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33332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110067691.3
申请日:2011-03-21
申请人: 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
IPC分类号: A61K36/8968 , A61P9/10 , A61K31/04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与心绞痛的复方丹参和生脉饮合方制剂,该合方制剂是由丹参三七提取物与生脉饮提取物按照重量比1∶(1.5~3)混合组成的。本发明合方制剂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活血化瘀药复方丹参和益气养阴药生脉饮同时应用,以达益气养阴,化瘀止痛之功效;针对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遵循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通补兼施,有效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并能提高患者用药的顺应性,故更有利于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通过对合方制剂进行药效学考察,结果表明效果均优于复方丹参和生脉饮的单独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133332A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1110067691.3
申请日:2011-03-21
申请人: 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
IPC分类号: A61K36/8968 , A61P9/10 , A61K31/04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与心绞痛的复方丹参和生脉饮合方制剂,该合方制剂是由丹参三七提取物与生脉饮提取物按照重量比1∶(1.5~3)混合组成的。本发明合方制剂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活血化瘀药复方丹参和益气养阴药生脉饮同时应用,以达益气养阴,化瘀止痛之功效;针对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遵循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通补兼施,有效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并能提高患者用药的顺应性,故更有利于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通过对合方制剂进行药效学考察,结果表明效果均优于复方丹参和生脉饮的单独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565941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210273174.6
申请日:2012-08-01
申请人: 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
IPC分类号: A61K36/708 , A61K47/36 , A61K47/30 , A61P1/1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大黄蒽醌毒副作用的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组合物及其用途。该组合物是由冷冻干燥处理大黄蒽醌和辅料组成的,其辅料选自结肠特异性酶降解材料、在pH≥6.8介质中溶解的材料、填充剂与粘合剂。本发明的组合物在结肠定位给药后既不会减弱大黄的泻下作用,又可以有效防止大黄毒性的发挥,而且长期服用基本无毒,由此解决了大黄的药源毒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0408027C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410012353.X
申请日:2004-06-18
申请人: 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方甘草含片及其制备方法,它是为解决现有复方甘草片因有特殊的嗅味,不利于含服,不能充分发挥药效,以及药片容易吸潮变黑粘连,储存不便等问题而发明的。其特征是它用甘草次酸提取物取代复方甘草片组分中的甘草浸膏粉,并通过与填充剂、矫味剂和润滑剂等辅料混合而成。它既可以制成普通的均匀含片,也可以通过两次制粒压片等工艺过程制成包心含片,其中主药阿片被包裹于内心,其他成分包于外层。其优点是该含片无异味,口感口味适宜含服,不仅能更好地发挥复方甘草片的药效,而且不潮变,便于储存。
-
公开(公告)号:CN1593487A
公开(公告)日:2005-03-16
申请号:CN200410012353.X
申请日:2004-06-18
申请人: 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方甘草含片及其制备方法,它是为解决现有复方甘草片因有特殊的嗅味,不利于含服,不能充分发挥药效,以及药片容易吸潮变黑粘连,储存不便等问题而发明的。其特征是它用甘草次酸提取物取代复方甘草片组分中的甘草浸膏粉,并通过与填充剂、矫味剂和润滑剂等辅料混合而成。它既可以制成普通的均匀含片,也可以通过两次制粒压片等工艺过程制成包心含片,其中主药阿片被包裹于内心,其他成分包于外层。其优点是该含片无异味,口感口味适宜含服,不仅能更好地发挥复方甘草片的药效,而且不潮变,便于储存。
-
公开(公告)号:CN103565941B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210273174.6
申请日:2012-08-01
申请人: 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
IPC分类号: A61K36/708 , A61K47/36 , A61K47/30 , A61P1/1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大黄蒽醌毒副作用的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组合物及其用途。该组合物是由冷冻干燥处理大黄蒽醌和辅料组成的,其辅料选自结肠特异性酶降解材料、在pH≥6.8介质中溶解的材料、填充剂与粘合剂。本发明的组合物在结肠定位给药后既不会减弱大黄的泻下作用,又可以有效防止大黄毒性的发挥,而且长期服用基本无毒,由此解决了大黄的药源毒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212113C
公开(公告)日:2005-07-27
申请号:CN03107177.5
申请日:2003-03-06
申请人: 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
IPC分类号: A61K31/122 , A61K31/7048 , A61K9/16 , A61P1/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黄总蒽醌颗粒及三黄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它是为解决现有技术用普通粘合剂制得的三黄分散片中大黄总蒽醌颗粒几乎无泻下作用的问题而发明的。其内容包括提供一种大黄总蒽醌颗粒,该颗粒具有到达大肠再释放的特性,以及制备该颗粒和在此基础上制备三黄分散片的工艺,该工艺包括配制肠溶性粘合剂,配制三黄分散片辅料,用前述粘合剂和辅料与大黄总蒽醌制备大黄总蒽醌颗粒,用前述辅料与黄芩甙和盐酸黄连素制备黄芩甙和盐酸黄连素颗粒,将前述两种颗粒合成制备三黄分散片等步骤。其优点是,本发明制备的大黄总蒽醌颗粒以及三黄分散片不仅具有足够的泻下作用,而且其它药效学指标均优于现有技术,其中的大黄总蒽醌颗粒并可单味使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