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热流逸效应的预热富氧大气式燃烧器

    公开(公告)号:CN106500098B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610896281.2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流逸效应的预热富氧大气式燃烧器,其包括:底座,其设有底槽;混合气室,其内部设有混合腔;外头部,其设有外火孔和外热腔,外热腔设有外微通道组和外排气口;第一引射管,其入口端与一第一喷嘴连接且设有第一富氧空气入口,其出口端与底座连接并与底槽相通;第二引射管,其入口端与第二喷嘴连接且设有第二富氧空气入口,其出口端延伸到外头部内;内头部,其套设于第二引射管的出口端,其设有内火孔和内热腔,内热腔设有内微通道组和内排气口;内外排气口通过管道把富氧空气输送给第一第二富氧空气入口。本发明不需要额外能量便可通过热流逸效应实现燃烧器的富氧燃烧,燃气燃烧充分且稳定,并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一种热流逸式气体分离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839511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11384.0

    申请日:2017-01-06

    Applicant: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流逸式气体分离系统,其包括分离装置及换热介质输送装置,分离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分离单元组,分离单元组包括至少一个分离单元、冷腔进气管、冷腔排气管及热腔排气管,分离单元包括壳体、冷腔、热腔、微通道组、低温通道及高温通道,微通道组中每个微通道的特征尺寸不大于需要从冷腔分离到热腔的气体组分的分子平均自由程;当分离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分离单元组时,分离单元组串联起来,前一个分离单元组的热腔排气管与后一个分离单元组的冷腔进气管连接;换热介质输送装置把低温介质和高温介质输送给低温通道和高温通道。本发明把气体分离与余(废)热利用集成一体,其可直接利用余(废)热,以节约能源和便于工艺结合和操作。

    一种利用努森压缩机的压缩—喷射复合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567089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410813835.9

    申请日:2014-12-23

    Applicant: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努森压缩机的压缩—喷射复合制冷系统,由余(废)热换热器、第一喷射器、第二喷射器、冷凝器、第一回热器、第一节流阀、蒸发冷凝器、第一努森压缩机、第二努森压缩机、第二回热器、蒸发器以及第二节流阀组成;该系统分为压缩制冷和喷射制冷两部分,通过共用蒸发冷凝器和蒸发器连接。喷射器由余(废)热驱动,两个努森压缩机可由余(废)热或者太阳能驱动,整个系统节能环保性优异,且无任何运动部件,不需润滑。两个回热器的设置分别增加了进入努森压缩机制冷剂的过热度,防止制冷剂在努森压缩机内部出现液化现象;压缩制冷和喷射制冷的过冷制冷剂合并后流入蒸发器,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效率。

    一种可发电的节水型中央空调冷却塔

    公开(公告)号:CN105509502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979561.5

    申请日:2015-12-23

    Applicant: 广西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25 F28C1/00 F24F1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发电的节水型中央空调冷却塔,包括:空调室内排风管道层,其内嵌于冷却塔内,且该空调室内排风管道层位于冷却塔的排风扇与冷却水喷嘴之间,该空调室内排风管道层用于冷凝冷却塔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以减少冷却水损失;以及发电风机,其设于冷却塔的排风口处,用于回收冷却塔排风的动能以进行发电。该冷却塔设置空调室内排风管道层冷凝冷却塔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以及发电风机回收冷却塔排风的动能,可以大大减少中央空调冷却塔的水损失和电能消耗,且本发明冷却塔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以广泛应用。

    一种用于吸附制冷的旋转式连续吸附床

    公开(公告)号:CN107246750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1610639037.8

