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在光伏遮阳棚的光伏最大功率跟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4806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515483.9

    申请日:2024-10-29

    Abstract: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迅速发展,光伏发电系统因其清洁、无污染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发电产业。光伏遮阳棚结合了光伏发电与建筑遮阳的功能,但其效率受光照条件变化和局部阴影遮挡的影响较大。传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在这些情况下性能受限,无法有效提升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混合量子粒子群算法(HQPSO)的MPPT控制方法,用于光伏遮阳棚系统。该算法通过引入量子行为和莱维飞行策略,增强了对全局最大功率点的搜索能力,并提高了算法的多样性和全局收敛性。本发明的HQPSO算法具有较高的跟踪精度、快速的收敛速度和良好的稳态性能,显著提升了光伏遮阳棚的发电效率,能够有效应对光伏遮阳棚系统中的光照变化和阴影遮挡问题,提高了系统对最大功率点的跟踪精度和速度。

    一种基于纳米天线实现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定向激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1835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667290.0

    申请日:2023-1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基于纳米天线实现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定向激发的方法;其特征是:实现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定向激发的纳米天线结构由衬底1、金属层2、被PMMA介质填充的不对称型狭缝3组成;具体实现方法是当x线偏振光从衬底1下表面垂直向上入射时,SPPs在亚波长纳米狭缝中被激发且传播,由于内置结构的不对称性,SPP在金属层2上表面产生定向发射;所述的不对称型狭缝3的狭缝尺寸参数依据x线偏振光耦合出不同向的等离子体波的消光比大小来设计;本发明为一种微纳光学器件,尤其适用于金属‑介质界面上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定向激发场合。

    一种全光纤自旋可控无衍射光束产生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679484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513580.3

    申请日:2023-05-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全光纤自旋可控无衍射光束产生器件。其特征是:它由单模光纤(1)、多模光纤(2)、金属薄膜(3)、环形凹槽等离子天线阵列(4)、环状麦穗形等离子天线阵列(5)组成。当左旋或右旋圆偏振光入射时经过多模光纤(2)扩束的传输光场照射在环状麦穗形等离子天线阵列(4)上能够分别激发向外和向内的等离子体波,从而在光纤端产生圆艾里光和亚波长尺寸光束。所述环形凹槽等离子天线阵列(4)依据光纤端输出光场为圆艾里光来设计,环状麦穗形等离子天线阵列(4)的纳米狭缝尺寸参数、数量及排布方式依据左或右旋圆偏振光耦合出等离子体波的传播方向相反来设计。本发明属于光纤微结构器件技术领域。

    一种应用于UV波段(200nm~400nm)的超低损耗的连体管(CTF)空芯光纤

    公开(公告)号:CN115128732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825367.1

    申请日:2022-07-1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用于UV波段(200nm~400nm)的超低损耗的连体管(CTF)空芯光纤,该连体管(CTF)空芯光纤结构包括:负曲率谐振管单元、空气纤芯、外包层套管;每个负曲率谐振管单元端面结构外轮廓呈现为一个圆弧矩形,并围绕纤芯均匀分布在外包层套管内壁,构成一种超低损耗的空芯光纤。本申请能在240nm处实现0.00421dB/km的低损耗,在200nm~400nm波长范围内拥有一个损耗水平在1dB/km以下,带宽在160nm以上的导光波段;本申请可以为紫外激光低损耗传输提供媒介。

    一种纳米尺度的片上相位奇点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17140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038124.9

    申请日:2021-0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纳米尺度的片上相位奇点调控方法。其特征是:实现一种纳米尺度的片上相位奇点调控方法的器件结构包括激光器1,空间光调制器2,计算机3,起偏器4‑1,1/4波片4‑2,物镜5,衬底6,纳米金属膜7,环形纳米槽8以及纳米探针9。激光器1出射的光束经空间光调制器2变换后转变成涡旋光,该涡旋光随后通过起偏器4‑1,1/4波片4‑2,物镜5垂直入射到衬底6,在纳米环形槽8处激发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PPs),SPPs在纳米金属膜7表面传递形成电场分布。利用纳米探针9可测量SPPs的强度分布和相位分布。通过计算机3调控空间光调制器2反射光束射入衬底6的横向位置,可在纳米金属膜7表面获得相位奇点并能实现对相位奇点的连续、高精度调控。

