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0264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0954602.5
申请日:2022-08-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G01R31/382 , G01R31/367 , G01R31/378 , G01R31/396
Abstract: 本发明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提高电池单元SOC估计精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电池组具备存储下述(A1)和(A2)的存储部和电池状态估计部。(A1)OCV versus SOC特性表图(A2)HF versus SOC初始特性电池状态估计部在充电开始时根据(A1)估计检测到的OCV所对应的起始SOC,充电时测定HF versus SOC当前特性,感测所测定的HF versus SOC当前特性的微分特性峰值,根据(A2)求出感测到的峰值SOC作为SOC(HF),根据检测到的充电电流和充电时间计算充电开始时至峰值感测时为止的充电容量,根据计算的充电容量和充电开始时所估计的起始SOC来计算SOC(OCV),在SOC(OCV)相对于SOC(HF)偏移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校正(A1)。
-
公开(公告)号:CN11693673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10346205.X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13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层叠体及二次电池,能够控制制造成本且防止充放电时电极反应变得不均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极层叠体(1),具备片状的多个负极(2)、片状的多个固体电解质(3)、及片状的多个正极(4)。多个负极(2)、多个固体电解质及多个正极(4)在规定范围内相互层叠。多个负极(2),其从规定范围向其中一侧突出的负极集电部相互接合,由此构成负极集电部(2A)。多个正极(4),其从规定范围向另一侧突出的部分相互接合,由此构成正极集电部(4A)。负极集电部(2A)及正极集电部(4A)具有随着趋向远离规定范围的方向而前端变细的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1817377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311674609.2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36 , H01M10/052 , C01G5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锂镍锰复合氧化物的过渡金属层所包含的Li中不形成LiMn6而使表面为富锰层,从而即使是4.8V下的老化,也能够使锂二次电池为高容量的锂镍锰复合氧化物。锂镍锰复合氧化物由通式(1):LixNiyMnzO2(式(1)中,x为1.0≤x<1.07,y为0.45≤y≤0.55,z为0.45≤z≤0.55,并且满足1.0≤z/y≤1.22。)表示,其中,在过渡金属层所包含的Li中不形成LiMn6,从二次粒子的粒子表面到粒子内部具有富锰层,富锰层中的Mn的原子数相对于Ni的原子数之比(Mn/Ni比)为1.0以上且3.0以下,在空间群R‑3m中,a轴晶格常数为#imgabs0#c轴晶格常数为#imgabs1#
-
公开(公告)号:CN110690417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498267.0
申请日:2019-06-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由具有电绝缘性且具有锂离子传导性的覆膜被覆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具体而言,在由下述式(2)所示的正极活性物质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上形成下述式(1)所示的被覆层。[化学式1]LiMPO4(1)(在式中,M是从由Ni、Co、Mn和Fe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化学式2]LiaNixCoyMnzO2(2)(在式中,0≤a≤1.2、0≤x≤1、0≤y≤1、0≤z≤1且1≤x+y+z≤3。)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实现高容量的同时抑制由经年劣化和循环劣化引起的表面劣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62649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087507.4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G01R31/367 , H01M10/48 , H01M10/42 , G01R31/392 , G01R31/387 , G01K17/00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抑制成本的上升,同时提高蓄电池单体的SOC的推定精度的蓄电池单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蓄电池单元包括:模块(110),串联连接有m个单体组(118),所述单体组(118)并联连接有n个单体(111);m个电压检测部(141);m×(n-1)个热量检测部(120);存储部;及,状态推定部。存储部存储(A1)OCV versus SOC特性的表映射以及(A2)HF versus SOC特性的表映射。状态推定部在m个单体组中的各者中,基于(A2),求出与检测热量对应的n-1个单体的真正的SOC,基于(A1),求出与所求出的真正的SOC对应的n-1个单体的OCV,根据所求出的OCV、及检测合成电压,计算剩余单体的OCV,并基于(A1),求出与所计算出的OCV对应的剩余单体的真正的SOC。
-
公开(公告)号:CN116072814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367018.6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中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基金会公司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131 , H01M4/525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10/0525 , H01M4/1391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锂(Li)电池的不含镍且不含钴的阴极。所述阴极包含LiaAl1‑x‑y‑zFexMnyZnzO2‑d,其中a、x、y、z和δ在以下范围内:0.95≤a≤1.2;0≤x≤0.3;0≤y≤0.3;0≤z≤0.3;0.5≤x+y+z≤0.99;0≤δ≤0.1。在各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的不含Co/不含Ni的Li离子电池(LIB)阴极,其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并能够实现与当前已知的Li(NiCoMn)O2阴极相当或超过其的高电池电压和比容量。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新颖阴极化学成分消除了任何潜在的钴供应问题并降低了所述电池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146495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10955031.5
申请日:2019-10-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25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厚度薄、具有可挠性且具有自支撑性的固体电解质片及固体电池。使用具有特定空隙率及特定厚度的支撑体来形成固体电解质片。具体而言,将固体电解质填充至空隙率为60%以上且95%以下、厚度为5μm以上且未满20μm的支撑体来制成固体电解质片。
-
公开(公告)号:CN11873837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254531.7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为包含Li、Mn及Ti的氧化物,在将Li、Mn及Ti的合计含有率设为100mol%时,Li的含有率在43~60mol%的范围内,Mn的含有率在22~35mol%的范围内,Ti的含有率在7~29mol%的范围内,在对X射线源使用CuKα而测定的X射线衍射图案中,以2θ计在5~90deg的范围内呈现最高的峰值强度的最大X射线衍射峰值的角度在43~45deg的范围内,在将前述最大X射线衍射峰值的峰值强度设为a,并将以2θ计在15~22deg的范围内的X射线衍射峰值中最大的峰值强度设为b时,满足0.70<a/(a+b)<0.90,晶格常数为4.10~4.14#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867632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206791.7
申请日:2024-02-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4/48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C01G53/00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不使用有资源风险且昂贵的钴、对于镍也尽可能降低使用量且具有优异的电化学特性的正极活性物质。为此,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以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为主成分,所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是具有由锂层和过渡金属‑锂层形成的层状结构的颗粒的形态,所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由通式(1):LimNixMnyTizO2(式中,m在1.0<m≤1.1的范围内,x在0.4≤x<0.5的范围内,y在0.3<y<0.5的范围内,以及z在0<z≤0.133的范围内)表示,所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晶格常数(a、c、c/a)中,a轴长为#imgabs0#c轴长为#imgabs1#以及c/a为4.940~4.960。
-
公开(公告)号:CN11817377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311677982.3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36 , H01M10/052 , C01G5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锂镍锰复合氧化物的过渡金属层所包含的Li中不形成LiMn6而使表面为富锰层,从而即使是4.8V下的老化,也能够使锂二次电池为高容量的锂镍锰复合氧化物。锂镍锰复合氧化物由通式(1):LixNiyMnzO2(式(1)中,x为0.95≤x≤1.1,y为0.45≤y≤0.5,z为0.45≤z≤0.5,并且满足y=z。)表示,其中,在过渡金属层所包含的Li中不形成LiMn6,从所述二次粒子的粒子表面到粒子内部具有富锰层,所述富锰层中的Mn的原子数相对于Ni的原子数之比(Mn/Ni比)为1.0以上且1.5以下,在空间群R‑3m中,a轴晶格常数为#imgabs0#c轴晶格常数为#imgabs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