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9559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499933.3
申请日:2024-04-24
申请人: 昆明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C01G45/12 , H01M4/505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改性的锰酸锂电极材料及其改性方法。所述改性方法的步骤为:将锰酸锂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得到表面改性后的锰酸锂电极材料。通过本发明所述表面改性方法,可以在对晶体结构没有明显影响的前提下,有效去除尖晶石型锰酸锂表面杂质,提高表面光洁度,加快Li+的扩散速率;且可以有效抑制尖晶石型锰酸锂颗粒的团聚现象,从而有效抑制团聚颗粒间的内应力导致材料表面产生微裂纹的现象;本发明表面改性的锰酸锂电极材料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本发明表面改性方法简单并且成本较低,适用于工业化生产;且本发明对设备要求低,操作简单,生产工艺无特殊要求,生产过程没有污染,对环境友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149104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210979650.X
申请日:2022-08-16
申请人: 昆明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H01M10/0567 , H01M10/05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添加剂的电池电解液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涉及锂硫电池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使用功能性添加剂六氯‑1,3丁二烯对锂硫电池电解液的性能进行改善,显著提升了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同时制备方法简单且便于大规模生产,在储能领域易实现工业化推广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259744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254773.1
申请日:2023-03-16
申请人: 昆明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表面包覆镍锰酸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在惰性气氛中,将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和三甲基铝进行吸附反应,得到中间镍锰酸锂;在惰性气氛中,将臭氧和中间镍锰酸锂进行包覆,得到中间体;在惰性气氛中,将中间体重复进行吸附反应和包覆,即得所述表面包覆镍锰酸锂。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发生氧化反应,且接触中间镍锰酸锂后可快速发生反应,便于工业流水线ALD快速生产。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表面包覆镍锰酸锂,具有高的比容量和能量密度,在动力电池领域、储能系统领域具有很高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450283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037233.4
申请日:2016-11-23
申请人: 昆明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CPC分类号: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容量富锂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将可溶性的Li、Ni、Co、Mn盐溶于去离子水中制成溶液A;将络合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制成溶液B;在磁力搅拌下,将溶液B缓慢滴加带溶液A中,然后用氨水调节溶液pH得到溶液C,溶液C经加热搅拌变为溶胶,干燥后得干凝胶;将得到的干凝胶进行研磨后煅烧,然后随炉冷却,得蓬松状粉末D;将蓬松状粉末D加热,然后随炉冷却至450~850℃,在450~850℃下取出置于室温中的金属板上,在空气中快速冷却至室温淬火得到正极材料Li1.2Ni0.15Co0.1Mn0.55O2。该方法工艺重复性好,所制材料放电比容量高,循环性好而且制备成本较低,设备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8668218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47193.3
申请日:2024-08-21
申请人: 昆明理工大学
发明人: 周忠仁 , 蒋思威 , 董鹏 , 张英杰 , 段建国 , 张雁南 , 王丁 , 曾晓苑 , 张义永 , 肖杰 , 李雪 , 王贤树 , 吴灿 , 孟奇 , 邢宇博 , 韩丽娜 , 张呈旭 , 吴昊 , 朱子翼 , 陈玉祥 , 袁守怡 , 杨晓萍 , 龚航 , 樊珈宏 , 姚俊 , 吴新涛 , 刘亚泽成 , 胡鹏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碳复合物的电化学制备方法及制备的硅碳复合物,属于有色金属冶金技术领域。硅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为:硅源和碳源混合反应得到电解前驱体;电解前驱体压片后在保护气氛下煅烧得到电解阴极片;以石墨为阳极、电解阴极片为阴极,含有氯化镁的碱金属氯化物为电解质,保护气氛下电解得到碳硅复合物;当槽电压大于氯化镁的理论分解电压时,氯化镁分解生成氧化镁,阻碍石墨和硅的结合,生成SiC/C;当槽电压小于氯化镁的理论分解电压时,碳和硅结合生成SiC,以及槽电压大于氯化镁的理论分解电压时,氯化镁分解生成的氧化镁无法阻碍石墨和硅的结合,生成SiC。本发明利用电化学方法在熔融盐中定向生成SiC、SiC/C。
-