    一种多参数配置的单光子计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887574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910946666.9

    申请日:2019-1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多参数增强可配置的单光子计数系统。其特征是:它由1×2电控光学开光、第一传输光纤、第二传输光纤、光纤分束器、第三传输光纤、第四传输光纤、光纤合束器、第一单光子探测器、第一读出电路、第二单光子探测器、第二读出电路、逻辑与门、逻辑或门以及模式切换及信号处理模块组成。本发明可用于极微弱光的测量,可广泛用于激光雷达,DNA测序,量子密匙分配以及医学成像等领域。

    一种具有后脉冲校正功能的单光子探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121986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356404.3

    申请日:2019-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具有后脉冲校正功能的单光子探测系统。其特征是:它由偏置电压产生电路1、单光子雪崩光电二极管2、被动淬灭读出电路3、后脉冲校正电路4和单光子计数器5组成,其中被动淬灭读出电路3由第一电阻31和第一电压比较器32组成,后脉冲校正电路4由脉冲校正控制及产生电路41、N型场效应晶体管42、第二电压比较器43、第三电压比较器44、第二电阻45和电容46组成。本发明可用于消除后脉冲效应对单光子探测器系统的影响,可广泛用于激光雷达测距,荧光寿命探测,医学成像等极微弱光探测的领域。

    一种微波光子磁场传感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21842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139000.9

    申请日:2019-11-20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微波光子磁场传感装置与方法。包括宽带光源(1)、光隔离器(2)、光纤耦合器(3)、第一光纤镜(4)、磁场传感头(5)、第二光纤镜(6)、电光调制器(7)、色散元件(8)、光电探测器(9)、矢量网络分析仪(10)。由光纤耦合器、第一光纤镜、磁场传感头和第二光纤镜构成的迈克尔逊光纤干涉仪对宽带光源进行光谱切割。由磁流体芯光纤构成的磁场传感头受外部磁场作用,使迈克尔逊光纤干涉仪两臂产生附加光程差从而改变切割光谱的自由光谱范围,使微波光子滤波器的通带中心频率相应可调。通过通带中心频率的变化即可计算出磁场传感头所处环境磁场强度。本传感装置制作简单、机械强度高,发展潜力大。

    一种40GHz毫米波信号的光学产生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417477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644900.2

    申请日:2019-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40GHz毫米波信号的光学产生方法与装置,包括窄线宽可调激光器(1)、第一光环形器(2)、第一布里渊增益光纤(3)、第一掺铒光纤放大模块(4),第二光环形器(5)、第二布里渊增益光纤(6)、光纤耦合器(7)、第二掺铒光纤放大模块(8),光电探测器(9),窄线宽可调激光器输出的激光用作布里渊泵浦光,通过在第一布里渊增益光纤和第二布里渊增益光纤分别发生两次受激布里渊散射,利用两个掺铒光纤放大模块的线性放大作用,可以产生四阶布里渊斯托克斯光,四阶斯托克斯光与第一布里渊增益光纤中的传输泵浦光拍频,可以在光电探测器上得到毫米波信号。该光生毫米波信号方法与结构简单,成本低,在光无线通信、微波光子及光纤传感中均具有应用潜力。

    一种相对功率变化小于1dB的光轨道角动量叠加态产生器

    公开(公告)号:CN110058432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341230.7

    申请日:2019-04-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相对功率变化小于1dB的光轨道角动量叠加态产生器。其特征是:它由柱状偶极子阵列1和2、二氧化硅基底3组成。所述的光轨道角动量叠加态产生器可对入射平面光进行调制,使其变成轨道角动量叠加态光。该叠加态光的轨道角动量谱存在一个平坦区间,平坦区间内的轨道角动量模式数量可高达数十阶且各模式间的相对功率变化小于1dB。另外,通过控制入射光的左旋和右旋两种不同的圆偏振态,所得光轨道角动量叠加态的轨道角动量谱是彼此分离的,因此本发明是光偏振可控的。本发明具有偏振可控、易集成等优点,可用做微型轨道角动量叠加态生成器、集成的轨道角动量调制器件,也可用于芯片集成的轨道角动量多路广播以及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光操控等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