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1133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65015.0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文山苗乡三七科技有限公司 , 云南师范大学 , 文山学院
IPC: A01G22/25 , A01B79/02 , A01G13/00 , A01C21/00 , C05G3/60 , A01N43/90 , A01N63/23 , A01N47/18 , A01N43/16 , A01N63/22 , A01N63/27 , A01N31/08 , A01N35/06 , A01P1/00 , A01P3/00 , A01P7/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阔叶林林下三七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种植林区;2)在移栽前选择林下杂草少的空旷区域;3)选取芽苞和主根无破损的三七种苗;4)移栽后控制出苗期间的土壤含水量为30~35%,并在移栽后对种苗进行病虫害喷施操作;5)在出苗后期、现蕾前期、生长高峰期施用配制肥,出苗后期的配制肥施用量为600‑660g/m2;现蕾前期的配制肥施用量为600‑660g/m2;生长高峰期的配制肥施用量为600‑660g/m2;6)栽培至移栽后的至少第二年12月前进行采收。该方法在阔叶林下栽培三七时,模拟野生抚育条件减少人工干预,适用于在各类林间环境中种植三七,并能有效提高林下三七的产量、存活率、皂苷含量、鲜重、醇提取物含量,改善林下种植三七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519116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939933.1
申请日:2022-08-05
Applicant: 文山苗乡三七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七种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三七连作土壤生物炭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橡胶木炭的制备;三七采挖后,通过深翻、暴晒清除地块中残留的三七病残体;次年10月前,种植三七的地块再次进行深翻、暴晒,并且撒施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石灰用于土壤消毒;在移栽三七种苗前2‑3周,将制备的橡胶木炭和微生物有机肥均匀撒施于土表,橡胶木炭可以作为微生物菌在土壤中的载体,能提高微生物制剂有效性,微生物可以为三七提供营养,改善三七种植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预防三七病害,并且将其翻耙入0~25cm的土层;三七出苗后投入木材腐朽菌、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孢杆菌、哈茨木霉菌灌根;本发明不采用高毒化学药剂,不污染水源,田间操作安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536452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343411.1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云南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原酸性红壤区保水增肥用生物质菌肥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生物质菌肥原料包括:玉米秸秆、蔬菜废弃物、生物质炭、鸡粪、锯木面、豆粕、发酵剂、堆酵接种物、发酵菌剂A、益生菌剂B和钙镁磷肥。本发明生物质菌肥的施加显著增加高原酸性红壤保水性,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电导率、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并增加了土壤酶活性。生物质菌肥施加后,益生菌能有效定植,增加土壤中真菌和细菌多样性,增加了土壤中木霉属、芽孢杆菌属与鞘脂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生物质菌肥对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影响了作物产量,且随生物质菌肥的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1516008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03886.8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云南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参果连作土壤改良用有机肥,所述有机肥原料包括:玉米秸秆、辣椒秸秆、木质素含量较高的农业废弃物、发酵剂、发酵菌剂A、益生菌剂B和钙镁磷肥;所述木质素含量较高的农业废弃物包括烟草秸秆、木屑、竹料和橡胶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有机肥的施加显著增加土壤pH、电导率、阳离子代换量、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并降低了土壤容重和增加了土壤酶活性。有机肥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的综合作用影响了人参果产量,且改良土壤物理性质对作物产量影响贡献更大。同时,生物质有机肥的施加缩短了初次采果天数、延长了采果时间和降低了人参果发病率,从而增加人参果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371952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519966.6
申请日:2014-09-30