    申请日:2016-08-05

    Applicant: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吸附制冷的旋转式连续吸附床,其包括:壳体,其分隔成前腔室和后腔室;后腔室为换热腔,前腔室分隔成冷腔和热腔;换热腔设有冷却流体入口和出口;热腔设有工作流体入口,冷腔设有工作流体出口;盘管,其设于换热腔内,其进口与热腔连通且出口与冷腔连通;以及制冷剂转换单元,其包括:吸附腔壳,其设于壳体内;吸附腔壳的一侧位于热腔内且另一侧位于冷腔内;其位于热腔的一侧设有制冷剂出口,且位于冷腔的一侧设有制冷剂入口;吸附盘,其设于吸附腔壳内,其铺设有一层吸附剂;以及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吸附盘转动。本发明在单个吸附床内实现连续吸附-解吸过程,其操作简单方便,以提高能效和便于调节制冷量。

    一种手机芯片主动式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304775B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610637603.1

    申请日:2016-08-05

    Applicant: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机芯片主动式散热装置,其包括:两个多级努森压缩机,其中一个为主多级努森压缩机,另一个为辅多级努森压缩机;蒸发室,其储存有制冷剂,其气体进口与主多级努森压缩机连接;汇流腔,其与蒸发室气体出口连接;冷凝室,其包括与汇流腔连接的热流腔和与辅多级努森压缩机连接的冷流腔;下降通道,其与热流腔连接;螺旋通道,其与下降通道连接;气液分离室,其与螺旋通道连接,其上端覆盖有疏水性平面膜;排气通道,其与冷流腔出口及气液分离室的上端连接;回液通道,螺旋通道的下端与蒸发室的液体进口通过回液通道连接。本发明实现了散热装置与芯片一体化集成,其能够实现主动散热,其散热效果好且具有自调节能力。

    一种可发电的节水型中央空调冷却塔

    公开(公告)号:CN105509502B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510979561.5

    申请日:2015-12-23

    Applicant: 广西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发电的节水型中央空调冷却塔,包括:空调室内排风管道层,其内嵌于冷却塔内,且该空调室内排风管道层位于冷却塔的排风扇与冷却水喷嘴之间,该空调室内排风管道层用于冷凝冷却塔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以减少冷却水损失;以及发电风机,其设于冷却塔的排风口处,用于回收冷却塔排风的动能以进行发电。该冷却塔设置空调室内排风管道层冷凝冷却塔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以及发电风机回收冷却塔排风的动能,可以大大减少中央空调冷却塔的水损失和电能消耗,且本发明冷却塔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以广泛应用。

    一种基于努森效应的电子元器件冷却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31017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979612.4

    申请日:2015-12-23

    Applicant: 广西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309 H05K7/20318 H05K7/203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努森效应的电子元器件冷却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多个热沉;多个金属部件,其分别与一个热沉对应配置;多个努森压缩机,每个努森压缩机包括:冷腔,热腔,微通道;冷凝器;毛细节流管;及多个蒸发器,其分别对应一个电子元器件发热部位。本发明将基于努森效应的制冷系统设计为集成于发热电子元器件上的冷却装置来替代传统散热冷却装置,可直接利用电子元器件自身释放的热量制冷以实现二次冷却,从而提高了冷却效率并改善冷却效果,在电子元器件冷却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一种机械增压式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23613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979088.0

    申请日:2015-12-23

    Applicant: 广西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25/00 F25B27/005 F25B4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增压式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冷凝器、压缩机以及蒸发器,其中,还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发生器,发生器与太阳能集热器连接,冷凝器与发生器连接;喷射器,发生器与喷射器连接,压缩机、喷射器以及冷凝器依次连接;以及两相膨胀机,两相膨胀机通过联轴器与压缩机连接以驱动压缩机工作,冷凝器、两相膨胀机、蒸发器以及压缩机依次连接。该系统利用两相膨胀机替代膨胀阀回收液态循环工质的压力能并通过联轴器驱动压缩机压缩来自蒸发器的低温低压循环工质蒸气,与普通太阳能喷射制冷或传统机械增压式喷射制冷系统相比,提高了循环工质单位质量制冷量,进而提高喷射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