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9527614U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20511005.5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核工业华东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华东交通大学 , 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结构,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地下连续墙技术以其刚度大、防渗好、易于埋设等特点,在深大基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遇到特殊的地质条件时,其施工难度高。此外,相较于其他挡土结构,地下连续墙的材料耗费大,造价高,还会造成一定的工程浪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的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包括多个单元墙和接头,单元墙连续设置,单元墙内部设有钢筋笼,相连两个单元墙的连接侧通过接头连接,接头从地面延续到单元墙的幅底,单元墙包括第一幅段和第二幅段,第一幅段和第二幅段具有不同深度,第一幅段和第二幅段内的钢筋笼是一个整体,利用各墙段与土的相互作用原理,节约造价以及缩短施工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219470951U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20510971.5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东交通大学 , 核工业华东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坑排桩支护结构,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城市越来越拥挤,新建建筑开挖的基坑离原有建筑越来越近,使基坑的隔离桩承受超载,进而导致隔离桩位移、地表沉降等问题,为了提高隔离桩的抗位移能力,进而提高隔离桩支护承受能力,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坑排桩支护结构,包括第一隔离桩组、第二隔离桩组和第三隔离桩组,第三隔离桩组呈“弧形”阵列布置,第三隔离桩组的梁整体呈“H”形,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隔离桩组和第二隔离桩组的梁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空间范围内,通过巧妙的隔离桩排组方式和组间连接方式,将隔离桩所受侧向压力更为均匀的分配、传递、消耗,明显的提高了隔离桩的稳定性,增加了整个支护结构的承受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35810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907193.9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张弦梁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系统,旨在通过集成BIM技术的三维建模、数据集成与分析能力,实现张弦梁结构从设计到优化的全过程管理,提高设计效率,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该方法及系统充分利用BIM模型的参数化、可视化特性,结合张弦梁结构的力学特性和优化设计理论,实现对张弦梁结构的精准建模、受力分析、稳定性计算及多目标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9272389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783639.1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21/30 , G06F21/60 , G06F21/64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张弦梁结构动态应力分析系统及方法,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实现对结构应变、振动、位移、温度、土体压力和施工荷载的全面监测,并通过加密传输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机制保护敏感数据,数据处理过程中,通过清洗、校准和同步数据,提取关键振动特征,并考虑温度影响,使用有限元分析模拟结构响应,建立了应力预测模型,用于识别潜在损伤区域并预测结构的剩余使用寿命,从而有助于及时采取维护措施,确保结构安全,提升装配式张弦梁结构的健康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7238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783639.1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21/30 , G06F21/60 , G06F21/64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张弦梁结构动态应力分析系统及方法,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实现对结构应变、振动、位移、温度、土体压力和施工荷载的全面监测,并通过加密传输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机制保护敏感数据,数据处理过程中,通过清洗、校准和同步数据,提取关键振动特征,并考虑温度影响,使用有限元分析模拟结构响应,建立了应力预测模型,用于识别潜在损伤区域并预测结构的剩余使用寿命,从而有助于及时采取维护措施,确保结构安全,提升装配式张弦梁结构的健康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5043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639029.4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20/00 , G06F119/14 , G06F113/08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的优化设计方法及系统,旨在提高支护结构的设计效率与安全性,收集现场地形地貌、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评估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地质灾害风险,制定预防措施,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类型,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不同支护方案的表现,安装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基坑状态,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根据监测数据调整设计方案,评估支护系统的最终表现,记录异常情况,并根据项目反馈持续改进设计流程和施工方法,本方法集成了数据采集与处理、设计决策支持、数值模拟与优化、监测与反馈控制、施工管理和后期评估与反馈模块,形成闭环优化设计系统,解决了支护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显著提升了工程效率和安全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