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159374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810038030.X
申请日:2018-01-1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6/9068 , A61P29/00 , A61P1/02 , A61P1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6/9068 , A61K36/076 , A61K36/185 , A61K36/21 , A61K36/284 , A61K36/46 , A61K36/484 , A61K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寒湿腰痛的中药组方。该中药组方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杜仲40~90份,川续断40~90份,桑寄生40~90份,川牛膝30~60份,干姜30~60份,白术25~50份,炙甘草20~40份,茯苓15~35份。本发明的组方药物合用可温脾肾、强肝肾续筋骨、活血化瘀、祛湿寒、定痛风,又能预防温热药上行引起心火炽盛,出现口舌咽喉生疮,一举多得。对因肝肾不足,脾胃阳虚,湿寒侵入腰腑肌肉筋骨引起的腰寒冷痛疗效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8079152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810038701.2
申请日:2018-01-1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6/889 , A61P1/00 , A61P1/16 , A61P2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和炎症的中药组方。该中药组方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火麻仁15~50份、郁李仁8~30份、枳实8~30份、槟榔4~30份、莱菔子3~20份。该中药组方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和炎症,包括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结肠炎和肠痈等。所述的中药组方具有成分简单,疗程短、效果显著、不易复发、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儿童亦可服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519296A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710852862.0
申请日:2017-09-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6/804 , A61P15/00 , A61P7/04 , A61P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6/804 , A61K36/232 , A61K36/236 , A61K36/65 , A61K36/71 , A61K2236/15 , A61K2236/331 , A61K2236/39 , A61K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产后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药剂。该中药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熟地黄25~250克,当归10~25克,炒白芍12~30克,川芎3~9克。该中药组合物改变传统四物汤药方中“熟地黄”的用量以及治疗理念,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血为君,以补肾水为主要治疗方向,补血之源不是补血之本身,为水满自溢的根源性补法;当归补血养肝,生血活血,引血归经,为熟地黄之臣,把血之源头生成的血,归入血脉,为之臣;白芍养血柔肝,且助肝藏血,为佐;川芎活血行气,畅通气血为之使。四味合用,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养血活血,可使营血调和,从而针对产后常见血症可达到极为有效的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079152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810038701.2
申请日:2018-01-1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6/889 , A61P1/00 , A61P1/16 , A61P2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和炎症的中药组方。该中药组方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火麻仁15~50份、郁李仁8~30份、枳实8~30份、槟榔4~30份、莱菔子3~20份。该中药组方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和炎症,包括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结肠炎和肠痈等。所述的中药组方具有成分简单,疗程短、效果显著、不易复发、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儿童亦可服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404096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521775.1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吴宝剑
IPC: A61K36/9068 , A61P11/14 , A61K3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6/8968 , A61K33/06 , A61K36/258 , A61K36/484 , A61K36/534 , A61K36/725 , A61K36/8888 , A61K36/899 , A61K36/9068 , A61P11/14 , A61K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儿童久咳不止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麦冬30~60份,半夏5~8份,人参2~5份,甘草4~8份,梗米6~12份,生姜2~6份,大枣45~70份,薄荷2~5份,石膏15~25份。本发明中诸药合用,使肺胃气阴得复,则虚火平,逆气降,痰涎清,咽喉利,咳喘自愈,且配方药材平和,不伤正气,不损娇脏,特别适儿童久咳不止之症。
-
公开(公告)号:CN107753591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1068005.8
申请日:2017-11-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6/725 , A61P11/10 , A61P1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6/483 , A61K36/346 , A61K36/725 , A61K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祛痰止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皂角10~30份,桔梗5~20份,大枣20~80份。本发明中将去皮、酥制后的皂角,去皮、去核、熬成膏状的大枣和桔梗三药合用,具有祛痰排脓,止咳平喘的作用,针对剧烈咳喘坐卧不宁,痰多胸闷疗效突出,见效迅速,既达到祛痰平喘止咳之功,又能补益肺脾肾生成正气,标本兼治,一举两得。且本发明成分简单,安全,无毒副作用,小儿亦可使用,丰富完善了中医中药理论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08379558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521802.5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白细胞介素22在制备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中通过药效学试验证明,腹腔注射IL-22(白细胞介素22)可促进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小鼠角膜创面愈合,还可以增加小鼠角膜细胞分裂与再生,确定了IL-22可加速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角膜损伤的修复进程;本发明中还以角膜碱烧伤小鼠为实验对象,发现IL-22滴眼可促进碱烧伤小鼠角膜创面面积愈合,因此,可将IL-22用于制备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在安全剂量范围内,对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眼部化学烧伤、外伤、手术后或角膜炎产生的持续性角膜损伤具有较好治疗作用,其药物毒性小,稳定性好,具有重要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295167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270184.1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6/8888 , A61P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儿童鼻炎、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剂与应用,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包含按重量份计的菊花5~15份,黄芩3~15份,柴胡1~10份,生白芍1~10份,姜半夏3~15份,桂枝1~10份,辛夷花3~15份。该中药组合物综合多年临床治疗经验,以菊花为君,意在解表里热邪,清降肝胆;黄芩为臣,意在清热解毒,燥湿泻火;柴胡、白芍、半夏、桂枝为佐;辛夷花为使,能引药如肺、胃,宣肺行气通窍解表,诸药合用可清热解毒,疏肝宣肺,清降痰火胃热,可有效治疗鼻炎、鼻窦炎。所用的药材平和,不伤正气,不损娇脏,成分简单,安全有效且不易复发,特别适合小儿鼻炎、鼻窦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114063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810038695.0
申请日:2018-01-1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肝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甲鱼5~20份,绿豆1~4份,北五味子3~8份,粉葛根2~5份,炙甘草2~7份。该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将甲鱼和绿豆用黄泥包裹后烧烤成碳,然后去除外表面的黄泥,得到甲鱼和绿豆的混合物;再将甲鱼和绿豆的混合物,北五味子,粉葛根,以及炙甘草分别研磨成粉,混匀,得到用于治疗肝病的药物。本发明药物简单有效、针对性强,疗效突出,且没有毒副作用,愈后不易复发。对于治疗各种病毒性肝炎、丙肝、乙肝、肝纤维化、肝硬化临床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8272897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810270001.6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6/804 , A61P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各种实热引起出血症的组合物及其制剂与应用。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包含按重量份计的当归15~25份,白芍15~25份,黄连45~70份,黄芩50~80份,大黄80~120份,生地20~45份,荆芥碳15~30份,侧柏叶20~40份。本发明以大黄、黄连、黄芩清三焦火热,热去则出血病机之一去,同为君药;生地、白芍、当归凉血、补血柔肝止痛,收敛阳热,活血化瘀,三药配合为臣佐位;荆芥碳和侧柏叶常以使位,用来配合清热凉血药,起到最终止血目的。诸药配合,清热凉血,活血补血,收敛止血,适合于所有血症病机,见效迅速,适合于治疗各种出血症,疗效确切,且没有毒副作用,愈后不复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