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84273A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1010167933.1
申请日:2010-04-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久保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抑制因秸秆的穗梢侧端部钩挂在排出口的上边缘、或钩挂在排出口的离夹持输送机构最远一端的边缘而在排出口的周边发生秸秆堵塞。脱粒装置构成为,通过配置在脱粒部一侧的夹持输送机构,从脱粒部的供给口向脱粒筒和承接网之间供给被收割禾秆的穗梢侧,并将其从脱粒部的排出口排出;在该脱粒装置中,排出口如下形成,即、排出口的上边缘中位于离开夹持输送机构一侧的一端侧部分的高度位置,位于供给口的上边缘中位于离开夹持输送机构一侧的一端侧部分的高度位置的上方,并且,排出口的离夹持输送机构最远一端的边缘位于比承接网更远离夹持输送机构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637614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1910547801.2
申请日:2019-06-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久保田
IPC: A01F12/40 , A01D41/12 , A01D41/127 , A01F12/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在其对脱粒处理后的秸秆进行切断处理的秸秆切断装置中,具备:驱动刀片体,其具有支承于驱动轴的多个切断刀片;接受刀片体,其具有支承于切断轴的多个接受刀片;外壳,其收容驱动刀片体以及接受刀片体;该联合收割机能够以较少的人手迅速地进行切断刀片的更换。驱动刀片体(34)构成为可在使用状态和伸出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更,该使用状态是驱动轴的两端部支承于外壳(31)的左右侧壁的状态,该伸出状态是在驱动轴的一端部支承于左侧壁的同时,驱动轴的另一端部向外壳(31)的外部突出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8200811A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711363829.8
申请日:2017-12-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久保田
IPC: A01F12/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F12/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秸秆处理装置及秸秆切断装置。秸秆处理装置具有秸秆切断装置、秸秆输送装置和覆盖在秸秆切断装置以及秸秆输送装置的上侧的上部罩,秸秆切断装置的开闭罩能够在接收从秸秆输送装置下落供应的秸秆的立起姿态和使从秸秆输送装置下落供应的秸秆向机体后方侧流下排出的封闭姿态之间切换姿态,在上部罩上形成有将脱粒装置侧的清选风机的清选风向外部排出的通风口。由此,秸秆处理装置能够使来自脱粒装置的清选风中所混杂的尘埃落到驱动秸秆切断装置的开闭罩的驱动用马达或从驱动用马达到开闭罩的联动机构上的风险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8207285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1711364021.1
申请日:2017-12-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久保田
Inventor: 高木雅志 , 铃木祥宏 , 西野光雄 , 滨砂大吾 , 永翁和明 , 村山贤多 , 增本凉太 , 井上喜博 , 小谷真司 , 永田哲治 , 富永俊夫 , 奥平淳人 , 米田豊 , 栗林巧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联合收割机及脱粒装置。联合收割机具有位于机体前部侧的驾驶部、位于驾驶部的后方侧的谷粒箱、位于谷粒箱的机体横向一侧的脱粒装置、位于驾驶部的下方的发动机、对来自发动机的排气进行净化处理的排气净化装置和将从排气净化装置排出的处理后的排气排出到机体外部的排气管;排气管在谷粒箱与脱粒装置之间设置成从排气净化装置的排出部以朝后上方倾斜的姿态延伸到脱粒装置的上端侧部位的状态,在比排气管的排出口更靠前侧的位置,在比排气管更靠上侧的部位,设置有横跨脱粒装置与谷粒箱的罩。由此,能够防止秸秆屑等落到排气管上。
-
公开(公告)号:CN109906750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811508870.4
申请日:2018-12-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久保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联合收割机及脱粒装置,可高效地进行二次处理物的脱粒处理。二次回送部(55)中具备与二次回收部连接的连接壳体(57),连接壳体(57)中具备:以第二输送绞龙的旋转轴(71)延伸的旋转轴方向上隔开间隔的状态支承于旋转轴(71)的轴端部分的多个旋转齿(75);以与多个旋转齿(75)对应的状态且沿着旋转轴方向隔开间隔的状态,从连接壳体(57)的内周部(65a、69a)向内周侧突出的多个固定齿(81、91);连接壳体(57)构成为利用旋转齿(75)和固定齿(81、91)分离二次处理物中包含的秸秆和谷粒,在固定齿(81、91)中的与旋转齿(75)对置的第二倾斜部(81β、91β)形成有凹部(83、93)。
-
公开(公告)号:CN108207285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364021.1
