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固定副臂工况的拉板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601304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1710970727.6

    申请日:2017-10-18

    IPC分类号: B66C23/66 B66C23/8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副臂工况的拉板系统,包括主臂拉板、腰绳、副臂后拉板、副臂前拉板以及副臂支架,所述主臂拉板一端与主臂与副臂的连接处连接,所述副臂前拉板两端分别与所述副臂支架以及副臂连接,所述腰绳两端分别与所述主臂以及所述主臂拉板连接,所述副臂后拉板一端与所述副臂支架自由端,另一端与所述主臂拉板连接,所述副臂后拉板在所述主臂拉板上连接点与所述腰绳在所述主臂拉板上的连接点重合。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可降低臂架重量,改善臂架受力情况,提高主臂启臂能力与安全性的特点。

    一种交叉错位分布臂节结构、臂架结构及起重机

    公开(公告)号:CN114940447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402990.6

    申请日:2022-04-18

    IPC分类号: B66C23/6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起重机吊装技术领域的一种交叉错位分布臂节结构及其臂架连接方式及其起重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臂架结构在运输过程及存储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可解决高性能大截面臂架不满足道路运输限制的问题。其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单扇结构、菱形活动腹杆和封口腹杆;所述单扇结构中的两个主弦杆的两端分别都设有封口接头,两所述封口接头之间错位分布有内接头和外接头;所述菱形活动腹杆垂直设于两个所述单扇结构之间所述菱形活动腹杆与所述封口腹杆之间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本发明适用于起重机吊装,能够保证臂架中的臂节结构可折叠到更小的体积运输或存放,也可反向变形将截面增大,以提高臂架性能。

    运输车辆和石油管道施工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306630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728265.3

    申请日:2021-06-29

    IPC分类号: B62D21/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运输车辆和石油管道施工设备,运输车辆包括:底盘;可伸缩承载平台,设于所述底盘上,长度可调整,包括用于承载车辆部件的固定平台和用于承载待运输物体的可动平台,所述固定平台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所述可动平台相对所述固定平台可滑动;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固定平台和所述可动平台之间,用于驱动所述可动平台相对所述固定平台滑动以调整所述可伸缩承载平台的长度。

    臂架结构、臂架系统及起重机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184726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539463.5

    申请日:2021-05-18

    IPC分类号: B66C23/64 B66C23/70

    摘要: 本公开涉及一种臂架结构、臂架系统及起重机。臂架结构包括:按截面口径的尺寸可逐层嵌套的至少两层单臂节(10a,10b);连接节(20),具有用于与所述至少两层单臂节(10a,10b)中各层单臂节(10a,10b)的至少一端均固定连接的连接部(24),其中,在所述臂节结构的加强使用工况下,所述至少两层单臂节(10a,10b)逐层嵌套,所述连接节(20)设置在逐层嵌套的所述至少两层单臂节(10a,10b)至少一端,且所述连接节(20)的连接部(24)与各层单臂节(10a,10b)同侧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在满足超重件吊装需求的同时,提升吊装中型件以下的臂架利用率。

    一种具有变换功能的多臂架超强臂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328492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269201.X

    申请日:2018-03-29

    IPC分类号: B66C23/68 B66C23/7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变换功能的多臂架超强臂架系统,包括连接节、中间节、底节臂和臂头;每个臂头各连接在一路相互连接的若干中间节的首端上,并且各路中间节之间通过若干相互平行的连接节横跨连接;全部或部分路中的中间节末端连接有底节臂;各底节臂之间相互平行;由臂头向中间节末端方向依次设置的各连接节,其长度依次逐渐增加,且位于中间节与底节臂的连接点处设置一长度最长的横跨连接的连接节。本发明提高了整个臂架系统的刚度和抗弯能力,有效改善臂架系统的稳定性及受力情况,提高臂架自身的承载能力,从而提高起重设备的载荷能力;而每个单臂节的重量及尺寸均满足运输要求,解决了臂架系统中受运输尺寸和运输重量的难题。

    一种插入式履带底盘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627261B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510082079.1

    申请日:2015-02-15

    IPC分类号: B62D55/1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入式履带底盘结构,包括车架和履带架,其中车架包括外伸梁和与外伸梁连接的中间结构,履带架包括方洞和内侧立板,外伸梁能够插入方洞内,外伸梁和中间结构连接的根部的截面面积按照从中间结构到远离中间结构的方向由大变小。本发明通过将车架的外伸梁根部的截面设计为变截面,即,截面面积按照从中间结构到远离中间结构的方向由大变小,这样使得中间结构可以平缓地过渡到外伸梁,增加了外伸梁根部的截面宽度,增大受力面积,有效降低根部的应力集中,应力分布更合理,不需要增加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厚度,也不需要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上进行局部加强,而材质的强度级别也无需提高,降低了车架的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

    起重设备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439004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610016402.X

    申请日:2016-01-11

    IPC分类号: B66C23/60 B66C23/62

    CPC分类号: B66C23/60 B66C23/6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起重设备。起重设备包括平台、起重臂、桅杆和配重装置,所述起重臂和所述桅杆设置于所述平台上,所述桅杆与所述起重臂连接,所述配重装置包括悬挂配重,所述悬挂配重悬挂于所述桅杆上。与现有技术中的起重设备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配重装置设为悬挂配重,悬挂配重使得配重装置的重心后移,从而起重设备的起重力矩增大,因此在有限的工作面积的情况下,提升了起重设备的起重性能。

    可提升式自行履带车超起装置及起重机

    公开(公告)号:CN103253602B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210033365.5

    申请日:2012-02-15

    IPC分类号: B66C23/7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提升式自行履带车超起装置,包括超起桅杆、悬挂拉板和超起配重,所述超起桅杆的一端固定在起重机的主机上,所述超起桅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悬挂拉板的上部相连,所述悬挂拉板的下部连接在所述超起配重上,其中,所述超起配重包括超起配重本体和承载所述超起配重本体的履带车,所述悬挂拉板的下部可选择的连接在所述超起配重中的超起配重本体或履带车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起重机。本发明不仅能够以较简单的超起装置结构实现超起配重的自行走,也能够实现超起配重的提升悬挂,进而可以实现起重机的起升、变幅、回转和带载行走等动作,从实现上看,可基于现有起重机进行简单改造来实现,实现成本低廉。

    人字架装置以及起重机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508338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210207897.6

    申请日:2012-06-25

    IPC分类号: B66C23/78 B66C23/6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字架装置以及起重机,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人字架拉板与人字架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该人字架装置,包括人字架以及拉力件,人字架包括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各自轴向方向上的一端铰接于同一结构件上;拉力件与结构件相连接,且拉力件包括至少两条分支。该起重机,包括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人字架装置,还包括下车、转台、桅杆、平衡重以及移动装置。本发明用于提高人字架承受载荷的能力。

    起重机微动控制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452925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310449169.0

    申请日:2013-09-24

    发明人: 孙丽 张东 余钦伟

    IPC分类号: F15B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起重机微动控制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当液压马达启动时,设置在液压马达的测压接口上的压力传感器以第一时间间隔周期性地向压力比较器发送实时测量的液压马达压力值;压力比较器计算液压马达在上次停止前的瞬间压力值与当前接收到的液压马达压力值之间的差值;PID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差值计算电流增加坡度值;电流控制单元利用电流增加坡度值和预先设定的控制电流值产生逐步增加的控制电流,并将产生的控制电流提供给液压泵。本发明从补偿整个液压控制回路泄漏的角度出发进行微动控制,避免液压马达出现冲击、抖动或下滑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