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36512C
公开(公告)日:2006-01-11
申请号:CN03147195.1
申请日:2003-07-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81 , H01M4/8636 , H01M8/1004 , Y02P70/56
Abstract: 利用以下工序制作燃料电池用MEA:至少混合担载催化剂金属的导电性碳粒子和高分子电解质制作催化剂层的工序;将制成的催化剂层薄膜化的工序;通过将多层该薄膜依次层叠到质子传导性电解质膜上形成该质子传导性电解质膜与催化剂层的接合体的工序;在该接合体上接合气体扩散层的工序。气体扩散层侧的催化剂层的密度小于质子传导性电解质膜侧的催化剂层的密度,且使催化剂层中的高分子电解质的量与催化剂的量之比值大致一定。这样,催化剂的利用率提高,且催化剂层中燃料扩散性提高,其结果,燃料电池的电池电压增大。并且,可用1种催化剂糊剂在催化剂层的催化剂的分布上达到上述那样希望的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430300A
公开(公告)日:2003-07-16
申请号:CN02160446.0
申请日:2002-12-3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668 , H01M8/04208 , H01M8/0662 , H01M8/1011 , H01M8/22 , Y02E60/523
Abstract: 在一种燃料电池系统中,完全防止燃料以及燃料氧化时生成的副生成物的漏液以及由于它们的蒸发向燃料电池外的泄漏。因此,在具有:配备有燃料极,氧化剂极和夹持在前述燃料极与前述氧化剂极之间的电解质的起电部,容纳前述燃料极供应的燃料的燃料容纳容器,从前述燃料容纳容器向前述起电部供应燃料的燃料供应部,连接到前述燃料极上的燃料排出部的燃料电池系统中,前述燃料容纳容器,前述燃料供应部,前述燃料极,以及前述燃料排出部密闭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228874C
公开(公告)日:2005-11-23
申请号:CN02160446.0
申请日:2002-12-3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668 , H01M8/04208 , H01M8/0662 , H01M8/1011 , H01M8/22 , Y02E60/523
Abstract: 在一种燃料电池系统中,完全防止燃料以及燃料氧化时生成的副生成物的漏液以及由于它们的蒸发向燃料电池外的泄漏。为此,该燃料电池系统包括:具备燃料极、氧化剂极及夹在所述燃料极和所述氧化剂极之间的电解质膜的发电部;用于容纳要被供给所述燃料极的燃料的燃料容纳容器,所述燃料包括碳氢化合物类燃料;连接到所述燃料极上的燃料排出部,用于吸收从所述燃料极中排出的燃料氧化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碳的生成物吸收部,其中,所述燃料容纳容器、所述燃料极以及所述燃料排出部密闭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672280A
公开(公告)日:2005-09-21
申请号:CN03817791.9
申请日:2003-07-2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53 , H01B1/122 , H01M6/181 , H01M8/1004 , H01M8/1011 , H01M8/106 , H01M8/1062 , H01M2008/1095 , H01M2300/0082 , Y02E60/5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离子传导性的电解质膜(1),其包含基材(2)和具有离子交换基团的有机分子,有机分子与基材(2)的表面进行化学结合而形成有机分子膜(3),通过有机分子膜(3)中的离子交换基团传导离子。通过形成本发明的电解质膜,可以得到与以往的结构不同、具有离子传导性的电解质膜。
-
公开(公告)号:CN1471186A
公开(公告)日:2004-01-28
申请号:CN03147195.1
申请日:2003-07-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81 , H01M4/8636 , H01M8/1004 , Y02P70/56
Abstract: 利用以下工序制作燃料电池用MEA:至少混合担载催化剂金属的导电性碳粒子和高分子电解质制作催化剂层的工序;将制成的催化剂层薄膜化的工序;通过将多层该薄膜依次层叠到质子传导性电解质膜上形成该质子传导性电解质膜与催化剂层的接合体的工序;在该接合体上接合气体扩散层的工序。气体扩散层侧的催化剂层的密度小于质子传导性电解质膜侧的催化剂层的密度,且使催化剂层中的高分子电解质的量与催化剂的量之比值大致一定。这样,催化剂的利用率提高,且催化剂层中燃料扩散性提高,其结果,燃料电池的电池电压增大。并且,可用1种催化剂糊剂在催化剂层的催化剂的分布上达到上述那样希望的变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