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性能需求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78235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110470774.0

    申请日:2021-04-29

    申请人: 扬州大学

    IPC分类号: G16C20/60 G16C6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性能需求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包括,测试RAP旧料、新矿料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RAP旧料、新矿料的配合比设计,根据预设的初试合成油石比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级配;对确定的最佳级配进行不同油石比下的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油石比;根据所述最佳级配与所述最佳油石比,通过比表面积法计算,确定最佳油石比下的最佳沥青膜厚;根据所述最佳沥青膜厚度,确定热再生沥青砂浆的合成油砂比,并计算需要添加的新加沥青用量,从而得到再生沥青砂浆的配合比。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可以显著的体现出热再生沥青砂浆、热再生沥青胶浆与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之间的关联性。

    基于数字技术的纤维沥青混合料骨架特征参数评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8250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447968.8

    申请日:2023-04-24

    申请人: 扬州大学

    IPC分类号: G16C60/00 G16C20/30 G16C20/8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纤维沥青混合料骨架特征参数评定方法,包括:获取纤维沥青混合料粗细集料体积占比;构建不规则多边形颗粒,并基于离散元技术构建多个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刚性簇"模板,通过"刚性簇"模板生成真实轮廓下的纤维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二维离散元细观模型;对二维离散元细观模型进行图像处理,提取沥青混合料的骨架特征参数;计算骨架特征参数的长度分布频次,拟合短切纤维沥青混合料中纤维的最优长度和最佳组合。本发明通过提取特征参数能够从细观角度指导纤维在沥青混合料的长度组合优化设计;通过构建沥青混合料二维离散元模型,避免了宏观试验繁杂的过程,所得模型更准确。

    基于BIM技术的高层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630579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422416.1

    申请日:2023-04-19

    申请人: 扬州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BIM技术的高层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建立高层装配式施工现场自动化碰撞检查流程;根据高层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实施实时可视化交互;对材料、人员、设备、环境因素安全管理;进行高层装配式建筑BIM模型施工现场的虚拟漫游;实现高层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预控。本发明提供的基于BIM技术的高层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控制方法通过采用BIM技术、Revit二次开发技术,对高层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和效率,在施工前对建筑工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预测,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对各个环节信息进行整合,及时发现危险源并进行控制和处理。

    一种新建道路沥青路面碳排放测算和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640900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345053.8

    申请日:2022-10-31

    申请人: 扬州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建道路沥青路面碳排放测算和预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进行碳排放检测数据获取,通过熵权分析计算方法对各个碳排放因素赋予权重,采用加权占比分配及函数拟合方法折算动态碳排放因子;引入碳排放因子,对沥青路面碳排放施工的碳排放量进行量化计算,实时计算沥青混合料从生产、运营到维养等各阶段的碳排放量;统计实时碳排放量,建立数学模型,对实时碳排放量进行平滑稳定,预测并检验未来各时间点的碳排放量;本发明实现了对碳排放计量计算更准确的预测。本发明提供的测算及预测方法可以用于评价各施工方式的碳减排效果,经比较不同施工方式的碳排放量,根据预测结果选取合适的施工方式,有利于碳核算、节能减碳各项工作。

    一种纤维增强沥青胶浆多孔板带拉伸与剪切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35542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604225.4

    申请日:2021-12-24

    申请人: 扬州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增强沥青胶浆多孔板带拉伸与剪切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设置八字形模具;多孔板带拉伸试件制备及成型;试件脱模;试件安装及加载;试验结果分析。本发明设置了一种用于成型纤维沥青胶浆多孔板带拉伸试件的模具,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UTM进行拉伸和剪切加载,可以实现多种不同模式的开裂,并用极限荷载、断裂能、应力强度因子等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该试验方法可以用于研究纤维对沥青胶浆抗裂性能和抗剪切破坏的增强效果,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沥青路面抗裂性能。

    SMA-13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77775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611892.9

