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66524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1980035603.6
申请日:2019-05-20
Applicant: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IPC: H01M10/48 , G01R31/378 , G01R31/382 , H01M4/36 , H01M10/44 , H02J7/00 , H02J7/10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具有以下步骤:第一充电步骤,以第一恒流值I1st对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充入包含dQSi/dQ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容量范围的第一容量Q1st;第二充电步骤,以大于第一恒流值的第二恒流值对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充入第二容量;检测步骤,获取dV/dQ和dQSi/dQ中的至少一方;以及变更步骤,基于dV/dQ或dQSi/dQ的经时变化,来变更在第一充电步骤与第二充电步骤之间进行切换的时刻和第一恒流值I1st中的至少一方。
-
公开(公告)号:CN113632261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080025167.7
申请日:2020-02-17
Applicant: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具备:包含能够电化学地吸储及释放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碳纳米管和丙烯酸类树脂的负极合剂。负极活性物质包含:具备硅酸盐相、和硅酸盐相内分散的硅颗粒的复合材料,硅酸盐相包含选自由碱金属元素及第2族元素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
公开(公告)号:CN113632261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080025167.7
申请日:2020-02-17
Applicant: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具备:包含能够电化学地吸储及释放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碳纳米管和丙烯酸类树脂的负极合剂。负极活性物质包含:具备硅酸盐相、和硅酸盐相内分散的硅颗粒的复合材料,硅酸盐相包含选自由碱金属元素及第2族元素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
公开(公告)号:CN11503925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180011445.8
申请日:2021-01-21
Applicant: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具备负极集电体和负载于负极集电体的负极合剂层。负极合剂层包含硅材料、碳材料和导电性纤维,所述碳材料能够电化学性地吸储和释放锂离子。硅材料具备锂离子传导相和分散在锂离子传导相内的硅颗粒。将负极合剂层分成具有相同厚度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这两层时,与第二区域相比,第一区域更靠近负极集电体,与第一区域相比,第二区域包含更多的硅材料,导电性纤维包含于第二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166524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980035603.6
申请日:2019-05-20
Applicant: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IPC: H01M10/48 , G01R31/378 , G01R31/382 , H01M4/36 , H01M10/44 , H02J7/00 , H02J7/10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具有以下步骤:第一充电步骤,以第一恒流值I1st对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充入包含dQSi/dQ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容量范围的第一容量Q1st;第二充电步骤,以大于第一恒流值的第二恒流值对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充入第二容量;检测步骤,获取dV/dQ和dQSi/dQ中的至少一方;以及变更步骤,基于dV/dQ或dQSi/dQ的经时变化,来变更在第一充电步骤与第二充电步骤之间进行切换的时刻和第一恒流值I1st中的至少一方。
-
公开(公告)号:CN11672444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280010499.7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IPC: H01M10/44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在具备包括碳材料的负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确保良好的循环特性并且进行高效率的充电的充电方法。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是具备可逆地吸收放出锂离子的正极和负极、且负极包括碳材料和硅化合物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包括将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控制温度从高温切换为低温的切换步骤,对碳材料的容量QGr的变化量相对于电池容量Q的变化量的比例dQGr/dQ变得大于硅化合物的容量QSi的变化量相对于电池容量Q的变化量的比例dQSi/dQ这一情况进行探测来决定切换步骤的时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