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血管模型的导管路径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23994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711435622.7

    申请日:2017-12-26

    IPC分类号: A61B34/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血管模型的导管路径规划方法,包括:构造血管的三维影像模型;将三维影像模型分割为若干段直线血管模型和弯曲血管模型;将每段直线血管模型分割为若干个直线血管切面,计算每个直线血管切面的中心点,将每段直线血管模型的所有中心点连接得到直线血管模型的导管路径;将每段弯曲血管模型分割为若干个弯曲血管切面,在每个弯曲血管切面的内壁上选择一个路径点,将每段弯曲血管模型的所有路径点连接得到弯曲血管模型的导管路径;根据三维影像模型将各段直线血管模型和弯曲血管模型的导管路径连接得到血管模型的导管路径。本发明实现了导管路径的自动生成,降低对医生的操作技能的要求,使得更多医生能够执行导管的放置操作。

    一种基于虚拟成像技术的血管支架用球囊选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45249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711436979.7

    申请日:2017-12-26

    IPC分类号: A61B34/10 A61B5/02 A61B6/0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成像技术的血管支架用球囊选择方法,包括:构造血管的三维影像模型;计算斑块的尺寸及斑块处血管的狭窄度;根据斑块处血管的狭窄度计算血管支架用球囊膨胀后的目标尺寸;根据球囊膨胀后的目标尺寸选择球囊的规格。本发明通过血管的三维影像模型准确计算斑块的尺寸和斑块处血管的狭窄度,然后计算球囊膨胀后的目标尺寸,再根据该目标尺寸进行球囊选择,从而选择得到合适的球囊,实现了球囊的量化选型;同时实现了一次加压使得球囊膨胀至目标尺寸,在手术中无需多次拍摄血管的影像来确认血管支架撑开的尺寸,减少了血管支架置入术中患者所受的辐射量。

    一种基于标准通道设计的导管导丝3D打印辅助塑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61599A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711436976.3

    申请日:2017-12-26

    IPC分类号: A61M25/09 B33Y10/00 B33Y5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标准通道设计的导管导丝3D打印辅助塑形方法,包括:构造血管的三维影像模型;将所述三维影像模型分割为若干个血管切面;计算每个血管切面的中心点;将所有血管切面的中心点进行连接得到导管导丝标准通道线;构造导管导丝标准通道线状的空心管模型;根据空心管模型利用3D打印制造空心管实体;将导管导丝伸入空心管实体进行塑形。本发明通过血管的三维模型准确构造导管导丝的行进路线,然后利用3D打印制造导管导丝的行进路线相同空心管实体,再将导管导丝伸入空心管实体中进行塑形,使得后续导管导丝在血管中能够按照设定路线前行。

    一种用于多点共面激光引导照射的角度偏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200485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1811101068.3

    申请日:2018-09-20

    IPC分类号: A61N5/10

    摘要: 本发明属于激光引导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多点共面激光引导照射的角度偏移装置,平面移动机构通过转动机构连接于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固定组件和限位组件,所述固定组件通过限位组件连接有转动机构,所述限位组件的中部向固定组件凸起,限位组件的纵截面为圆弧状,所述动力机构带动转动机构沿着限位组件移动,平面移动机构设于限位组件远离固定组件的一侧,平面移动机构连接于转动机构。本发明设置了转动机构,使得激光引导具有了角度调节功能,同时在角度调节结束后,能够将角度保持,方便使用者后续处理。

    一种基于虚拟成像技术的术中管腔内视窗导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61242A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711438286.1

    申请日:2017-12-26

    IPC分类号: A61B34/20 A61B34/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成像技术的术中管腔内视窗导航方法,包括:构造真实血管的三维虚拟模型;获取微导管在真实血管内的当前位置;在所述三维虚拟模型外表面上显示所述微导管在真实血管内的当前位置,并显示所述真实血管在微导管当前位置的内窥图像。本发明通过在真实血管的三维虚拟模型上显示微导管的当前位置,以及显示真实血管在微导管当前位置的内窥图像,便于医生确定微导管是否到达目标位置,降低对医生的操作技能的要求,使得更多医生能够执行微导管的放置操作,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