    申请日:2021-06-02

    申请人: 扬州大学

    IPC分类号: C04B26/26 C04B14/46 C04B4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SMA‑13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分散性好,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好。本发明的SMA‑13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新拌沥青混合料,20%~30%;铣刨料,70%~80%;所述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采用SMA‑13级配。本发明的SMA‑13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方法包括:改性沥青熔融、矿料预热、铣刨料预热、铣刨料拌和、新拌沥青混合料制备和成品制备步骤。

    一种土壤渗透及净化能力改良材料及改良材料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14838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400471.1

    申请日:2021-04-14

    申请人: 扬州大学

    IPC分类号: C09K17/40 G01N15/08 G01N33/24

    摘要: 本发明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渗透及净化能力改良材料及改良材料的评价方法。包括砂子和谷壳,将改良材料和土壤按一定比例使用,其中改良材料的以体积百分比计为30%‑50%,剩余为土壤;改良材料中砂子以体积百分比计为10%‑20%,谷壳以体积百分比计为20%‑30%。本发明的土壤渗透及净化能力改良方法将砂子、谷壳、脱硫石膏等改良材料按照一定比例与土壤混合,有效提高了土壤的渗透与净化能力,在土壤质量优化、水体污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有显著参考意义,具有较高的生态、社会效益。

    一种沥青砂浆中玄武岩纤维的分布均匀性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08859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448782.5

    申请日:2021-04-25

    申请人: 扬州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1/64 G01N1/28 G01N1/3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砂浆中玄武岩纤维的分布均匀性评价方法,包括,将玄武岩纤维放置于真空罐中,倒入荧光剂获取荧光纤维;计算沥青砂浆的配合比并通过旋转压实仪制备玄武岩纤维沥青砂浆试件;对试件进行划分,并标记截面位置,并采用切割机沿标记处切割,获取二维截面;利用紫外线对二维截面进行照射,并利用荧光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CCD分别对二维截面进行观测和图像数字化处理;处理经图像数字化处理获得的截面图像,获取截面纤维数量及二维分布情况,进行二维分布均匀性评价,而后对试件的三维分布均匀性进行评价;本发明能准确地获得纤维的分布情况,对于纤维沥青砂浆以及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和性能评判具有指导意义。

    一种斜拉桥主缆缠包带机器人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4253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621750.4

    申请日:2024-05-20

    申请人: 扬州大学

    IPC分类号: B25J11/00 B62D57/0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拉桥主缆缠包带机器人,该机器人套装在主缆本体外圈上,且沿着主缆本体向上匀速爬升,所述机器人包括爬升机构、缠绕机构、加压机构,其中,爬升机构与缠绕机构之间通过连接杆一固定连接,爬升机构与加压机构通过连接杆二固定连接;爬升机构用于带动缠绕机构、加压机构沿着主缆本体向上爬升,同时对主缆本体外表面进行清洁,缠绕机构在爬升过程中将包带缠绕在主缆本体外表面,加压机构对缠有包带后的主缆本体进行加压,使包带与主缆本体贴合。本发明能够自主实现对斜拉桥主缆表面清洁、缠绕包带以及加压处理,减少人工操作的风险。

    一种路面就地热再生烟气收集再返厂处理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4336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674685.7

    申请日:2023-06-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面就地热再生烟气收集再返厂处理装置及方法,包括构造组件,包括构造件和吸烟件,所述吸烟件设置于构造件一侧,喷淋组件,包括设置于构造件一侧的喷淋件、设置于喷淋件内的摆动件、设置于喷淋件内的清理件,吸附组件,包括设置于喷淋件一侧的吸附件和设置于吸附件内的加压件,通过对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产生烟气的收集、降温、喷淋、加压、吸附等处理步骤,将烟气进行高效安全地临时贮存,再转运至烟气处理厂进行集中专业处理,既可以合理利用工艺技术相对成熟的炼厂VOE治理方法来高效经济地处理路面施工产生烟气,也有效解决了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烟气得不到处理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