内壁,所述钢环梁具有朝向所述隧道轴心的安装边框,所述安装边框圆周方向均布连接有多个第一支架和/或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安装在与隧道腰部位置对应的安装边框处,所述第二支架比所述第一支架长。本发明所述市政盾构隧道在预制管内预埋安装孔以取代现有技术焊接或钻孔方式,更方便于施工人员在隧道内安装拱形梁,同时拱形梁紧贴于预制管,增强了隧道的承载能力,并在拱形梁上平均分布用于放置电缆、管道、附属设施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合理利用空间,且大大节约了隧道管容。

    用于智能用电网络的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59245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510460488.0

    申请日:2015-07-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智能用电网络的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上述用于智能用电网络的通信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网关;控制器被配置以接收网关发布的网关信息,并根据网关信息中的第一网络地址向网关发送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包括第二网络地址和控制器的设备信息;网关被配置以发布网关信息,以及接收反馈信息,并根据第二网络地址和设备信息向控制器发送指令信息。上述用于智能用电网络的通信方法,包括:通过控制器接收网关发布的网关信息,根据网关信息中的第一网络地址并通过控制器向网关发送反馈信息;通过网关接收反馈信息,根据第二网络地址和设备信息并通过网关向控制器发送指令信息。上述用于智能用电网络的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变电站恒温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82969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235422.7

    申请日:2014-05-29

    Abstract: 一种变电站恒温装置,主变室内的变压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室内,室内空气温度升高;高温气体进入热交换机构;热交换机构以低温水作为制冷剂,释放的热量被低温水部分吸收,变成低温气体;低温气体排出热交换机构,且接触变压器表面,在变压器表面进行强制对流换热,低温气体再吸收变压器散发的热量变成高温气体,并进入到热交换机构降温,如此循环;热交换机构的低温水吸收热量之后变成高温水,由水泵加压经管道进入到水冷机构,高温水经水冷机构的作用排热变成低温水,低温水经管道流进热交换机构再次变成制冷剂,如此循环;整个过程不受到风向和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可达到主变室内散热高效、全面,并保持主变室内温度恒定的作用。

    用于智能用电网络的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59245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460488.0

    申请日:2015-07-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G05B19/41855 H04L12/66 H04L6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智能用电网络的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上述用于智能用电网络的通信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网关;控制器被配置以接收网关发布的网关信息,并根据网关信息中的第一网络地址向网关发送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包括第二网络地址和控制器的设备信息;网关被配置以发布网关信息,以及接收反馈信息,并根据第二网络地址和设备信息向控制器发送指令信息。上述用于智能用电网络的通信方法,包括:通过控制器接收网关发布的网关信息,根据网关信息中的第一网络地址并通过控制器向网关发送反馈信息;通过网关接收反馈信息,根据第二网络地址和设备信息并通过网关向控制器发送指令信息。上述用于智能用电网络的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