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63696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580025904.2
申请日:2015-05-18
Applicant: 日本贵弥功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带来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循环寿命的蓄电器件的电极。本发明的蓄电器件用的电极的特征在于,具有包含电极活性物质粒子、和被覆该电极活性物质粒子的表面的,由对具有空隙的碳原料实施了氧化处理的氧化处理碳衍化的糊状的导电性碳的活性物质层。由氧化处理碳衍化的糊状的导电性碳不仅致密地填充到形成于活性物质粒子之间的间隙部,乃至致密地填充到存在于活性物质粒子的表面的孔的内部,电极密度增大,因此蓄电器件的能量密度提高。另外,糊状的导电性碳抑制活性物质的溶解,因此蓄电器件的循环特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335763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53797.8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日本贵弥功株式会社
IPC: H01G11/46 , H01G11/06 , H01G11/24 , H01G11/26 , H01G11/50 , H01G11/86 ,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485 , H01M10/0525 , C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速率特性提高的蓄电装置的电极中使用的金属化合物粒子群及其制造方法、蓄电装置用电极。在蓄电装置的电极中使用的金属化合物粒子群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金属化合物粒子的前驱物与碳源进行复合化而获得第一复合材料的步骤;通过在非氧化环境下对所述第一复合材料进行热处理而生成金属化合物粒子,获得该金属化合物粒子与碳复合化而成的第二复合材料的步骤;通过在氧气环境下对所述第二复合材料进行热处理,将碳除去且获得金属化合物粒子键结为三维网状结构的金属化合物粒子群的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04541393B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380042436.0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日本贵弥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B82Y30/00 , H01G11/32 , H01G11/38 , H01G11/86 , H01M4/0471 , H01M4/136 , H01M4/1397 , H01M4/5825 , H01M4/625 , H01M10/0525 , Y02E60/13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最终产品能够维持碳原材料和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化的它们的复合体的制造方法,提供一种优异的电极材料。预先实施使碳原材料所具有的官能团增加的处理。接着,分开进行使金属化合物的材料源中的一种吸附到官能团增加后的碳原材料的该官能团上的处理以及使吸附了的上述金属化合物的材料源与剩余的材料源在碳原材料上反应而在碳原材料上生成金属化合物前体的处理,从而使金属化合物前体担载于碳原材料。最后,投入锂源并进行烧成。
-
公开(公告)号:CN107004519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580067141.8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日本贵弥功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速率特性提高的蓄电装置的电极中使用的金属化合物粒子群的制造方法、金属化合物粒子群及使用该金属化合物粒子群的电极。一种在蓄电装置的电极中使用的金属化合物粒子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对金属化合物粒子的前驱物与碳源进行复合化而获得第一复合材料的步骤;通过在非氧化环境下对所述第一复合材料进行热处理而生成金属化合物粒子,获得该金属化合物粒子与碳复合化而成的第二复合材料的步骤;通过在氧气环境下对所述第二复合材料进行热处理,将碳除去且获得金属化合物粒子键结为三维网状结构的金属化合物粒子群的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05765774B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480064172.3
申请日:2014-10-16
Applicant: 日本贵弥功株式会社
IPC: H01M4/62 , H01M4/04 , C01B32/05 , H01G11/42 , H01G11/38 , C09C1/48 , H01G11/34 , C01B25/45 , H01G11/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致力于具有高能量密度的蓄电器件的导电性碳。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导电性碳包含亲水性固相成分,该亲水性固相成分的拉曼光谱中的1510cm‑1附近的非晶成分带的峰面积相对于980~1780cm‑1的范围的峰面积的比例为13~19%的范围。在蓄电器件的电极的制造中,若对形成于集电体上的、包含活性物质粒子和本发明的导电性碳的活性物质层实施压延处理,则由于该压力,本发明的导电性碳糊状地扩展,被覆活性物质粒子的表面并致密化,被挤出并填充于在相邻的活性物质粒子之间形成的间隙部。其结果是,压延处理后得到电极的每单位体积的活性物质量增加,电极密度上升。
-
