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苜蓿种子产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47496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895432.6

    申请日:2019-09-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提高苜蓿种子产量的方法,该方法为:整地后于秋季采用宽窄行间隔种植,播种前覆膜,在膜上播种,于苜蓿种植行的窄行间铺设滴灌带,苜蓿全生育期的灌溉定额为1950m3/hm2,返青期的灌溉量为600m3/hm2,现蕾期的灌溉量为750m3/hm2,开花期的灌溉量为300m3/hm2,结荚期的灌溉量为150m3/hm2,成熟期的灌溉量为150m3/hm2,肥料在现蕾期随水施入,于60%~70%的苜蓿荚果变成黄褐色收获得到苜蓿种子。本发明将滴灌技术与覆膜相结合,播种前覆膜,在膜上播种,通过宽窄行间隔种植,并在苜蓿种植行的行间铺设滴灌带,结合苜蓿的不同生育时期进行灌溉处理,提高苜蓿种子产量。

    一种适装性强的牧草种子均匀播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384925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838052.6

    申请日:2024-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装性强的牧草种子均匀播种装置,包括播种箱,播种箱的顶端安装有进料仓,播种箱的底端等距安装有出料管,播种箱的内部安装有出料调节组件,播种箱的内部安装有拨料组件;出料调节组件包括安装于出料管内部的出料面积控制单元,出料面积控制单元包括安装于出料管内壁上的固定环,固定环的内壁上等角度安装有弹性片,弹性片向下倾斜设置,弹性片的一端与固定环固定,弹性片的另一端悬空设置,弹性片的另一端开设有弧槽;出料管的外壁上安装有振动电机,进料仓内安装有防堵组件。本发明可实现种子的均匀排出播种,同时通过改变移动压板向下的移动量,调节种子的单位时间内的播种量,方便使用。

    一种苜蓿人工授粉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8669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905253.2

    申请日:2023-0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苜蓿人工授粉装置,包括移动车座,所述移动车座上设置有聚拢结构、机械挤压开花组件和授粉组件,所述聚拢结构用以使苜蓿植株聚拢,所述机械挤压开花组件用以挤压苜蓿小花使其打开,所述授粉组件用以喷出花粉进行授粉。本发明能够克服虫媒授粉不彻底和人工授粉效率较低的限制,在保证收集充足用于授粉的花粉前提下,可以大面积授粉,操作简单,造价低的苜蓿人工辅助授粉装置,适用于苜蓿大田种子生产。

    一种风沙地苜蓿保苗节水的种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51898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09789.5

    申请日:2021-1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沙地苜蓿保苗节水的种植方法,步骤1采用地下滴灌布管机布设地下滴灌带,滴灌带埋深20cm,滴灌带选用内镶贴片式,滴头间距20‑40cm,滴头流量1.5‑3.0l/h,滴灌带间距60‑75cm,滴灌带布设完成后将地埋分、干管及各种连接件安装好备用;步骤2种植冬小麦,按滴灌小麦种植规程进行田间管理,收割留茬高度20cm‑30cm;步骤3采用条播机免耕播种苜蓿,行距15cm,播深1~2cm,苜蓿播种量为15‑30 kg/hm2;步骤4在播种好的苜蓿地上布设微喷带且彼此间距5‑6m,用于苗期灌溉,灌水量75‑150m3/hm2,灌水时间30‑60分钟,根据气温、降雨等天气情况调整轮灌周期;步骤5苜蓿生长90天后,撤掉微喷带,进行刈割,使用地下滴灌装置进行灌溉,每7‑10天灌溉1次,灌水量600‑900m3/hm2。

    一种荒漠化地区生物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1177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583439.5

    申请日:2024-05-11

    Inventor: 李先东 张树振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荒漠化地区生物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植物选择,在荒漠化地区进行生态调查,选择植物品种;种植管理,采用灌溉、混合密植的管理方式,提高植物成活率;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改良剂,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生物多样性维护,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引入不同种类的植物,提高生物多样性。本发明的一种荒漠化地区生物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采用了经济实用的技术手段和植物种类,降低了生态修复项目的投入成本,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选择和种植管理,以及土壤改良措施,实现了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相比传统方法,本发明的生态修复周期更短,能够更快地见到效果,提高了工程的实施效率和经济效益。

    一种苜蓿种子萌发及胚根生长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040538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810026277.X

    申请日:2018-0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苜蓿种子萌发及胚根生长测量装置,装置本体两侧对称安装有用于承载种子萌发床的本体托台,种子萌发床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孔洞,且其底面内通过上下固定板安装有储水海绵层,种子萌发床的底面的底部与其上的孔洞对应处设置4个毛细管吸引脚,毛细管吸引脚深入容器装置本体的内腔中;种子萌发床上设置有若干种子定位钵体,若干种子定位钵体为多个形状相同的圆椎型钵体,以矩阵状紧密排列组合在一个平面上,内嵌设置在所述孔洞内,每个圆椎型钵体上下均为开口,并呈现漏斗状;每个种子定位钵体的下端均设置有试验处理种子的胚根测量器本体。本发明能够准确评价种子发芽质量。

    一种基于植物体系立体防治荒漠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1866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83437.6

    申请日:2024-05-11

    Inventor: 李先东 张树振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植物体系立体防治荒漠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荒漠化地区调查与评估、立体植物群落构建规划、植被种植与养护、植被群落监测与管理:对种植的植被群落进行定期监测,包括植被生长情况、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生态功能恢复与优化。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植物体系立体防治荒漠化的方法,通过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立体植物群落,提高了土地保持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防治了荒漠化,相比传统方法,本发明具有治理效果好、成本低廉、可持续性强的优点,适用于各类荒漠化地区的治理工程。

    一种干旱地区紫花苜蓿根区交替滴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58260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234348.6

    申请日:2023-03-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干旱地区紫花苜蓿根区交替滴灌装置及方法,包括T形主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主管道固定连通一组分水管,每个所述分水管分别固定连接一组分界杆,所述T形主管道固定连接一组均匀分布的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分别固定连接横杆及电机一,每个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分别固定连接圆轴一,每个所述横杆分别固定连接一组圆块,每个所述圆轴一分别固定连接一组锥齿轮二。本发明涉及灌溉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干旱地区紫花苜蓿根区交替滴灌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干旱地区紫花苜蓿根区交替滴灌装置及方法,方便紫花苜蓿灌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