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201659A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980004966.3

    申请日:2019-02-07

    Abstract: 对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形成于负极集电体上的负极复合材料层具备第1层和第2层,所述第1层具有包含碳材料A和含Si化合物的负极活性物质、及包含聚丙烯酸或其盐的第1粘结材料,且形成于前述负极集电体上,所述第2层具有包含碳材料B的负极活性物质、及第2粘结材料,且形成于前述第1层上,所述碳材料B具有比前述碳材料A高的振实密度,前述第1层的质量相对于前述负极复合材料层的质量为50质量%以上且低于90质量%,前述第2层的质量相对于前述负极复合材料层的质量超过10质量%且为50质量%以下,前述第2层的填充密度低于前述第1层的填充密度,电解质盐包含双(氟磺酰基)酰亚胺锂。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95730B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010249172.4

    申请日:2010-08-06

    Inventor: 伊藤大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B17/00 G02B7/023 G02B7/08 G02B27/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具有至少一个的光学元件、移动构件、固定构件、第1致动器、第1检测元件、第2致动器、以及第2检测元件。其中第1致动器具有第1线圈以及第1磁体。第2致动器具有第2线圈以及第2磁体。第2检测元件设置于移动构件以及固定构件中设置有第2线圈的构件上,并且相对于第2线圈在第1方向并列而配置。光学元件、第1致动器以及第2致动器,大致在第1方向并列而配置。第1检测元件,在从与光轴平行的第3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与第1线圈大致在第1方向并列而配置。从而能够提供可进一步小型化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镜头镜筒以及透镜支撑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1842728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0880114396.5

    申请日:2008-12-25

    Inventor: 伊藤大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B9/06 G02B7/102 G02B15/17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能够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的镜头镜筒。镜头镜筒(3),具有:第1透镜组(G1)、第2透镜组(G2)、第3透镜组(G3)、支撑第1透镜组(G1)的第1支撑框体(10)、支撑第2透镜组(G2)的第2支撑框体(20)、支撑第3透镜组(G3)的第3支撑框体(30)、第1驱动单元(50)、第2驱动单元(60)、以及被固定于第2支撑框体(20)的快门单元(29)。第1透镜组(G1)作为整体具有负的屈光力,并包含棱镜(PR)。第2支撑框体(20)利用第1驱动单元(50)沿着第2光轴(A2)被驱动。第3支撑框体(30)利用第2驱动单元(60)沿着第光轴(A2)被驱动。

    摄像器件单元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39979B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0980104610.3

    申请日:2009-07-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B17/02 H04N5/225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器件单元,其提供有用于在摄像器件上形成正确的被拍摄物像的、光学系统的组装工序中能够应用的技术。摄像器件单元具有:摄像器件、安装有摄像器件的板状体、保持板状体的保持构件。板状体具有:开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的第一部分;安装有摄像器件且开设有至少一个调整孔的第二部分。利用分别穿过至少一个固定孔及至少一个调整孔的多个固定构件将板状体保持在保持构件上,在第一部分被固定于保持构件时,通过穿过至少一个调整孔的固定构件,来调整第二部分与保持构件的位置关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