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14339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534538.1
申请日:2022-12-02
IPC: H02G1/14 , H02J7/00 , H01R43/0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压接电路及装置,其中电磁压接电路包括充电电路、储能电路、放电电路和磁场线圈。储能电路存储由充电电路提供的电能。放电电路释放充存储的电能并产生脉冲电流,磁场线圈在脉冲电流作用下产生脉冲磁场,接线端子感应出涡流,涡流在脉冲磁场的作用下产生径向电磁力,从而使接线端子发生收缩形变,并与待压接电缆线芯连接,实现了电缆线芯与接线端子的自动压接,而不需要人为操作,简化了电缆接头制作过程,从而提高了电缆接头制作效率,避免了人为操作过程中由于压接模具存在开口间隙而出线电缆接头因接触电阻过大导致不符合制作要求的情况,从而提高电缆接头制作成功率,进一步提高了电缆接头制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190043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680698.7
申请日:2022-12-27
IPC: H01F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磁电路和充磁系统,其中,充磁电路包括充电电路、储能电路、放电电路、充磁线圈和馈能电路,由于馈能电路能够在对永磁设备的转子充磁操作完成后,将储能电路存储的反向电能反馈至储能电路的正向电压,以使储能电能存储充磁操作后的剩余能量,因此,再对储能电路补充部分电能即可对下一磁极进行充磁操作,有效地利用了充磁后的剩余能量,而不需要从零开始充电,由此缩短了永磁设备的充磁时间,提高了永磁设备的充磁效率,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27491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18230.2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IPC: H01F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子充磁装置及充磁方法,转子充磁装置包括基座、装夹机构和充磁机构,基座固定连接于地面;装夹机构转动连接于基座,装夹机构绕旋转轴相对基座转动,旋转轴垂直于基座;充磁机构可移动地连接于基座,充磁机构能够向靠近或者远离装夹机构的方向移动;其中,装夹机构用于装夹待充磁的转子,充磁机构用于对转子充磁。而将装夹机构的旋转轴设置成与基座相垂直的形式,也就是将装夹机构的旋转轴设置成沿着竖直方向,使得充磁转子的重力影响主要集中在装夹机构,而非保持旋转平衡上。这样就使得在在充磁过程中,充磁转子始终保持平衡,从而保证了充磁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80531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66255.3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IPC: G01R33/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永磁块失磁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方法应用于对转子上沿周向和轴向分布的多个永磁块进行失磁检测,包括:在所述转子旋转的过程中,通过磁性测量模块中的感应线圈阵列采集多个永磁块的电压信号;在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各个感应线圈采集到的电压信号中,检测到信号特征不满足预设第一信号特征分布的第一目标电压信号的情况下,判定第一目标电压信号对应的永磁块失磁;在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各个感应线圈采集到的电压信号中,检测到信号特征不满足预设第二信号特征分布的第二目标电压信号的情况下,判定第二目标电压信号对应的永磁块失磁。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失磁永磁块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27491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18223.2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IPC: H01F13/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充退磁控制方法、装置、充退磁设备和充退磁系统。所述充退磁控制方法包括:首先获取转子中目标磁极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充退磁组件的初始位置信息,根据目标磁极的当前位置信息控制转子在转子底座上旋转,以使目标磁极转动至第一充磁位置,接着获取目标磁极在第一充磁位置时的第一充磁位置信息,根据第一充磁位置信息和初始位置信息控制充退磁组件在本体上移动至第二充磁位置,以通过充退磁组件为目标磁极充磁和/或退磁,第二充磁位置与第一充磁位置之间的距离满足预设充磁条件,通过本申请的充退磁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充磁或退磁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85488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173150.6
申请日:2024-02-07
Applicant: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充磁装置和方法。本申请所述的充磁装置,包括底座、驱动机构、支承机构、传动机构和充磁机构,驱动机构、支承机构和充磁机构分别设置于底座上;驱动机构与支承机构连接,支承机构与传动机构连接,传动机构用于连接待充磁转子,充磁机构设置于待充磁转子的下方,驱动机构通过支承机构驱动传动机构和待充磁转子转动,充磁机构用于对待充磁转子充磁。本申请所述的充磁装置和方法具有充磁精度高、效率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22839341U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21367509.5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IPC: H02G3/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缆固定装置。本申请所述的电缆固定装置,包括底座、上滑轮机构和下滑轮机构,底座包括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与底板连接,且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间隔设置。第一侧板设有第一调节槽,第二侧板设有第二调节槽,上滑轮机构的两端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调节槽和第二调节槽。下滑轮机构设置于底板,上滑轮机构和下滑轮机构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有穿缆通道,上滑轮机构通过调节位于第一调节槽和第二调节槽的位置来靠近或远离下滑轮机构。本申请所述的电缆固定装置具有使用便捷度高、对电缆的保护性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21552770U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22790260.0
申请日:2023-10-18
Applicant: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缆固定组件及交互设备,电缆固定组件包括:基座、压板、套筒及紧固件。基座用于连接至交互设备内的支撑部,基座设有第一凹槽。压板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相对设置。压板与基座的至少一个具有导电性。套筒至少部分地容置于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套筒的一部分外周面与第一凹槽的壁面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外层导体的间隙,套筒的另外一部分外周面与第二凹槽的壁面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外层导体的间隙。紧固件连接于基座与压板之间,基座与压板在紧固件的牵引下而抵靠套筒的外周面。电缆固定组件同时实现了同轴电缆的位置限定及中心导体与外层导体的分离,从而有利于控制同轴电缆在交互设备内的预留长度。
-
公开(公告)号:CN220653013U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22196256.1
申请日:2023-08-16
Applicant: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充退磁系统电源柜,其包括柜体及布置在柜体内的泄能模块、开关模块、保护模块、充电与控制模块和储能模块;将各个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柜体上,充分利用了柜体内部空间,且被合理地分布在柜体的不同位置,使得整个系统占用空间更加紧凑,还避免了各模块之间的干扰;同时优化了开关模块部分电气元件,去掉了传统的滤波单元,简化电路结构,减少占用空间,也使得柜体内布线更加方便和清晰,降低生产与安装成本,也有利于维护和故障排查。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柜体一体化设计,整体结构紧凑,提高电源系统整体的便携性,更利于作远距离运输,且能保证内部电气元件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83500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1711144198.0
申请日:2017-11-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3K17/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高电压大功率脉冲放电的串联晶闸管驱动器,包括高压电缆、脉冲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高压电缆穿过各个驱动模块形成回路,两端连接至脉冲模块。脉冲模块通过光信号或者电信号获得晶闸管驱动信号。本发明晶闸管驱动信号的传递以及驱动能量的传输通过高频互感器实现,该互感器原边为同一条高压电缆,副边绕组结构尺寸相同,传输满足晶闸管驱动要求的高变化率驱动电流,实现串联晶闸管的同步触发,并满足各晶闸管之间的电压隔离要求。本发明还可在上述驱动模块上设置辅助绕组和高位取能电路,实现晶闸管的后备驱动和保护功能。本发明在脉冲放电应用场合具有优异的触发同步性和安全性,以及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