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53745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1710404149.X
申请日:2017-06-0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纤维滑移的钢纤维混凝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为:本发明运用复合材料混合理论,基于热力学耗散不等式,分别得到钢纤维和基体混凝土本构方程。基体混凝土为弹塑性本构模型,钢纤维为考虑纤维界面滑移的一维弹性本构模型。基体混凝土塑性采用Hsieh‑Ting‑Chen四参数屈服准则和Drucker‑Prager经典塑性流动法则,塑性硬化/软化准则采用修正的过镇海模型。考虑界面的钢纤维一维弹性本构模型参数由钢纤维拔出试验确定。混凝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参数可通过单轴、真三轴压缩试验进行标定。该模型在细观尺度考虑钢纤维滑移机制,利用普通混凝土和钢纤维弹性本构结合构建钢纤维混凝土弹塑性本构模型,简单可行,对纤维混凝土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促进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7311567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710571089.0
申请日:2017-07-1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28/04 , B28B11/245 , B28C5/003 , C04B2201/50 , C04B2201/52 , C04B18/08 , C04B18/141 , C04B22/064 , C04B22/066 , C04B22/14 , C04B14/06 , C04B14/02 , C04B2103/302 , C04B24/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密实自应力自养护高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由水泥、粉煤灰、矿粉、微珠、中砂、碎石、膨胀剂、高分子吸水树脂SAP、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和水按一定配比组合而成。本发明采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通过掺加矿物掺合料,使得混凝土无需振捣,可自流平达到密实;通过掺入高效膨胀剂使得混凝土产生初始自应力,减小混凝土干燥自收缩,解决钢管混凝土中脱空、麻面等工程问题;在混凝土中掺入预吸水高分子树脂SAP解决钢管混凝土养护困难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316988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111638452.9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IIb区金属离子(M=Zn,Mn)掺杂碲化银量子点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合成的量子点荧光性能优异,可用于近红外IIb区(1500‑1700nm)荧光成像,提高了成像的穿透深度和空间分辨率。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将银源、锌源或锰源与巯基配体混合搅拌,通入惰性气体,加热溶解得到银前体和锌或锰前体混合溶液;在温度为160~170℃时,快速注入碲前体,反应一段时间得到锌或锰掺杂的碲化银量子点。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成本较低;制备的锌或锰掺杂碲化银量子点粒径分布均一,单分散性良好,荧光量子产率高,在连续激光照射、长时间储存、进一步配体修饰等条件下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荧光活体成像、生物医学检测、光电器件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316988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638452.9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IIb区金属离子(M=Zn,Mn)掺杂碲化银量子点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合成的量子点荧光性能优异,可用于近红外IIb区(1500‑1700nm)荧光成像,提高了成像的穿透深度和空间分辨率。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将银源、锌源或锰源与巯基配体混合搅拌,通入惰性气体,加热溶解得到银前体和锌或锰前体混合溶液;在温度为160~170℃时,快速注入碲前体,反应一段时间得到锌或锰掺杂的碲化银量子点。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成本较低;制备的锌或锰掺杂碲化银量子点粒径分布均一,单分散性良好,荧光量子产率高,在连续激光照射、长时间储存、进一步配体修饰等条件下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荧光活体成像、生物医学检测、光电器件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153745A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710404149.X
申请日:2017-06-0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纤维滑移的钢纤维混凝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为:本发明运用复合材料混合理论,基于热力学耗散不等式,分别得到钢纤维和基体混凝土本构方程。基体混凝土为弹塑性本构模型,钢纤维为考虑纤维界面滑移的一维弹性本构模型。基体混凝土塑性采用Hsieh‑Ting‑Chen四参数屈服准则和Drucker‑Prager经典塑性流动法则,塑性硬化/软化准则采用修正的过镇海模型。考虑界面的钢纤维一维弹性本构模型参数由钢纤维拔出试验确定。混凝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参数可通过单轴、真三轴压缩试验进行标定。该模型在细观尺度考虑钢纤维滑移机制,利用普通混凝土和钢纤维弹性本构结合构建钢纤维混凝土弹塑性本构模型,简单可行,对纤维混凝土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促进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207908263U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820412427.6
申请日:2018-03-2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1N3/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粘钢式混凝土拉伸试件夹具,主要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夹持部构成;每个夹持部包括依次连接的钢套环、嵌入式套筒钢件、嵌入式钢柱、传力链条;钢套环套在混凝土试件端部;嵌入式套筒钢件包括上端的嵌入式套筒钢件和下端的钢板;嵌入式套筒钢件具有容纳嵌入式钢柱吻合嵌入的凹槽,侧面具有销栓孔;钢板底面与钢套环端面以及混凝土试件端面胶粘粘接;嵌入式钢柱嵌入嵌入式套筒钢件中,嵌入式套筒钢件、嵌入式钢柱中部具有容纳同一根销栓贯穿的销栓孔;传力链条固定于嵌入式钢柱的顶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粘钢式混凝土拉伸试件夹具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可拆卸并重复利用,适用于多种混凝土试样的轴心受拉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206800795U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20662172.4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E04C3/3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空多腔钢管混凝土柱,包括外包钢管、内置中空钢管、混凝土、钢筋笼以及腔体隔板,所述外包钢管和内置中空钢管的中心相同,所述外包钢管和内置中空钢管之间焊接有腔体隔板,所述钢筋笼置于由腔体隔板、内置中空钢管及外包钢管形成的腔体内,所述混凝土填充于各个腔体以及钢筋笼内。本实用新型内置中空钢管混凝土柱在不降低钢管混凝土承载力和竖向刚度前提下,能够减少混凝土用量,节约材料,利于环境保护,减小结构自重,且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火性能。
-
-
-
-
-
-