申请日:2017-12-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久保田
Inventor: 高木雅志 , 铃木祥宏 , 西野光雄 , 滨砂大吾 , 永翁和明 , 村山贤多 , 增本凉太 , 井上喜博 , 小谷真司 , 永田哲治 , 富永俊夫 , 奥平淳人 , 米田豊 , 栗林巧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D41/02 , A01D41/1208 , A01F1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联合收割机及脱粒装置。联合收割机具有位于机体前部侧的驾驶部、位于驾驶部的后方侧的谷粒箱、位于谷粒箱的机体横向一侧的脱粒装置、位于驾驶部的下方的发动机、对来自发动机的排气进行净化处理的排气净化装置和将从排气净化装置排出的处理后的排气排出到机体外部的排气管;排气管在谷粒箱与脱粒装置之间设置成从排气净化装置的排出部以朝后上方倾斜的姿态延伸到脱粒装置的上端侧部位的状态,在比排气管的排出口更靠前侧的位置,在比排气管更靠上侧的部位,设置有横跨脱粒装置与谷粒箱的罩。由此,能够防止秸秆屑等落到排气管上。
-
公开(公告)号:CN110637614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547801.2
申请日:2019-06-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久保田
IPC: A01F12/40 , A01D41/12 , A01D41/127 , A01F12/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在其对脱粒处理后的秸秆进行切断处理的秸秆切断装置中,具备:驱动刀片体,其具有支承于驱动轴的多个切断刀片;接受刀片体,其具有支承于切断轴的多个接受刀片;外壳,其收容驱动刀片体以及接受刀片体;该联合收割机能够以较少的人手迅速地进行切断刀片的更换。驱动刀片体(34)构成为可在使用状态和伸出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更,该使用状态是驱动轴的两端部支承于外壳(31)的左右侧壁的状态,该伸出状态是在驱动轴的一端部支承于左侧壁的同时,驱动轴的另一端部向外壳(31)的外部突出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7455069A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710403085.1
申请日:2017-06-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久保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D41/02 , A01D57/01 , A01F12/22 , A01F12/4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容易回收夹带谷粒而实现脱粒效率的提高,具有:脱粒装置(50),其具有脱粒筒(52)及筛网(53),脱粒筒(52)设置有朝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多个脱粒齿(57),在脱粒室(K)内进行旋转驱动,筛网(53)设置于脱粒筒(52)的下方;供给链(55),其使割取谷秆(W)的穗梢侧位于脱粒室(K)内并夹持割取谷秆(W)的茎根侧,将割取谷秆(W)从脱粒装置(50)的前部侧朝向后部侧输送;多个脱粒齿(57)中,设置于脱粒筒(52)的后端部的后端部侧脱粒齿(57b)与比后端部侧脱粒齿(57b)更靠前侧的其他脱粒齿(57a)相比突出长度更长。
-
公开(公告)号:CN104067789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310445124.6
申请日:2013-09-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久保田
IPC: A01F12/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容易进行脱粒口的维护,包括:供给链(7),其沿脱粒室的脱粒口夹持输送收割谷杆;导轨机构(27),其构成为能够绕横向轴心(X4)上下摆动,在与供给链(7)上下对置的位置同供给链(7)一起夹持收割谷杆;缓冲器(100),其对导轨机构(27)施力而使该导轨机构向上方摆动;定位机构(98),其能够将导轨机构(27)定位在与供给链(7)上下对置的位置;导轨机构(27)在被解除由定位机构(98)进行的定位时利用缓冲器(100)向上方摆动,直至脱粒口敞开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1884273B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010167933.1
申请日:2010-04-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久保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具有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抑制因秸秆的穗梢侧端部钩挂在排出口的上边缘、或钩挂在排出口的离夹持输送机构最远一端的边缘而在排出口的周边发生秸秆堵塞。脱粒装置构成为,通过配置在脱粒部一侧的夹持输送机构,从脱粒部的供给口向脱粒筒和承接网之间供给被收割禾秆的穗梢侧,并将其从脱粒部的排出口排出;在该脱粒装置中,排出口如下形成,即、排出口的上边缘中位于离开夹持输送机构一侧的一端侧部分的高度位置,位于供给口的上边缘中位于离开夹持输送机构一侧的一端侧部分的高度位置的上方,并且,排出口的离夹持输送机构最远一端的边缘位于比承接网更远离夹持输送机构的位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