公开(公告)号:CN104541393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380042436.0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日本贵弥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B82Y30/00 , H01G11/32 , H01G11/38 , H01G11/86 , H01M4/0471 , H01M4/136 , H01M4/1397 , H01M4/5825 , H01M4/625 , H01M10/0525 , Y02E60/13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最终产品能够维持碳原材料和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化的它们的复合体的制造方法,提供一种优异的电极材料。预先实施使碳原材料所具有的官能团增加的处理。接着,分开进行使金属化合物的材料源中的一种吸附到官能团增加后的碳原材料的该官能团上的处理以及使吸附了的上述金属化合物的材料源与剩余的材料源在碳原材料上反应而在碳原材料上生成金属化合物前体的处理,从而使金属化合物前体担载于碳原材料。最后,投入锂源并进行烧成。
-
公开(公告)号:CN103460454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280016774.2
申请日:2012-03-30
Applicant: 日本贵弥功株式会社
IPC: H01M4/48 , B82Y30/00 , H01M4/36 , H01M10/052 , H01M10/0566 , C01B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3 , B82Y30/00 , H01G11/32 , H01G11/50 , H01M4/133 , H01M4/1391 , H01M4/366 , H01M4/485 , H01M4/625 , H01M10/052 , Y02E60/122 , Y02E60/13 , Y02P7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高可逆容量且具有降低了的初始不可逆容量的、能够吸贮及放出锂的负极活性物质。就本发明的负极活性物质而言,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由如下复合物和选自石墨及难石墨化碳组成的组的骨料凝聚而成的造粒物,所述复合物以高分散状态包含具有纳米尺寸的导电性碳粉末和与该导电性碳粉末的表面接触的氧化锡粉末。由于通过减少上述造粒物中的碳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抑制了电解液的电化学分解,因此负极活性物质的初始不可逆容量显著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0335763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1910653797.8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日本贵弥功株式会社
IPC: H01G11/46 , H01G11/06 , H01G11/24 , H01G11/26 , H01G11/50 , H01G11/86 ,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485 , H01M10/0525 , C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速率特性提高的蓄电装置的电极中使用的金属化合物粒子群及其制造方法、蓄电装置用电极。在蓄电装置的电极中使用的金属化合物粒子群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金属化合物粒子的前驱物与碳源进行复合化而获得第一复合材料的步骤;通过在非氧化环境下对所述第一复合材料进行热处理而生成金属化合物粒子,获得该金属化合物粒子与碳复合化而成的第二复合材料的步骤;通过在氧气环境下对所述第二复合材料进行热处理,将碳除去且获得金属化合物粒子键结为三维网状结构的金属化合物粒子群的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07004519B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580067141.8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日本贵弥功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速率特性提高的蓄电装置的电极中使用的金属化合物粒子群及其制造方法、蓄电装置用电极。一种在蓄电装置的电极中使用的金属化合物粒子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对金属化合物粒子的前驱物与碳源进行复合化而获得第一复合材料的步骤;通过在非氧化环境下对所述第一复合材料进行热处理而生成金属化合物粒子,获得该金属化合物粒子与碳复合化而成的第二复合材料的步骤;通过在氧气环境下对所述第二复合材料进行热处理,将碳除去且获得金属化合物粒子键结为三维网状结构的金属化合物粒子群的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05765773B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480064170.4
申请日:2014-10-16
Applicant: 日本贵弥功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致力于具有高能量密度的蓄电器件的导电性碳。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导电性碳包含亲水性固相成分,该亲水性固相成分的、由拉曼光谱算出的石墨烯面方向不含扭曲的晶粒尺寸La与石墨烯面方向含有扭曲的晶粒尺寸Leq满足以下关系:1.3nm≤La≤1.5nm,且1.5nm≤Leq≤2.3nm,且1.0≤Leq/La≤1.55。在蓄电器件的电极的制造中,若对形成于集电体上的、包含活性物质粒子和本发明的导电性碳的活性物质层实施压延处理,则由于该压力,本发明的导电性碳糊状地扩展,被覆活性物质粒子的表面并致密化,被挤出并填充于在相邻的活性物质粒子之间形成的间隙部。其结果是,压延处理后得到电极的每单位体积的活性物质量增加,电极密度上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