Applicant: 云南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伯克氏菌菌株(Burkholderia arboris)YIM AF 1514,于2014年9月2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9733,同时公开了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菌株制备的菌悬液。本发明提供的伯克氏菌菌株及菌悬液能有效防止三七种植中的土传病害,降低三七根腐病发病率,并提高三七出苗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51840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0664043.3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云南师范大学
IPC: C01B32/05 , B01J23/745 , B01J21/18 , B01J37/08 , B01J37/10 , C02F1/72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去除废水中磺胺类抗生素的咖啡渣水热炭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方法包括:基于水热反应能够促进离子移动、加速电子转移和负载更多的含氧官能团等优势,利用响应曲面模型算法筛选优化的铁基咖啡渣水热炭制备方案,并在水热反应的基础上通过耦合二价铁改性以优化咖啡渣水热炭的物化性能。该方法制备的材料利用咖啡渣碳基表面或孔道结构嵌入二价铁提高金属活性位点实现对过硫酸盐的快速活化,通过调节Fe:C的配比来优化性能提高污染物分子和铁基咖啡渣水热炭的表面快速传质,适用于抗生素污染物的快速吸附和催化降解。该方法催化反应时间短、副产物少、绿色环保、具有广泛的pH适应性,在污染物高效降解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160085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0803886.8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云南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肥在人参果连作土壤改良中的应用,所述有机肥原料包括:玉米秸秆、辣椒秸秆、木质素含量较高的农业废弃物、发酵剂、发酵菌剂A、益生菌剂B和钙镁磷肥;所述木质素含量较高的农业废弃物包括烟草秸秆、木屑、竹料和橡胶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有机肥的施加显著增加土壤pH、电导率、阳离子代换量、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并降低了土壤容重和增加了土壤酶活性。有机肥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的综合作用影响了人参果产量,且改良土壤物理性质对作物产量影响贡献更大。同时,生物质有机肥的施加缩短了初次采果天数、延长了采果时间和降低了人参果发病率,从而增加人参果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634389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224420.2
申请日:2022-03-07
Applicant: 云南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增加旱地红壤综合肥力的生物炭粒径范围,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增加旱地红壤综合肥力的生物炭粒径范围,选用的生物炭原料为秸秆生物炭(玉米秸秆、玉米芯、棉籽壳、辣椒秸秆等)和木制类生物炭(橡胶木、树枝、果壳、竹炭等)材料。该高效增加旱地红壤综合肥力的生物炭粒径范围,通过采用不同粒径生物炭与土壤进行混合,并采用青菜作为供试作物,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操作,可以准确得出不同粒径生物炭处理对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不同粒径生物炭处理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进而可以得出适合使用的生物炭粒径范围,并通过试验出的合适粒径的生物炭使其在改良土壤过程中更加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1011070A
公开(公告)日:2007-08-08
申请号:CN200610048611.9
申请日:2006-08-09
Applicant: 云南师范大学
Abstract: 紫茎泽兰汁液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方法,本发明属于以植物的化学成分为特征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其目的是用紫茎泽兰处理液抑制植物病原菌。它通过兑水将新鲜紫茎泽兰捣碎,取汁液,喷施带病原菌植物。或将紫茎泽兰碎液与水按体积比5∶1浸泡5-12小时,取上清液,再以上清液与水体积比1∶1稀释后,喷施带病原菌植物。该病原菌植物为三七圆斑病、三七根腐病、除虫菊菌核病菌、除虫根腐病菌葡萄炭疽病菌、烟草赤星病菌、稻瘟病菌、甘薯黑斑病菌三七镰刀菌、三七丝核菌、香石竹镰刀菌、魔芋细菌、百合镰刀菌、瓜果腐霉、石榴病菌病。对以上病原菌实验表明,处理液有较强的抑制和灭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501360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110000714.2
申请日:2021-01-04
Applicant: 云南师范大学
IPC: C13K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纤维素原料水解糖化的压滤式稀酸水解反应器,由稀酸罐、原料罐和产物罐组成,在原料罐中旋转轮沿着轴上的螺纹旋转时推动原料罐盖沿轴上下移动,产生对水解物的压滤作用,原料罐下部设置有蒸汽排气口和蒸汽换热盘,可以通过蒸汽对原料罐进行加气和加热处理,稀酸罐、原料罐和产物罐之间通过多孔的罐壁相隔,调节原料罐多孔罐壁上孔眼孔径大小,可以快速进行水解物的固液分离。本发明能够有效控制纤维素原料的水解时间,减少发酵抑制物的产生,还能够改变稀酸种类和浓度、原料罐温度、蒸汽进入量、停留时间,从而对纤维素原料采用不同的水解条件进行二级或者多级水解糖化或工艺条件优化,探索最佳工艺条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