公开(公告)号:CN11807354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29490.6
申请日:2024-02-29
申请人: 昆明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5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锡基三元氧化物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将锡镁混合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进行水热反应,得到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将前驱体进行烧结,得到锡基三元氧化物负极材料。本发明通过引入第二相镁元素,在充放电过程中实现了镁与锡元素协同储锂效应,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锡基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抑制粉体团聚,稳定材料结构,另一方面还具有提供电化学活性位点的效果,可以进一步提高和改善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避免了传统共沉淀过程繁琐的参数控制过程,同时避免了共沉淀剂等有机和有毒试剂的使用,具有绿色环保、易于实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013077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063522.1
申请日:2023-08-23
申请人: 昆明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H01M10/0567 , H01M10/42 , H01M10/052 , H01M10/05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双功能添加剂的电池电解液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属于锂硫电池电解液技术领域。本发明使用双功能性添加剂三嗪硫醇类化合物作为添加剂对锂硫电池的性能进行改善,由于三嗪基团和硫醇基团的协同作用,显著改善了锂硫电池正负极的界面问题,同时能够调控多硫化物的转化,能有效抑制穿梭效应和提升电池库伦效率,可以实现较好的循环稳定性,而且制备方法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6845359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1063568.3
申请日:2023-08-23
申请人: 昆明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H01M10/0567 , H01M10/42 , H01M10/052 , H01M10/05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直链硫醇类化合物作为添加剂在锂硫电池电解液中的应用,属于锂硫电池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使用直链硫醇类化合物作为锂硫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对锂硫电池的性能进行改善,直链硫醇链端的硫醇基团可以与硫结合,对硫进行活化,使活性硫在电极表面重新分布,并暴露出电子和离子难以到达的硫颗粒内部,克服纯固体硫电化学中固体硫内部巨大的电子/离子转移阻力,有利于长链多硫化物的快速转化,从而抑制穿梭效应,加速硫的氧化还原动力学,因此可以实现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和较高的放电比容量。而且本发明提供的直链硫醇类化合物电解液添加剂,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电解液制备方法简单,具有商业化应用潜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682322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310731451.8
申请日:2013-12-26
申请人: 昆明理工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锂Fe‑Mn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锂铁锰氧正极材料固溶体的化学式为Li1.2Mn0.4Fe0.4O2,结构为层状α‑NaFeO2结构和岩盐结构,层状α‑NaFeO2结构的空间群为Rm,岩盐结构的空间群为Fmm。用共沉淀,水热,固相烧结三步法来制备。首先以共沉淀法制备铁锰的氢氧化物,控制反应pH和温度等,然后将铁锰的氢氧化物前躯体与氢氧化锂、矿化剂、氯酸钾混合,220℃下水热反应8~48h,再和一定量的氢氧化锂混合,500℃~750℃烧结16~20h,得到高容量铁锰基固溶体正极材料。工艺过程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很好的控制晶体颗粒大小。
-
公开(公告)号:CN103682322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731451.8
申请日:2013-12-26
申请人: 昆明理工大学
CPC分类号: H01M4/36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锂Fe-Mn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锂铁锰氧正极材料固溶体的化学式为Li1.2Mn0.4Fe0.4O2,结构为层状α-NaFeO2结构和岩盐结构,层状α-NaFeO2结构的空间群为Rm,岩盐结构的空间群为Fmm。用共沉淀,水热,固相烧结三步法来制备。首先以共沉淀法制备铁锰的氢氧化物,控制反应pH和温度等,然后将铁锰的氢氧化物前躯体与氢氧化锂、矿化剂、氯酸钾混合,220℃下水热反应8~48h,再和一定量的氢氧化锂混合,500℃~750℃烧结16~20h,得到高容量铁锰基固溶体正极材料。工艺过程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很好的控制晶体颗粒大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